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精神障碍患者相处的这三年

2021-07-25 16:32李想
心理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专科医院医务病区

李想

我是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也是一名投身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的青年志愿者。过去的三年,在精神专科医院陪患者“聊天”是我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内容,这项与众不同的志愿服务工作让我对社会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医务社工感到无比荣耀。

我为什么志愿服务于精神专科医院

之所以选择来到精神专科医院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是因为我本人性格开朗外向,喜欢与人沟通交流,常常觉得自己“胆大心细”。参与志愿服务以前,我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了解仅仅停留于影视剧当中,对他们的情况有些许恐惧但更多的是好奇。我不止一次在想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服务热情融入到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工作中,终于有机会来到了北京一家精神专科医院,真正地走到了他们的身边。

刚开始的工作充满辛苦和压力。压力一方面是来自这群特殊的服务对象,当时的我面对着一张张陌生甚至“奇怪”的面孔,还是有些胆怯,不知道该如何寻找话题、怎样面对他们;另一方面,选择到精神专科医院服务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充满质疑,纵使知道他们出于善意,这些善意仍然成了我的负担。我同精神障碍患者一样被他们视为不正常。

精神障碍患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

凭着一股倔强的劲儿,我在精神专科医院做志愿者一做就是三年,无数个面孔和故事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还记得我第一次到病区开展工作,正在感到手足無措的时候,一位患者大爷主动与我搭话,向我介绍病区的情况,他面容和蔼、思路清晰,原来精神障碍患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疯子”、是“怪物”,拨开疾病的外壳,他们的生命也是如此鲜活。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闪光点,这一点我在他们身上也看到了。病区中的他们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朗诵、有的会唱京剧,还有的人是象棋高手、是工程师、是裁缝……他们是病人,他们也是有用的人。

每次与他们聊天后我都做一个记录,记下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喜好,生怕会漏掉什么重要的信息。记的多了我发现,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W姓的爷爷,因为疾病原因,他一直住在医院里,没有妻子和孩子,仅剩下的几位亲人年事也已经很高,基本无人来看望他。别的患者有家人来送吃的、用的,而他只有自己。聊天中,无意间听到他提起自己的生日,我便默默记录了下来,提前和医护人员打好招呼,在他生日当天为他举办了一场生日会。据他回忆,这是他第一次过生日,而这一年他七十岁。

医务社工需要融入医疗活动中

三年的工作中,除了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患者以外,更让我与病区医务工作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成了他们开展医疗活动的好帮手。

首先,作为医务社工,我们应遵守正常的医疗秩序

初来乍到的实习生、志愿者因不了解病区情况或许会有意无意影响到医疗工作,成为医务工作者工作中的“负担”。所以,进入病区的首要任务就是仔细了解病区的作息时间、病房设置等方面的信息,在服务过程中不出错。

其次,要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每个人

这一点在医务工作者和患者身上都适用。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是神圣的,同时也是辛苦的,他们的着装相同但是每一位工作者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工作任务。在初入病区的时候,在态度上尊重他们,记住每一位老师的名字也是很必要的。对于患者来说,陌生人的到来是惊喜的又是恐惧的,一方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沟通意愿,不强迫他们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内心要先做好处变不惊的准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要冷静处理,将接纳、非评判的专业理念熟记于心。精神障碍患者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也渴望被理解、被接纳,你的一个点头和微笑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善意的礼物。

发挥专业特长,巧妙沟通

在前期接触患者的过程中,寻找话题、建立信任关系是最难的。此时就需要我们利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发挥专业技能了。

经过我的观察,精神障碍患者普遍忌讳谈及子女—受疾病所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子女的,面对相关话题,他们明显会表现出沮丧和失落。另外,精神障碍患者通常有述情障碍,作为志愿者或社会工作者不要贸然去询问他们的感受,他们很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谈话可能因此而终止。

我在和患者的聊天过程中发现,患者对于入院前的生活记忆十分深刻,并且在病情稳定、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都愿意向实习生或者志愿者讲述自己之前的职业和生活片段。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患者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话题。话题应由易切入,比如说:今天午饭吃了什么?早上几点起的床?不能一上来就询问病人隐私或者问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同时,我认为服务的稳定性、连续性也很重要,大部分患者对陌生人有抵触心理,但是当我们一直出现在病区中,持续不断和患者们互动时,陌生人的外衣就会渐渐褪去,患者就会慢慢熟悉我们的存在,放下戒备,逐渐产生信赖。

最后,还是想说:无论我们的服务对象有什么样的特质,作为社会工作者的我们都应以人为本,首先做到“把服务对象当人看”,用心服务才能够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专科医院医务病区
精神病专科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医院药房冷藏药品病区分发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015-2019年精神专科医院生化室血液样本不合格原因分析
Two angels for teens amid pandemic 疫情下的青少年天使
惟愿共克时艰 战“疫”必胜
致逝去的医务者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