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大

2021-07-23 02:44刘志平
西部散文选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山崖毛驴讲解员

刘志平

当我走到红大旧址的半山崖底下,那长长的浮雕墙展现在我的眼前,图画上红大学员给老百姓干农活的场景、送锦旗的场面、打篮球的优美姿势都吸引着我。

我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边看着周围的环境,引我注意的就是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好像在听一个人作报告的雕塑像,待我走近一看便清楚看到,那是毛泽东主席在给红大学员上课的场景。

这处场景是1936年12月28日,毛泽东主席给红大学员作“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现场教学。讲解员说当时毛泽东主席道:“陕北毛驴很多,赶毛驴上山有三个办法,一拉,二推,三打。蒋介石是不愿意抗战的,我们就用赶毛驴上山一样的办法,拉他,推他,再不走就打他。这就是我党逼蒋抗战的方针。”

接着,我跟随讲解员一起沿着石台阶向红砂岩石半山崖登上去,缓缓走到红大学员曾经住过的山崖窑、灶房、宿舍、办公的窑洞,

随后经过罗荣桓、陈光、罗瑞卿、林彪住过的平房与窑洞,看着这些在山崖上凿出的石窑洞,竟然是后来指挥三大战役的首长住过的地方,我很受感动。

接下来,跟随讲解员我又从靠石崖边一个像地道的山崖洞走进去,是个不小的活动场地,原来是一个用蜡像作成的红大学员学习讨论的场景。

这山崖洞由三层的石崖洞组成,一层、二层是学员们学习和活动的场景再现,三层是学员住宿的场景再现。

我的心里在想,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走出了这么多的共和国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

特别是在半山崖上还有一名小号手在吹号的雕塑,这个号声,既是冲锋号,也是作息号,看着这个场景让我久久沉思,在那个艰苦的环境下,既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又有先进的思想进入课堂。

没有专职的教师,通过学员自己讲解,首长授课,既武装了头脑,又练就了本领。

最后,我走进一间较大的石崖洞,这算是当时的学员最大的红砂石崖教室,实际上原是老百姓的羊圈做成的,40名学员在听课、学习,在身后的墙壁上写着醒目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正前方是一块刷了墨汁的黑板,左边是红大的校歌:“红大的同志,我们是抗战的先锋,民族革命的领导者。干部决定一切,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切要团结!学习紧张,生动活泼,严肃纪律,努力前进。我们是红军的模范,武装上前线。”

看著这首充满力量的歌曲,仿佛这首歌在我的耳畔高声回荡。再看地上的40多个石凳子,是学员们坐着学习的凳子。看着这些原始的石凳使我想起童小鹏在日记中描写学习和训练的场景中写到:“因为教授们上课时的认真,今天就使得大家像打了吗啡针一样,顿时紧张起来了。前天宣布了早起一点钟要去点名,但是没有哪个执行,一早起来总看到所有的同学都埋头伏案的啃讲义,手里拿起红蓝铅笔划来划去;午睡时也有些同学看书了,有些是做着午睡的样子,可是睡在床上手里还拿着一本书眼不稍闭的看着;往日饭后打得很热闹的乒乓球及网球,现在简直没有人去过问了。一切都表现着紧张的空气,似乎在过去的学校中考试的前夜似的。”

童小鹏当时对比赛活动场景的描写中写到:“一进场就开始比赛了。首先是刺枪,口令一下,个个都精神抖擞,很整齐的动作,那雄壮的喊杀声,真是震动山谷;整齐的步伐,一致的动作,均发出沙沙响声。其次是抛手榴弹、唱歌游戏、跳高、跳远等比赛,均比得格外起劲。”“最好看的是骑兵的表演,雄赳赳的一班骑兵,在班长口令之下,忽常步,忽快步,忽向后一转,忽打圈走,忽排队形,散开,特别是那冲锋劈刀,更看得大家满口赞赏;那长条雪白的刀拿在跑得飞快的马上左右乱砍,加上太阳曝晒更显得刀光闪闪,如果敌人在此时,的确会使他不寒而栗!”

他们这些活动让我回想着在红都保安学员们真实的学习、生活、训练的景象。我还听讲解员说到,红大在志丹曾经办过三个科的培训,一科就是40个学员;二科在保安镇麻地坪村,培训了225名学员,主要是连以上的干部;三科在顺宁镇培训了800名学员。三个科共培训了1065名指战员,这些学员在培训学习结束后,奔赴到各个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屡立战功,为共和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看着红大旧址的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一封封信件,一篇篇文稿,让我心潮澎湃,心灵深处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与教育!

——选自西部散文网

猜你喜欢
山崖毛驴讲解员
博物馆当讲解员
骑上毛驴找毛驴
黄果树瀑布现“天价”特级讲解员
山海经
毛驴的悲哀
毛驴拉车
古钟
像小狗一样嗅嗅
山崖上的野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