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 “共情疲劳”

2021-07-25 05:33张玉娇
心理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界线助人共情

张玉娇

“共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CF)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外学者约翰逊(1992)的一份护土工作疲倦的研究当中,其后创伤学家菲格利(1995)在自己的研究中首次对共情疲劳进行了阐释:共情疲劳即照护者在对患者共情的前提下间接接触创伤性事件,导致其共情能力降低而出现的身心不适。

那么,只要我们不从事此类职业,就不会“共情疲劳”了吗?

其实不然。我举一个简单例子:你的一位朋友找你倾诉负面情绪,一开始你会耐心地听,并试图帮她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但对方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地向你倾诉,把你当成了“情绪垃圾桶”,你会觉得疲惫不堪。这是因为在聆听对方的过程中,你已经被卷入了对方的情感旋涡中,完全站在了对方的角度,也成了坏情绪的受害者。

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种困扰。然而,人的共情能力是有限的,过度使用的结果就是身心俱疲。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调节自我,应对“共情疲劳”,

不使自己成为一只“情绪垃圾桶”呢?

第一步

了解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会过度使用共情能力

1特殊职业

共情疲劳是助人者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 是助人职业 (如心理咨询师、急救医护人员等) 固有的风险之一。国外研究报告显示,15%的救助人员会出现共情疲劳,19%的救助人员在从事救助服务后出现与共情疲劳有关的抑郁症状。

2特定环境

疫情的出现更使得“共情疲劳”成为一场普遍性的心理危机,一部分人因对与疫情相关事件和群体之间产生的情感联结过于强烈,给自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面对亲近的人

人们通常会设身处地、面面俱到地对朋友、亲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识别、理解及应对,从而产生与他们一致的情感体验及行为反应。这也是一种边界感缺失的表现。

第二步

从自身性格出发,看看我们是不是容易共情者

1高敏感

高敏感的人通常能够更完整细致地处理外在世界的信息(包括积极与消极的),对周围环境和生活细节有很强的感知力和洞察力。所以,他们不仅对于自身的情绪有敏锐的觉察力,还对他人的情绪和处境十分敏感,常常容易被外在刺激所影响。

同时,高敏感的人更容易通过面部表情、举止或肢体语言来判断他人的情绪,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能够同情他人的处境,以及同理他人的感受。

2低自尊

自尊是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涉及自我价值的判断。自尊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高自尊的个体相信自己对情境有较强的控制力,能克服情境的负面作用;低自尊个体则内在控制感低,更容易受到負面情境的影响。

因此,当低自尊的人遇到他人倾诉负面情绪时,由于内在控制感不足,会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感受,所以也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

怎么做才能缓解“共情疲劳”?

针对第一步中的不同情况,我们需要

A认识到个人能力的局限性

在助人情境中,助人者要认识到个人能力存在着局限性,通过不断反思、寻找自身与求助者之间的平衡点,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用温和、宽容的方式接纳自己的不足之处,从更宽广、理性的角度对待问题,有意识地避免陷入共情疲劳状态。

B提升个人的复原力

复原力是心理能量中最重要的资源, 是个体在逆境中正向适应的能力, 也是个体在困难、挫折和不幸的环境中很快恢复和调整过来的动力过程。它可以促使个体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与资源应对风险, 并支持个体发展新的内部工作模型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威胁, 还可以促使个体在不同时间应对不同情境压力, 以及调动其他心理资源应对当前与未来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若个体的复原力良好或恢复较快,个体将有能力抑制或克服共情疲劳的产生。

C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界线感

成为亲近之人的“情绪垃圾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为什么呢?原因有二。

第一,亲近之人守不住自己的界线,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别人的事,所以总希望我们为他的情绪负责。

第二,因为亲近和熟悉,我们认为自己可以在对方的人生里横加干涉。界线不清,往往是双向的,而非单向。但无论是怎样的亲密,我们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界线感,来提醒我们如何尊重别人,又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针对第二步中的自身性格,我们可以

A适当敷衍渴望共情者

想让一个高度敏感的人做到“毫不共情”基本不可能,因为同理心强就是他们的突出特征之一,这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吸收、共情他人的感觉。可是与别人共情又真的很累。那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敷衍一点吧!

毕竟,很多时候倾诉是没有目的性的,人们只是为了倾诉而倾诉,并不是想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所以你也没有必要绞尽脑汁地为其思考解决方案,你只需要用“嗯嗯嗯,是是是”“这的确很让人沮丧/生气/难过”之类的话简单回应就够了。并且,有些人找你倾诉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搞清楚自己想倾诉什么,既然他自己都糊里糊涂,你又何必认真?

B提升自我价值感

自尊其实就是自我价值感,也意味着自我认可的程度。低自尊的人想要克服“共情疲劳”,首先应学会提升自我价值感。

的确,感受到被信任可以满足低自尊者体现自我价值感的需求,但当过度沉溺其中时,就容易陷入“共情疲劳”的处境。因此,一方面,低自尊的人要学会处理和重要他人的关系模式,不要把自己位置放得过低,一味讨好和共情他人,要调整和处理自己的关系位置;另一方面,低自尊的人要学会从内在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学会自我接纳,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不足与闪光之处,进而学会爱自己,将关注点从外界转向内在,尊重自己的感受、需求、想法。

在共情别人之前,要先照顾好自己。

猜你喜欢
界线助人共情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毛绒情结
助人为乐的事
The Beasts Within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助人会降低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