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医疗巨变

2021-07-23 08:51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人人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卫生

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卫生事业发展历程,不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后,卫生事业的发展都始终属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即使在敌人严密封锁药品短缺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仍建立了红军第一所医院——小井红军医院,为红军战士以及周边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在晋察冀边区,中国共产党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制定颁布卫生健康方针,设立卫生机构,极大降低边区军民死亡率,直接改变了边区卫生面貌。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3 年,无数共产党员主动请缨奔赴防控疫情斗争一线,最终战胜了“非典”疫情;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不仅控制了疫情,更将疫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今天,就让我们在这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回顾百年党史中的医药卫生发展进程和发展成果。

中国奇迹的诞生

你能想象吗?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 岁,孕产妇死亡率高达十万分之1500,并且每5 个新生婴儿中就有1 个夭折。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疾病普遍流行,人民健康指标处于最低水平国别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速度慢,且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医疗卫生机构几乎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很难找到专业的医疗机构。

在医疗卫生条件极其落后、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中国,如何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

到2021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 岁,孕产妇死亡率呈现出99.6%的下降速度,并于2018 年降至十万分之18.3;婴儿死亡率也降至千分之6.1,达到部分发达国家水平。

这样瞩目的成果得益于我国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卫生健康领域的“中国奇迹”。

毛泽东与新中国医疗卫生工作

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时期,毛泽东就确立了根据地的卫生工作要为军民健康服务,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保证革命战争胜利的指导思想。

1929 年,毛泽东提出“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卫生工作宗旨,提出医疗卫生工作要面向大多数人,为大多数人服务。

1933 年,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时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革命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致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

1937 年12 月,毛泽东为白求恩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1945 年5 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中指出:“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并指出“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

1950 年,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

1952 年6 月,毛泽东挥笔写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年,毛泽东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随后一场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

从这时起,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卫生力量,到1964 年前,医疗卫生机构增至近21 万个;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通过爱国卫生运动,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疟疾、鼠疫、麻风病等疾病隔绝于外,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政府努力创新并实践了极为有效的、综合性的“人民卫生观”,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仅注重疾病医疗,更重视卫生防疫,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普遍开展群众性的卫生防疫运动,把发展群众卫生事业视为党和政府的责任。。

位于徐州医科大学的赤脚医生博物馆

1965 年6 月26 日,毛泽东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多次强调要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到农村,解决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

最高峰时全国约有500 万赤脚医生和农村卫生员,成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是广大农民名副其实的健康“守护神”,也是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推荐病人的“看门人”。

这一政策实行的结果,使得新中国可以从容面对农村专业医疗人员严重短缺形成的挑战。

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 年至1981 年的年报中称:“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板。”

毛泽东推动建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队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式初级卫生保健模式,它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效的合作医疗体系。

从“病无所医”到“病有良医”,医改一直在路上

1978 年12 月18 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极具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纪元。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制定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为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1982 年宪法对我国医疗卫生作出新的全面规定。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街道组织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

1984 年9 月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发布;1986年12 月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发布;1989 年2月1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布;1994 年2 月26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发布。

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在1996 年12 月9 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强调:新时期卫生工作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003 年,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公共卫生建设工作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004 年3 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第十四条增加“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第三十三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社会保障制度和人权原则的入宪,推动了我国宪法关于医疗卫生事业规定的发展完善、与时俱进。

服务吕梁山基层百姓健康的山西省汾阳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奋斗目标,对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出全面部署。

2009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居民不分地域、民族、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都能公平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从“排队看病难”到“家门口看病”,向“健康中国”迈进的脚步从没有停下

2012 年11 月15 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从东北到西南,冒严寒踏冰雪、赴深山访老区,每到一处,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总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从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到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察实情、作部署,一项项重大决策,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邃思考和长远谋划。

因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尊医重卫,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主要健康指标不断提高。

2020 年2 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叮嘱医务人员做好自我防护。

2013 年,全国311 个县(市)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机制等方面改革。

各地通过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同级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等措施,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提高服务质量。

到2015 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0 年提高了1.51 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35.29% 下降到29.27% ,80% 以上居民15 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显著提升。

2016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2016 年10 月2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国民健康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

2019 年8 月26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12 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标志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

2020 年10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

从1921 年到2021 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百年,是党为民众的生命健康权不断奋斗、艰苦求索的一百年。

从只能依仗形似“皮球”的简易呼吸机与死神较量,到如今“一所大型医院拥有的EC M O 数量就超过了部分国家”;从只能在普通病房内划出几张床位的简易R IC U(呼吸重症监护室),发展到数十张床位,每张床位都配备一台呼吸机以及C R R T、无创通气等高尖端医疗设备的专业R IC U;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医疗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中国医疗的“百年巨变”清晰可见。

而他们——在每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之战中“白衣执甲”,冲锋在前的医护工作者,实乃中国百年医疗变迁的“英雄见证者”。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卫生
卫生与健康
保护环境卫生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卫生歌
医疗卫生纠风需尊重现实
打造卫生改革的“升级版”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要分类分层
卫生扶贫要扶到“穷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