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学生作文效能策略刍议

2021-07-23 11:34孟凡亮
速读·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阅读

◆摘  要: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真实是学生作文的生命,真情是学生作文的灵魂。新时期作文教学要冲破传统作文的束缚,给学生带来自由交流的空间,倾吐真情,实现向生活的回归,作文教学才能充满创造色彩,让学生抒发灵性,张扬个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学生作文;阅读

一、作文教学走向生活化

叶老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泉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精辟地道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文的本质是生活的反映,生活广阔无边,写作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现在不少学生陷身于题海之中,对周围世界熟视无睹,漠不关心,他们关注的视角浅近,思想的触角迟钝,当然也就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真善美,表现在作文上,或是无话可说,索然无味,或是假话连篇,无病呻吟,造成了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另一套”的人格扭曲,损害了其个性的健康发展。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文教学并非简单“为文”,而且还是一个“为人”的问题。《文心雕龙》有言:“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讓客观事物与“我”的心灵猛烈撞击,学生意识到作文是一种“需要”,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就会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本质,用自己的眼睛“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

生活之树常青,作文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体验读懂感悟生活,把生活中美好的也是稍纵即逝的瞬间记录下来。首先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校园中的美无处不在,需要我们去发现美,去感悟美,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观察、思考,养成用日记写真的习惯,把心得感悟记录下来,每日都有新的收获;为什么春晚一曲《吉祥三宝》一夜之间唱红大江南北?因为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透露着美好的亲情,这也是作文教学永恒话题,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作文中要挖细节,抒真情,注重心理描写;抒写家乡的历史变迁,我们都有美丽可爱的家乡,师生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家乡历史变革,风土人情,四时美景,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不能无动于衷,要引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活水,铸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恒久不变的灵魂,丰富思想,激发情感,就像古罗马哲学家朗加纳斯所说:“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思想宏通的人,语言自然宏通,惊人之语来自“思想特有的光辉”。

二、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阅读是认知世界的最基本方法之一,文学作品是人类浩瀚文明的丰富遗产,阅读是吸收、是借鉴,是对后人传递文字价值观念的最有效手段,阅读给人以知识思想,给人以音韵想象,给人以智慧力量,阅读是人类富有文化教养的基石。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作文研究中,要与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相结合,特别是与阅读相结合,阅读与写作是输入与输出的相反而又想成的过程,没有大量的阅读为基础,作文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以巩固阅读的材料,还可以使情感得以升华延续,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阅读归阅读,作文归作文,人为割离二者之间的关系。阅读要重吟诵、鉴赏,对作者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写作特点及个人内心的感受要作深层次思考,把阅读者的思维由粗疏、引向缜密、深刻,使思维产生质的飞跃,阅读中要养成写随感、记名言、贴剪报等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广采博取,读千年青史,历代兴衰,古今往来,睿人哲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兼收并蓄,积淀文化,获取情感,“积累丰富而为文始饶”。

三、抒发学生自由的精灵

青少年学生是含苞欲放的花朵,是振翅欲飞的雏燕。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哪怕一句话,一个眼神也能让他们受到伤害,文章不是无情物,多愁善感的心灵,表现为在记述中的喜怒哀乐,一方面让学生抒真情,发实感,一方面要引导作文的价值取向,疏导他们的郁积,耳听其文其声,心感其情其境,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倾诉,批注则是心灵的回应,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学生予以引导,“人生有风也有雨,阳光总在风雨后”鼓励他们树立“鹰击长空”的雄心壮志,为他们打开心灵的“千千结”增强师生心灵对话。

幻想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头脑中充满奇思妙想,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飞入穴蚁。”学生的想象之花一旦开放,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只要教师开发得当,就是一座宝贵的金矿,应摒弃传统作文中消磨学生活力的诸多条条框框,倡导自由作文,培养激情,张扬个性,让学生用想象去填补广阔空间,让他们用童真,用自己纯洁的心灵去解读世界。体现在作文中就是生命的灵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坚定地扎根在生活的每一寸土壤中,树立开放的作文时空,广泛涉猎、勤奋练笔,练成“倚马可待”的过硬本领,方能在作文的原野上纵横驰骋。

作者简介

孟凡亮(1974.08—)男,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喻屯镇孟庄村人,大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作文教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