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21-07-21 03:01王晶晶王燕慧李钰珊李函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调配循证输液

王晶晶 王燕慧 李钰珊 李函昱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药学部门,负责对静脉用药的混合调配以得到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出现促使静脉用药实现集中化管理,有助于降低输液反应、减轻临床护士负担[1]。相关研究[2]指出,我国超过80%的住院患者需行静脉输注,且静脉用药在临床用药中的占比超过了70%,故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任务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涉及处方适宜性审核、处方打印、贴签摆药、药品混合调配、成品输液核对分装、成品配送等环节,具有流程复杂、工序繁复的特征,极易引发不良事件,如审方差错、贴签差错等,造成相关医疗事故[3]。现有研究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的研究侧重于流程优化,而缺乏对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的关注[4],本研究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探究其对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临床医师及护士满意度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治疗患者80例及对应的同一组技术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患者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交流、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昏迷、休克、精神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019年4月实施循证护理,实施前为对照组,实施后为观察组,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4.54±4.13岁;平均输液持续时间4.39±1.23 d;文化水平 :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及以上2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80±4.02岁;平均输液持续时间4.74±1.14 d;文化水平 :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及以上18例。技术人员:平均年龄28.43±2.10岁;平均工作年限5.43±1.18年;学历:均为本科;规范化培训:已接受23名,未接受7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输液持续时间、文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为同一组技术人员。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审批,

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通过图文形式开展培训;明确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风险及其成因;每月召开1次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会议,介绍每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反馈医护人员意见,并讨论改进策略及下步工作目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 文献查阅 文献检索中文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静脉治疗、安全管理/护理管理;英文关键词:Intravenous Medicines Blending Center, Intravenous Infusion/Intravenous Treatment,Safety Management/Nursing Management Mode。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中国指南网、美国国立指南网、PubMed等。

1.2.2 护理证据提取与评价 研究人员经检索、筛选得到文献10篇,其中其中临床指南1篇,临床决策3篇,系统评价4篇,证据总结2篇;研究人员通过阅读全文提取文献中相关资料,包括主题、作者、发布时间、类型、研究对象、研究地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结果等,并整理、筛选文献所涉护理证据,评价文献及护理证据的质量,据此确定最佳证据,并从护理证据有效性、可行性、适用性及临床价值4方面进行评价,明确护理证据推荐级别(A-强烈推荐,B-弱推荐)[5-6]。

1.2.3 循证护理措施

(1)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规范化培训:相关研究[7]显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相关,而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技术人员开展规范话培训,能强化其安全意识,有助于提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质量。

(2)静脉用药调配流程信息化管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流程繁复,且所涉药物种类多、药品信息更新快,对构建药品知识库、信息化管理需求极大。

(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信息追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相关文件,确定了药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而信息追溯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对各环节中药品信息的收集,能保证信息化管理的精准度和高效性[8]。

(4)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改进管理:失效与影响分析。根据医疗机构失效与影响分析最佳推荐使用策略指南开展工作,包括“绘制工作流程图—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干预效果评估”,通过评价明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品输液破损风险因素,包括配置框清洁、搬运、贴签、成品分装、成品传送、成品核对等,确定了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完善相应制度,促进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改进。六西格玛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中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实现对PIVAS整个流程的监控,分析工作环节潜在或现存风险因素,明确静脉输液安全质量与规范目标间差距,并确定、执行改进对策,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明确问题与改进策略,以促进静脉输液安全质量持续改进。PIVAS数字化质量管理指标体系通过对PIVAS既往数据的分析,明确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的5大核心指标,分别为审方错误率、贴签错误率、摆药错误率、调配错误率、复核错误率[9],借助上述数字化质量指标实现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量化分析,明确各阶段的重点问题,并根据质量标准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10]。

1.3 观察指标

(1)静脉输液不良事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包括审方打印差错、贴签摆药差错、成品核对分装差错、成品配送差错,干预1个月后,统计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例数/静脉输液调配总例数×100%[11]。

(2)临床医师及护士满意度:采用自制的“临床医师及护士静脉输液调配满意度问卷”面向临床医师及护士30名开展调查,问卷包括审方、贴签、摆药、成品分装、成品配送5个方面,共计12个调查条目,均采取5级评分法,即“完全不满意”、“不满意”“极少满意”“大部分满意”“完全满意”,对应分值1~5分,如评分<36分,则不满意,36~48分,则满意,>48分,则非常满意,统计满意、非常满意人数,计算满意度;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3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比较

实施循证护理后,观察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比较

2.2 医师及护士满意度比较

实施循证护理后,医师及护士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医师及护士满意度比较(名)

3 讨论

有调查[12-13]显示,我国住院患者输液率达到90%,卫生部门建议各医疗机构大力发展PIVAS,增加药学人才的人力投入。PIVAS是药品调配的重要部门,其工作量大,将各病区输液药品配置风险集中在一处,管理不当会对静脉输液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构建完善的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迫在眉睫。

本研究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小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观察组医师及护士满意度为96.67%大于对照组的70.00%(P<0.05)。通过文献检索、文献筛选、文献评价对有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对相关护理证据进行评价,以明确最佳护理证据,涉及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规范化培训、信息化管理、信息追溯、质量改进4方面,共10条护理证据,为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目标管理法带教通过对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分析,明确目标并据此确定带教内容、方法,保证了临床带教的针对性,模块教学联合微课教学通过对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内容的模块划分,细化教学知识点,据此制作微课教学视频,有助于受训人员树立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要点,而微课视频教学能增强教学趣味性,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受训人员的操作技能与安全意识。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药品追溯码与掌上电脑扫描实现信息追溯,提升对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减少各环节差错率,而通过信息追溯能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医师与护士的满意度[14]。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实施质量改进管理,失效与影响分析、六西格玛管理能明确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或问题,通过对风险的分析,明确风险应对策略,可实现对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为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效果评价提供了工具,可实现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量化分析,达到针对性改进目的,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医师或护士满意度[1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改善静脉输液安全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临床医师及护士满意度。

猜你喜欢
调配循证输液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猪饲料巧调配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大气调配师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张馨予调配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