敏感指标监测对降低门诊患儿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的效果

2021-07-21 03:01李娥李菁郑阳梅秦仕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失败率标本静脉

李娥 李菁 郑阳梅 秦仕英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指用于定量评价和监测影响患者结果的护理管理、护理服务、组织促进等各项程序质量的标准,是对护理质量数据化测定,为客观评价护理质量与护理活动效果的一种科学工具,其具有敏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能敏感地反映护理质量水平,是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核心、关键内容[2]。而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儿科门诊人流量大,病种多,化验检查项目各式各样,病人在医院停留时间短[3],加之患儿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使护士在采血中面临患儿哭闹、扭动、挣扎等,严重影响护士的穿刺成功率[4-5]。患儿家属对护士是否采血成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应用敏感指标监测降低门诊患儿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前(2018年4—6月)在我科进行静脉采血23 656例为对照组,年龄0~15岁,平均年龄3.34±2.34岁。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后(2018年10—12月)静脉采血31 440例为观察组,年龄0~16岁,平均年龄3.42±2.42岁。计算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调查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前 、监测后患儿或其家长满意度。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患儿静脉采血穿刺失败例数/患儿静脉采血总例数×100%。

1.2 敏感指标监方法

在门诊主任及护士长的带领下,科室成立静脉采血质控管理小组,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每月进行相关敏感指标的监测,查找静脉采血失败原因,采取干预措施,总结分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6-8]。

1.2.1 基线调查 小组通过讨论设计制作患儿静脉采血满意度调查表(分别针对采血护士及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并于2018年5月8—14日期间每天针对采血失败的个例进行问卷调查(护士填写),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100%。采血失败160例,技术不熟练占56例(35.00%),心理情绪因素占48例(30.00%),患儿及家长因素占36例(22.50%),环境因素占12例(7.50%),采血材料因素占8例(5.00%)。

1.2.2 原因分析及目标设定 针对静脉采血失败原因,科内进行讨论分析,根据二八定律[9]发现,护士技术不熟练,患儿及家属因素,护士心理情绪因素是造成静脉采血失败率高的主要原因,绘制出改善前静脉采血失败影响因素柏拉图(图1),并通过鱼骨图分析静脉采血失败原因(图2),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对策,并设定科室敏感指标(降低患儿静脉采血失败率)目标值为6%。

图1 改善前静脉采血失败影响因素柏拉图

图2 静脉采血失败原因分析鱼骨图

1.2.3 对策实施

(1)加强培训,提高采血技能:定期组织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培训,讨论静脉穿刺技巧,相互交流经验,讨论在静脉采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培训血标本正确的留取剂量和试管的正确选择,学习血标本采集后正确的储存和管理方法。

(2)采血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规范静脉采血流程,制作标准操作SOP;针对特殊困难采血患儿,制定静脉采血知情同意书;投入使用自动化血液标签机将操作动作、沟通语言标准化,强调流程化管理。

(3)制作LED屏滚动提示和宣教资料:制作各种形式的宣教资料,如LED屏形式滚动播放,小卡片等,以浅而易懂的方式告知采血者如何进行正确的采血前准备、采血中配合及采血后正确的按压方式等。

(4)弹性排班:采血高峰时间段,及时增加采血护士人力,缓解压力。弹性排班,尽可能将工作年限较长或技术纯熟的护士与年轻护士搭配,以增强年轻护士信心,同时也增强采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能力。

(5)加强护士素质培训:加强服务意识的培训及护士素质培训,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有效、和谐的沟通,同时让护士树立正确的自信心,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6)改善环境,调控合适温度:调整穿刺班到岗时间,提前15min到岗,操作前仔细检查备用物品,保持采血室光线充足,调节好室温,环境清洁安静,尽可能减少外界刺激因素。循环差者提前给予热敷或饮用热水以改善循环,使血管充分扩张后穿刺。

(7)定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每周一下午由质控组长召集小组成员总结数据及分析上周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并查找对策,及时改进。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敏感指标监测前后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患儿家长满意度、护士人均单次采血用时、让步标本比例等,并予以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前后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比较

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由实施敏感指标前的8.03%,下降到了实施后的4.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前后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

2.2 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前后患儿满意度比较

患儿满意度由实施敏感指标前的94.25%,提高到了实施后的98.6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前后家长满意度

2.3 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前后护士人均采血时间比较

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后护士人均采血时间明显短于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前后护士人均采血时间比较

2.4 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前后让步标本比例

让步标本[10]比例由实施前4.76%下降到了实施后的4.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实施敏感指标监测前后让步标本比例

3 讨论

临床上静脉采血失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重复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痛苦,浪费了护理人力资源,又降低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本次活动通过敏感指标的监测来推行门诊静脉采血优质服务改善项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际操作培训等方式分析问题并进行改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改善了敏感指标现状,降低静脉穿刺失败率;减轻患儿穿刺痛苦,提高了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减少让步标本数量,提高血标本质量;节约人力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改善门诊静脉抽血室环境,优化医院门诊诊疗布局;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迈向智慧医院;流程化标准化静脉采血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管理。通过敏感指标监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直接或间接地指导了护理实践过程,有利于护理人员科研意识的培养及进一步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 , 从而促进科室良好发展和长效质量改进机制的形成,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立护理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失败率标本静脉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失败率33%
失败率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