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语境下的思辨性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2021-07-21 00:38肖友清
学生导报·高中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思辨性理想主义对话

肖友清

何为“对话”?有人认为“对话”是一种应试能力,也是一种人生态度。这种应试能力,在个人事业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都不可或缺。它能在有限的时空中准确把握对方的问题应对自如,不是俯首低眉的顺应,而是以平等的心态充分表现自我。以对话的态度写作,也不是仰视材料,而是平视乃至俯视材料,以平等的姿态与材料所陈述的论题展开讨论,肯定其正确,否定其谬误,补充其不足。唯有如此,方能落实“新课标”所强调的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要求。批判性思维的内核就是思辨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中指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普遍缺乏,思维训练尤其是逻辑思维训练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似乎也缺对逻辑的重视。学生欠缺高品质的思辨性阅读,思辨性表达的品质就更不容乐观,因此课程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辨性写作是基于“新课标”实施的背景,高中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向。“对话”这种应试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它以阅读能力为基础,以思辨能力为核心,以表达能力为载体,广泛适用于竞争社会的众多场合。如何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培养“对话”能力呢?

一、要加强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体现在阅读与表达上,主要培养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思辨性阅读是指在通过阅读把握作者所表述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及其表述的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并在有理有据的分析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学习值得借鉴的东西,思考可以补充的地方,批判存在错误的地方。在阅读各类文体中,要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并善于推理、求证,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写作的审题能力与阅读能力密切相关,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审题能力也强,反之亦然。所以,要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无论是命题、半命题,还是材料作文,都需要我們审题清晰。尤其是材料作文,不少学生对材料所表达的主要信息尚且把握不准,遑论如何充分论证了,分辨是非,补充内涵更是奢谈。因此,高品质“对话”的前提,首先必须全方位地把握材料,明确与材料“对话”的中心议题,然后才能有的放矢,与对话的另一端产生共鸣。

要读懂材料,就必须整体把握材料。要能理解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在语境中的含义,能把握句与句之间、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判断出各种命题、推理的真假,能归纳概括出关键词在材料中的内涵与外延,做出准确的概念界定,能确定“对话”的“焦点”。否则,写作就可能偏题、离题。比如下面这则材料:

有人说,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缺乏意义,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造成灾难。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述材料中,出现了“理想”“现实”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两组对立的概念。而“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在不同的领域所致内涵不同,与“理想”“现实”捆绑在一起,多与世界观相联系。“现实主义”世界观建立在悲观主义之上,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行为目标就是在不变中获取更多的生存利益;“理想主义”世界观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过于乐观。两者由于世界观不同,导致行为方式和态度的差别,前者保守消极,后者乐观盲目。两者相同之处就在于认知上都是主观片面的。所以,我们要慎重对待这两种主义。

“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者”不同。任何“主义”都只是一种理论体系,如果人们不拿它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它就无所谓利与害,也无所谓是否“缺乏意义”或“造成灾难”了。就如剑不出鞘,也就无所谓胜负输赢一样。

世界观受“现实主义”影响的人,叫“现实主义者”;受“理想主义”影响的人,叫“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可以没有“理想”,因为“理想”是属于人的心理活动;作为一种理论体系的“现实主义”,它不是人,也就不可能存在有无“理想”一说。依此类推,“理想主义者”“脱离现实”是说得通的,换成“理想主义”这样的说法就欠妥了。

如此看来,材料的表述本身就有含糊不清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写作之前,需要对概念界定清晰之后,再来理解材料所表述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们根据上述分析,推测材料所要表述的真正意思是:

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的(人生或生命)缺乏意义,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会对个人、事业或社会)造成灾难。

材料中所牵涉的“理想、现实主义、意义”和“现实、理想主义、灾难”这两组关系六个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只抓住其中的两个概念进行探讨,都是对论题内涵的缩减,外延的扩大,都是对材料缺乏整体把握。就此而言,能否准确把握题意,能否确定“对话”的“焦点”,是一篇应试作文成败的关键。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对考场应试能力的制约。

要读透材料,就必须学会质疑。有质疑,才会有发现。发现是高品质的思辨性阅读,是阅读中的最高价值的思维体现。上述材料是一则由两个并列分句组成的直言命题。在“对话”之前,我们还要对命题的真值进行分析判断。

我们不妨现对“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的(人生或生命)缺乏意义”进行质疑:

“(人生或生命)缺乏意义的”是否只有“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还有没有别的人?这么一问,我们会发现,但凡是人,无论你是“现实主义”还是“理想主义”,如果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浑浑噩噩,他的生命都没有意义。一味地追求享受,那也只是爱因斯坦所说的“猪圈理想”。

再问,“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一定会“(对个人、事业或社会)造成灾难”吗?有没有例外的情况?这么一问,我们会发现,古代那些遁入空门或远离尘世的人,或看破红尘或厌恶黑暗现实的人,非但没有“造成灾难”,反而可能保持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当然,如果让这样一种有消极避世或沉溺于个人爱好倾向的人去管理社会大事,有可能会“造成灾难”,让后人感慨“隔江犹唱后庭花”,让人“愁”得“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么一质疑、一追问,我们会发现,材料中的观点有些言过其实,多有偏颇。在立意时,我们就要肯定其正确的部分,否定其错误的地方,补充其不足之处。这样,文章的立意才有高度,有深意,有思想。思辨性阅读中的发现,还需要思辨性表达来加以呈现。

二、要加强思辨性表达能力的培养

思辨性表达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注重实证、推理,强调批判与发现,注重思维的逻辑层次与深刻。最好的表达是有发现的理性而有条理地表达。如果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作品的思辨性阅读强调的是“发现”,那么,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重实证,有条理地表达观点,有逻辑地表达认识,就是注重推理思维的逻辑层次和深刻性。

具体地说,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就是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文材料,能发现材料中所包含的良莠不齐的思想内容,并能通过实证、推理做出准确的判断,并把这一思维结果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说服对方,以理服人。

准确地立论基于对论题的准确把握。对论题的准确把握是以思辨性阅读为基础的。

准确地立论基于多角度的思维。立论的准确不仅依赖于思辨性的阅读,更依赖于多角度的思考论证。多角度的论证可以使阅读中的“发现”更趋于准确,更具有说服力。缺一个角度,论证的力度就少一分;多一个角度,说服力就增加一分。

准确地立论还基于一个有逻辑的论证结构和有力的论据。文章最好选用生活中的事实论据,如果再辅以具体事例,可读性就会更强,更能打动读者。

猜你喜欢
思辨性理想主义对话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严爵 以最理想主义的态度做一张“现代艺术”
理想主义的感召
校徽消失说明了什么(讨论)/自信不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