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工程企业属地化经营视角的鲁班工坊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2021-07-22 09:02黄亚江焦俊双金丽陈路路李慧楠叶信键
中国港湾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所在国鲁班工坊

黄亚江,焦俊双,金丽,陈路路,李慧楠,叶信键

(1.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22;2.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天津 300072;3.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天津 301636)

0 引言

自2013年以来,中国国际工程行业发展迅猛。根据2020年度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1],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组织参评的中国内地企业(以下简称“中国企业”)中,共有74家企业入围2019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较上年减少1家,但依然蝉联各国榜首。国际工程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所需要的国际工程行业人才亦大幅增长,国际工程公司属地化经营亦需要大量优质卓越的工程师及项目所在国本土技术人员。

鲁班工坊的提出,宗旨是以工程实践创新项目为核心理念和主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能人才和熟悉中国技术、标准和产品的海外本土化人才,可有效弥补我国国际工程公司属地化人才需求短板。国内关注鲁班工坊典型学者如:徐文[2]在高等教育工程实践创新背景下,基于财务管理相关专业VBSE综合实训平台,探讨了海外鲁班工坊应用VBSE的训练模式,对于财管类专业VBSE培训通过鲁班工坊走出国门有一定实践意义。黎志东[3]以国内首家鲁班工坊即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为对象,重点介绍了该校在泰国建设鲁班工坊的经验和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陈丽萍等[4]讨论了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在泰国大城府大城技术学院的案例及成功经验;吕景泉[5-6]将鲁班工坊类比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孔子学院”,探索了职业教育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支点,并研究了包括鲁班工坊的起源、内涵、模式、效果,面临问题和进一步工作等内容。张颖[7]以巴基斯坦鲁班工坊为例,结合中巴经济走廊现实背景,讨论了巴基斯坦鲁班工坊的平台拓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拓展等方面的问题。滕金燕[8]以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成技术学院完成鲁班工坊铁院中心建设为例,说明了鲁班工坊建设应当与中资国际工程企业在项目所在国的需求紧密结合,采用订单式培养,培育一批熟悉中国标准、中国产品的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

从国内鲁班工坊研究文献数量来看,截止到2020年12月19日,通过CNKI以“鲁班工坊”为篇名检索,显示国内期刊发表数量为51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中共有6篇文献,高水平期刊对鲁班工坊的关注仍显不足。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鲁班工坊的研究逐步朝着专业化、模式化、标准化方向拓展,但如何与中国国际工程行业进行更加有效的深度合作,从属地化人才培养的长期视角构建基于国际工程属地化人才视角的鲁班工坊卓越工程师创新培养模式,在开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国际工程属地化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路径方面,仍然值得深入研究。

1 国际工程属地化经营人力资源现状

目前中国国际工程企业海外属地化经营人力资源主要是工人属地化为主,也称为劳务属地化,而中高级管理人员基本还是中国国籍人员,属地化经营还远没有达到西方国家如德国等国家的程度。中国公司雇佣属地化人力资源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中国工程公司在海外直接雇佣项目所在国劳务工人,这种形式主要是项目所在国政府出于对本国就业的保护,要求各个国际工程项目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本国人员,行业里常规称为“当地成分[9]”。第二种做法也较为常见,即中国国际工程公司直接采用劳务分包的形式将工程劳务分包给当地劳务公司,并且由当地劳务公司直接负责劳务管理,此种方案也是为了满足前述“当地成分”的所在国要求。

首先,外国劳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目前我国国际工程市场主要目标国均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传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此类地区的共性问题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公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受到的职业技能训练普遍不足,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难以胜任较高技术含量的技术工作。另外难以在所在国招募到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无法发挥属地化经营的诸多优势,严重制约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

其次,国际工程属地化经营的跨文化难度较大。由于不同国家、社会、文化、宗教、政治制度等多元因素的差异,无论是对于项目所在国海外属地化人员还是中方员工,跨文化压力是各方都要面对的难题。属地化人才的招募、管理、绩效考核、激励等多方面的人力资源要素都要充分考虑跨文化的情境因素。

