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墨间, 漆与共

2021-07-24 07:16
中华民居 2021年3期
关键词:漆树大漆汁液

剔犀云纹花瓣形盘

元代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剔犀高足捧盒

精绝的技艺辅以时间的加持,必将锻造出最精美的宝物。事实上,在不断发展掘进的过程中,绛州剔犀终究摒弃了最初的生涩,跟随岁月踱步,走向了鲜艳透亮。

这方承载惊艳时光的艺术领地主要归属于黑剔犀、红剔犀、绿剔犀等常见剔犀。其中,黑剔犀需以红漆与黑漆相间髹涂并以黑漆为面髹成;红剔犀与之类似,但需以红漆为面;绿剔犀则是以绿漆为面,红漆与绿漆交替髹成。据《格古要论》记载:“古剔犀器皿,以滑地紫漆为贵。如胶(焦)枣色,俗谓之‘枣儿犀’,福州旧仿者,色黄、滑地圆花者,谓之‘福犀’。”宋代以黑剔犀居多,元明两朝则以红剔犀居多,到了近现代,棕红色、栗红色的剔犀制品则占据了最多的份额。

事实上,不论是何种品类的剔犀物什,都具备了其他漆器望尘莫及的“奇功”:充分的厚度使它能承受时间的考验,变得耐磨耐腐、防水防潮,并会随时间的沉淀而愈发厚重英朗、大器不凡。

这份惟有近观才可得的美,同时也折射出剔犀的浓浓陈韵————乌间朱线。在莹亮的漆色深处,流畅的纹饰与朱墨相间的断面舒卷如一,最终凝成了那份最惊艳的光华。而所谓的“乌间朱线”,也曾在我国唯一的漆工专著《髹饰录》里被记载,即指刀口断面显露出的四道黑红相间的条纹。值得一提的是,乌间朱线作为剔犀制品最璀璨夺目的精华所在,其绵密纹理的斩获来之不易:仅仅8毫米厚度的漆层,须凭恃细微的毛刷施以200次髹漆————其中每40次黑漆和每10次红漆相互间隔————才能髹出“四黑四红”的乌间朱线效果。

绛州剔犀之所以蜚声南北,不仅得益于匠人精妙的技艺,更得益于上乘的材料————大漆。大漆采自漆树。这种天然的汁液具备了防腐、防蛀、防潮、防酸碱及抗氧化等诸多优点。

物以稀为贵,大漆亦如是。漆树的汁液孕育缓慢,产量极其有限:一株生长16年的漆树,一年产漆也不过250克。此外,繁复的采漆过程同样炼人心志。夏日三伏是采漆最好的时节,此时漆质最佳。炎炎夏日里,漆农需趁着清晨,奔赴上百里路到深山里去采割。割漆是采漆的第一步,即以特制的刀片将树皮小心割开,直至形成狭长的柳叶刃口,再将事先备好的密封口袋包住刃口,任由乳白色汁液顺着刃口慢慢流入其中。这番操作还要求采割者必须眼疾手快,否则,刚刚采下的漆一经与空气接触,便很快会被氧化成黑褐色。

经过百余次的攀援、千余次的采割,才能采割到一斤漆,正可谓“百里千刀一斤漆”。也惟其如此,其所制成的剔犀器件才能拥有千年不腐的神奇生命力。

乌间朱线作为剔犀制品最璀璨夺目的精华所在,其绵密纹理的斩获来之不易:仅仅八毫米厚度的漆层,须凭恃细微的毛刷施以二百次髹漆————其中每四十次黑漆和每十次红漆相互间隔————才能髹出『四黑四红』的乌间朱线效果。

明代剔犀如意云纹高足杯

剔犀云纹箱盒

剔犀云纹笔筒

猜你喜欢
漆树大漆汁液
漆树
李凤作品
漆树
为什么蝉会撒尿喷人?
漆匠
有些中药渣要挤汁
百里千刀一斤漆 薪火相承守匠心
漆树的眼泪
给麒麟掌给麒麟掌“打针”
大漆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