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层施教方法的小篮球运球技术提升策略研究

2021-07-23 10:49王晓珏
教育界·下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

王晓珏

【摘要】篮球是儿童与青少年最喜欢的运动,小篮球的竞赛条件与规则依据少年儿童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少年儿童更早地接触篮球运动,提升篮球技术、战术意识及运动兴趣,夯实篮球运动基础。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与运动能力基础各不相同,在小篮球运球技术教学中积极引入分层施教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分层施教;小篮球;运球技术;提升策略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体育强国梦”,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战略构成。少年儿童的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培养对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及“体育强国”战略的落实均具有重要意义。篮球在中国拥有为数众多的拥趸,我国篮球具有良好的发展底蕴与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我国篮球运动进入改革攻关期,中国篮协、体育总局、教育部共同推动CBA联赛、青训体系、校园篮球、小篮球运动的全面创新改革。小篮球运动的开展对少年儿童的篮球素养培养具有显著作用。

小篮球运动以十二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要参与对象,在正规比赛中依据年龄将学生分为多个组别,使用特定的场地器材与设备,结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竞赛规则。篮球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之一,篮球项目具有参与度高、群众基础好、场地设施要求低及运动锻炼强度适中等显著优点。在“体育强国”战略实施进程中,篮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国竞技篮球近年来陷入发展低谷,究其内在原因,篮球教育与培训体系发展滞后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少年儿童因为身体素质等原因而很少有机会接受系统化教育并有效参与篮球运动,导致优秀的篮球人才接触篮球的时间较晚,最终制约了他们的成长成才。我国在2017年正式开启了小篮球运动系统发展的序幕,场地设施标准、竞赛规则、教学大纲得到了统一和确认,使得小篮球运动进入发展快车道[1]。

二、小篮球运球技术教学的重点分析

(一)适应规则特殊性

小篮球规则设置充分考量到少年儿童的身体特点,赛场本身不设置三分线,同时也不允许使用区域防守,犯规之后不需要追加罚球。这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力量不足,三分线外投篮无法保持技术稳定性,影响到学生投篮技术的训练。区域联防则更加强调团队合作,不利于学生个人防守技术的锻炼与提升,犯规不追加罚球同样是为了保证比赛流畅,鼓励小运动员们更加积极地防守[2]。由此可见,小篮球项目中上篮和中投是主要得分手段,学生会面对较强的一对一防守,良好的运球技术是摆脱防守并直接攻击篮筐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运球技术培养训练保持高度重视,确保所有学生均能够掌握较强的运球技术。

(二)提升小篮球的趣味性

小篮球运动在常规篮球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趣味性规则,例如比赛删除了关于进攻时间的限制,确保进攻方能够获得更加充足的进攻时间,组织起更加有效的进攻阵型;又比如小篮球运动增设了友爱规则,如果某一方领先超过二十分,则可以直接结束比赛,互换队员继续比赛,有效避免了双方差距过大对某一方运动员造成较大打击[3]。由此可见,小篮球运动并不是简单的竞赛,而是具有游戏性与娱乐性,小篮球运动更加关注少年儿童篮球兴趣的激发。对运球技术的掌握能够让学生在赛场上表现得更加自如,精彩的胯下运球、带球过人等等都会引发惊呼和掌声,孩子们将会感受到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三)发展学生的小篮球能力

篮球是广大青少年与儿童最喜欢的运动之一,特别是近年来NBA与CBA在国内的火爆局面,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小学生参与篮球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素质提升,而且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小篮球运动在规则设置与竞赛组织等方面客观遵循了少年儿童的发育规律及篮球运动发展规律[4]。运球技术是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借助小篮球形成良好的球感与基本运球技术,对于少年儿童篮球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将为小学生未来篮球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在小篮球教学中必须要注重运球技术的教学,确保所有学生均能够掌握基本的运球技术。

三、分层施教方法下小篮球运球技术的提升策略

教师在小篮球教学中面对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采用统一的运球教学要求无法准确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难度较高则会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参与其中,难度较低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失去参与积极性。笔者基于学生运球水平强弱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甲组学生基础较差,乙组学生运球还不熟练,丙组学生基础较好但无法完成准确变速、变向运球。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三组学生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训练手段,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层设置目标,增强学生信心