再次,国际工程法律环境复杂,属地化人才法律风险高。中国国际工程企业对于海外工程所在国的法律环境和法律制度并不完全熟悉,中国公司在招聘、薪酬管理与辞退当地人员方面有严格的法律限制,可能会引发劳动争议和劳动诉讼,甚至更严重的引发罢工。

2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2.1 培养目标

鲁班工坊属地化卓越工程师是鲁班工坊在国际背景下培养的适合所在国当地需求的优秀工程实践创新技术人才,具备优秀的工程技术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能有效满足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能够为所在国提供建设新技术立国、创新立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服务。

2.2 课程支撑体系

1)属地化人才理论培养目标。鲁班工坊在确定具体合作专业后,首先应通过理论教学满足属地化专业学生知识需求,知识需求可以分为淤基础知识方面需求:针对专业将来属地化就业岗位,设置基础课程来满足学生的基础知识需求;于专业知识方面需求:针对专业知识领域开设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基本覆盖国际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所用到的理论知识。

2)属地化人才技能应用培养目标。鲁班工坊在理论知识层面完成基础课程后,应通过实践教学满足属地化专业学生技能需求。如国际工程管理学生需要提高的专业能力中(见图1)最需要提高的当属现场管理能力、施工操作能力、合同管理能力、造价能力。据此鲁班工坊可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培养。

属地化人才培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培养模型Fig.1 Training model

3)属地化人才非专业素质培养目标。在完成理论和技能训练后,属地化人才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还必须具备一些非专业素质,不仅从事建筑行业,从事工程所在国各行各业都应该具备的,如:汉语语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学习能力等。

2.3 培养模型设计

基于教育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思想,鲁班工坊“卓越工程师创新实践工作坊”合作模式是构建以“鲁班工坊、中资国际工程企业-属地化学生”为主体的三方合作平台,工作坊旨在搭建属地化人才培养平台,以属地化学生自己为主体,融合中资企业与所在国社会资源也参与其中,加快鲁班工坊依托的学校学科建设,帮助当地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具体见图1。

鲁班工坊卓越工程师实践工作坊以真实工程案例为教学内容,利用中国国际工程企业资源技术,通过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以学生实践为导向培养属地化人才。鲁班工坊通过与中国国际工程企业签订相关协议构建平台,与学生通过课堂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达到深度合作[10]。属地化学生应严格选拔,可以构建层次化培养方案,如第一层次基于属地或鲁班工坊所在学校相关职业专业基本知识选拔优秀学生,第二层次结合国际工程企业与社会需求通过工程实践应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并进行再次选拔,第三层次要选派第二层次学生到国际工程项目或当地企业进行实际实习实践,通过严格考核后可与国际工程企业签订属地化劳动协议。

3 校企资源整合新路径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目前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流指导理念,在以国际工程市场为导向的鲁班工坊属地化卓越工程师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可以采用多种路径组合发展,如图2所示。

图2 资源整合新路径Fig.2 New path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3.1 建立坊外实习实训基地

基于国际工程市场导向的鲁班工坊属地化卓越工程师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可以与国内外企业建立鲁班工坊校外实习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等,构建实习运作长效机制。鲁班工坊实训基地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正常进行,并能有效地反映实践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和质量,所以应做到鲁班工坊与企业共建共管。建立长期合作、稳定的鲁班工坊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鲁班工坊教学实习组织方式的重要环节。通过与一些中国国际工程企业合作,鲁班工坊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服务于企业,同时利用中资企业的资源解决实践教学的场地问题,并建立固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或挂牌成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2 国内外专家讲座授课

鲁班工坊要建立适合项目所在国家的专家资源库,专家选择的空间可以包括国内和国外,如中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国顶尖大学、中国国际工程企业相关技术经济专家、项目所在国政府智库、项目所在国优秀企业等。国内高校专家讲座方面,可以构建以中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国顶尖大学两个序列的专家资源库。一方面与中国本土的优质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国内高校的科研优势,特别是工科类高校的技术优势,培养优秀的学生。

