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I技术参与华阴老腔创新与传承的研究

2021-07-23 03:01崔峰
速读·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摘  要:“华阴老腔”是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一种皮影戏曲,为了使其得以保存及传承,学者们利用了MIDI技术,既保存了老腔的“原汁原味”,又添加了许多现代元素,提高了其被接纳度,扩大了其内涵,使得传统文化能够跟着时代得步伐一起前进。

◆关键词:MIDI技术;华阴老腔;创新;传承

1华阴老腔淡出历史舞台

老腔是流行于三秦大地上的一个戏曲种类(皮影戏),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它孕育于陕西华阴三河口地带,有常年流行于此,故亦被称作“华阴老腔”。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演变,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节奏也产生巨大的变化。现代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已经濒临绝境,老腔艺术亦如此,即将面临着“后无来者”的局面。

1.1剧目信息不完整、不正规且封闭

老腔之所以成为地方戏曲,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而且当时的老腔戏班子存在派别之分,为了保护自己的戏班子的长久生存,老腔仅存的剧本从不向外传看。在项目组研究人员采风的过程当中发现,老腔戏曲中主唱的乐谱没有规范性记录,更不要说存在每种乐器的乐谱。乐队之间的配合完全是靠眼神交流和常年配合达成的默契来完成。因此,采风人员现场记谱时,发现记出的乐谱常有音不准、节奏不一、散乱等问题。没有完整的、正规的戏曲乐谱,传播便会出现很大的困难,完全受到地域及人员的限制,因此,华阴老腔便逐渐淡出人们的口耳。

1.2戏班子职业性功能较低

这些戏班子的成员大多都时由当地的农民组成,“老腔演员”这个职业并不是他们的生存的重要工具。而且,老腔的传承具有家族性特征,这其实是给“传承”戴上一个沉重的枷锁。更何况,他们这些“传承人”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不识谱,不懂乐理知识,简单地会摆弄老腔乐器就可以上场演出了,音乐经验与感觉也是在一场场的演出里积累下来的。

2MIDI音乐制作参与华阴老腔创作

2.1节奏采风并整理

为了校验其效果,我们提取了了老腔传承人张喜民老师的干声,在Neendo软件里通过校对节奏,对波形做了伸缩化处理。之前就提到了采风上来的作品无论是在音调还是节奏上都不是很规范,所以在整理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其实是要靠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音乐的感觉对“生料”进行初步加工,以达到规范的目的。接下来我们将重新设计的《关中古歌》整理出来并制成乐谱。

2.2结构

当我们面对一首音乐作品时,第一步应是先研究音乐的结构,要知道音乐的组织是由哪些构成因素组成的。通过我们采风整理后的《關中古歌》结构图如下:

此作品为ABC三段体结构,4/4拍,速度为每分钟141拍。1=E,音域为十二度(e1-b2)。

2.3调式与和声

在《关中古歌》这首作品中我们设计了独特的和声体系,既衬托出老腔独有的地方音乐风格,也赋予了它一定的时代感。这部作品是七声徵调式,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增加了变宫(fa)和闰(降xi)这两个偏音,为燕乐音阶。闰(降xi)这个音出现在C段(见99-102小节),且在第96-97小节中出现了8拍的清角音。这个音在实际演奏中是比fa略高一些的,(也称为微#fa),这些都是在老腔乃至整个秦腔体系的音乐中极富有陕西地方戏曲的特色的元素。与大多数戏曲一样,老腔几乎是没有和声性声部的,我们知道在乐队中,如果没有和声性声部的支撑、音乐听起来会很干,声音单薄,而浑厚的听感恰恰是老腔这种被誉为"最早的摇滚"滚艺术形式最需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改良老腔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下列为我们为作品编配的和声进行表。

前奏:C--- Am7--- Fmaj7--- Gsus4--- Am7--- Fmaj7---  Gsus4--- Am7--- Fmaj7--- Gsus4---G---。

A段:C--- C--- Am7--- Am7--- F--- Em--- Em--- Am7--- Am7--- F--- Dm-G- Gsus4 --- F--- Gsus4--- G---(A1和A2与此段基本相同)。

间奏:Am7--- F--- Dm--- Gsus4---。

B段:F--- F--- Em--- Em--- Dm--- Dm--- G--- F--- Dm--- Gsus4--- G---。

C段:Fsus--- G--- G--- Dm--- bB--- Dm-C- F-G- Am7--- C--- bB--- G--- Dm---。

尾奏:说唱部分、无和声。

3结语

MIDI音乐制作技术是一个能够被很好利用的传播工具。经过MIDI音乐制作重新改编过或创作的老腔作品,不但保留了其精髓,而且很好地融合进了现代文化,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感,再加上现代文明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华阴老腔便能很快找到自己的“立锥之地”并蓬勃发展开来。

参考文献

[1]张中卿.论”华阴老腔”的发展现状及保护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23):78-82.

[2]曹冠敏.”老腔影子”史考[J].北方音乐,1988(06):50-51.

作者简介

崔峰(1980.07—),男,陕西西安人,硕士,现工作于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专攻音乐教育学。

项目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SF-275 以MIDI音乐制作技术为核心对华阴老腔创新与传承的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