分层目标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突破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甲、乙、丙小组学生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成长需求,针对学生的基础设计分层目标,一方面要保证目标不要过难而导致学生再三努力依然无法实现,另一方面要避免目标过于简单导致学生失去了突破和挑战的兴趣,只有设置合理的目标才能够激活学生的兴趣与信心。教师根据三个小组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为学生设置了不同的运球技术发展目标:甲组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运球动作,确保膝盖弯曲,臀部向后呈半坐姿态,上身尽量保持直立,用手指控制篮球,保持掌心中空,利用小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运球;乙组学生需要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持续改进自己的运球动作,调整运球位置与手指发力,更好地控制篮球行进方向与反弹力度、角度等;丙组学生要在运球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手脚配合,逐步掌握变速运球和变向运球,同时保证自己的动作标准。分层设置教学目标能够确保所有学生经过努力学习与训练后均达到既定目标并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学生篮球自信的增强具有显著作用,使学生对篮球运动充满兴趣。

(二)分层安排教学,提升技术质量

分层教学安排需要在分层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来推动目标落实。教师在对甲组学生进行教学时,从小篮球运球基础概念教学入手,运用动画示范与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准确把握运球技术的標准动作。在运球练习中,小组所有学生每人拿着一个篮球,围成一个圆圈进行原地运球训练,当学生看到其他小组成员能够完成标准运球后,就会产生追赶心理,运球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在运球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运球动作,确保学生手掌心不触球,肘关节以上不动,每次拍球高度不超过腰部高度,控制拍球力度与速度。

对于乙组学生的教学,从观看优秀篮球运动员的运球视频切入,教师适时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运球动作的衔接,特别是手指与手外的发力控制。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运球行进的线路上依次放置多个小圆环,要求学生每一次运球都要控制落点在圆圈之内。笔者还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运球接力比赛。这些游戏性训练活动使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在运球接力比赛中,学生你追我赶,为小组胜利而努力奋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运球技术,而且强化了集体意识。

对于丙组学生的运球技术教学,重点集中于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确保学生通过训练能够掌握变速、变向运球技术。教师沿着篮球场的边线和三分线绘制了运球路线并设置了标记点,每一名学生持球沿路运球,在路过相应标记点时依次完成换手运球、变速变向运球等技术动作,在换手、变速、变向的过程中保证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始终目视前方并做好突破防守的准备。学生每隔五米依次出发,在完成最终训练之后共同交流运球心得,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此外,教师还可以让一组学生围成圆圈,一名学生围绕其他同学以“S”形运球,其他学生则原地运球,进而实现换手、变向运球技术的巩固发展。多种训练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参与到运球技术训练中,实现运球能力的提高。

(三)促进互帮互相,实现共同成长

分层教学将小篮球运球技术教学内容分解成为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项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容量和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难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并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了更好地落实分层教学,教师积极引导小篮球骨干配合教师展开教学活动,将每一个小组的教学内容与训练方法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学生骨干组织小组同学共同训练,指导同学改进技术。这样既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学生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实现了共同进步。学生的讲解示范更容易得到其他同学的接受理解,学生之间彼此交流互助,班级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预期教学目标得到了顺利实现。此外,同水平小组学生可以展开组内竞争,在教师的引导和小篮球骨干的支持下,同水平小组学生在完成了既定目标的学习与训练之后,小组之间依据学习和训练内容选择合适的竞赛项目,例如运球50米跑、接力投篮、交叉传球等等充满趣味性和竞技性的小组间比赛,使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对于胜利的渴望会进一步激活学生的训练动力。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更积极帮助落后同学,最终实现了全体成员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李勇嘯,王俊敏,修成刚.“小篮球”运动在小学校园开展的SWOT分析——以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327-328.

朱娅蕾.西北偏远落后地区“小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理性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5):189-191.

巫志秀,刘大渊,杨峰,等.“健康中国”战略下“小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健康的影响[J].运动精品,2019,38(05):53-54,57.

罗昱华,张晓.较多样的接力运球 兴趣的有效激发——水平一小篮球原地运球单元教学方法[J].运动,2015(07):73-74.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