中资企业专家讲座方面,可以邀请中国国际工程企业的技术专家,特别是海外工程专家成立鲁班工坊专家库,海外技术专家可以从所在国项目公司中直接聘任,也可以通过中资企业国内总部协调,派遣技术专家赴海外工程进行技术交流。所在国专家论坛方面,可以与所在国政府部门、当地高等院校、当地优秀企业、社会机构等进行大力合作,在鲁班工坊的培训课程设计方面,必须要深入调查所在国社会现状,特别是与当地大学、职业技术院校、当地政府教育部门、法律部门、公共安全部门等进行深入交流,所选择的专家也要尽量选择与中国政府或企业有一定交流基础的高层次人员。

3.3 中资企业“送教上门”

中资企业送教上门方面,可以从如下角度分别入手:

1)专业技能创新实践项目。首先中资企业根据自己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可以开设短期的以专业技能为主导的专业技能创新实践,此类实践可以由企业选择一些优秀的技术能手到鲁班工坊进行现场授课,例如国际工程企业可以成立BIM创新实践工作坊,由鲁班工坊和当地高校、中资企业三方校企联合进行落实。

2)校企合作实训班。此类项目是由中国国际工程相关企业根据自己的海外项目需要,设定属地化优秀人才需求订单,并在项目所在国现有法律体系下,在实训班结束后与属地化优秀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国际工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属地化管理。此类实训班可以分出不同层次,一方面可以直接针对当地劳工阶层,直接培训属地化劳务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社会生源,特别是有一定中国项目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后,可以培养其为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商务管理人才,提高属地化人才的层次。

3)企业导师项目。此项目是为了让当地属地学生和中国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建立更为深入的关系,目的是帮助属地化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企业,企业导师可以引导属地化青年学生在鲁班工坊快速学习、帮助其在相应的岗位上快速成长,培训其为中国国际工程人员的徒弟,培养属地化学生的中国情感。

4)创新创业产业融合。此项目是为了提高产教融合特别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而设置,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其他领域的创新都是目前教育的主流认知。可与国际工程行业单位建立协作关系,使产业与鲁班工坊的教学培训密切结合。

5)专业技能技术等级考试考点。此项目是为了建立鲁班工坊所在国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等级考核体系,在鲁班工坊的专业技能培训中,可以充分借鉴我国人力资源系统的等级考试制度,把海外属地化人才培养纳入到中国职业技术考核等级体系中,从而快速推动我国的技术标准出口和人才标准出口。

3.4 工坊课堂实践

此模块分三部分内容:专业技能课程设计、专业软件操作实习和虚拟或实体实验室建设。

1)专业技能课程设计:它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内容所进行的专项设计,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训练。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块的设置应与其对应的鲁班工坊海外合作高校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时间紧密连接。

2)专业软件操作实习: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专业技术领域内技术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该模块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属地化学生专业软件操作应用的能力,保证属地化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拓宽受训学生的就业面。

3)虚拟或实体实验室建设:基于目前全球科技技术背景,如虚拟可视化、5G通讯、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可以根据属地化人才所属国建立一些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特别是针对国际工程相关专业如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等可以建设如VBSE实验室、BIM技术实验室、工程技术可视化施工实验室等虚拟和实体结合的实验室。

4 结语

基于国际工程企业属地化经营视角,剖析了国际工程行业属地化人才需求的困境,提出了鲁班工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属地化卓越工程师的人才目标,并设计属地化人才“理论-技能-非专素质”三维课程支撑体系,再从鲁班工坊、国际工程企业、属地化学生三方角度设计了鲁班工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属地化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模型,最终从实践角度对鲁班工坊校企合作属地化的实施路径进行了讨论,对我国国际工程属地化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所在国鲁班工坊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鲁班造伞
2011年ENR最大200家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公司中国大陆入围企业(根据来自公司所在国海外项目的设计收入排名)
2010年最大200家国际设计公司(根据来自公司所在国之外海外项目的设计收入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