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和职业发展探析

2021-07-25 16:35范梅芳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中职教师职业发展

范梅芳

摘要:以中职教师为调查对象,就职业幸福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了教师在职业倦怠、成长诉求、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教师缺乏幸福感。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思考,从政府和社会推动、学校推动、教师行动、整校联动等方面,建构了问题解决的路径。

关键词: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5C-0011-07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关心职业本身所带来的物质利益,更关注工作中的精神满足和幸福感的体验[1]。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和谐发展,并伴随着能力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的体验[2]。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低,不仅关系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学校的建设和国家未来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如何?本文通过对该群体的幸福感现状的调查及分析,从政府和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多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中职校管理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自2020年9月起,在全省8所中职校中进行了教师幸福感现状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35份。调查对象中,男、女教师的比例分别为42.09%、57.91%。教龄在1—5年、6—10年、11—20年、21—30年、30年以上的教师分别占10.15%、7.46% 、40%、30.45%、11.94%。最高学历为硕士研究生、本科的教师分别占16.12%、83.88%。职称为副教授、高级、中级、初级、未定级的教师分别占4.78%、33.14%、43.58%、15.22%、3.28%。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调研方式,并辅以访谈等形式,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访谈内容的统计整理和分析探讨,我们发现以下几点。

(一)职业选择

对职业选择初衷的调查发现,认为“教师工作较稳定”的占71.64%,“热爱教师职业”的占56.42%,“能从中获得成就感”的占47.46%,“有较多假期”的占43.28%,“本人适合做教师”的占40%,“教师工作重要”的占22.69%,“教师社会地位较高”的占20.6%,“教师福利待遇较好”的占17.61%,“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的占12.24%。对于“作为一名教师,您感到很自豪”的说法,认同、不认同的分别占45.07%、4.18%,50.75%的教师不置可否。

(二)生涯规划

教师的职业生涯现状主要从他们对学校的认同、职业发展前景、职业规划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学校满意的有37.91%,认为一般、不满意的分别占57.01%、5.08%。认为职业发展前景广阔、一般、严峻、不清楚的分别占24.78%、65.97%、2.69%、6.56%。职业规划方面,41.79%的教师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16.42%的教师有明确的目标但无具体的规划,32.24%的教师有粗略的目标规划,9.55%的教师无目标规划。一般而言,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职业规划之间存在一定关联,职业规划越明确,职业就越容易成功,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三)倦怠情绪

职业倦怠问题主要从教师职业满意度、目前工作状态、倦怠情绪的表現与产生原因等维度进行分析。调查显示,教师职业满意度等级在满意及以上的占31.65%,不满意、基本满意的分别占29.54%、38.81%。对于目前的工作状态,安于现状的占39.4%,比较复杂难以言表的占14.93%,颓废失意的占9.55%,厌烦逃避的占0.60%,仅35.52%的教师在工作中积极向上。对于倦怠情绪,经常有、偶尔有、有过的教师分别占15.22%、28.06%、37.02%,没有的仅占19.7%。职业倦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导致倦怠的主要原因有收入差距(65.07%)、评价机制(46.27%)、工作压力(30.45%)、发展前景(28.06%)、角色冲突(14.3%)等多重因素。

数据表明,28.95%的教师对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的分别占54.93%、16.12%。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的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与教师幸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在问到“自己的付出和回报的关系”时,有9.55%的教师认为“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31.34%的教师认为“付出和回报的比例有些失调,付出的再多,回报也是一定的,42.99%的教师认为“得到的回报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但还算满意”,16.12%的教师认为“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付出和回报成正比”。

(四)工作压力

就工作压力而言,主要从事务性工作占用时间精力、工作压力来源、增加动力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查显示,认为事务性工作占用时间精力多、少的教师分别占60%、5.37%,34.63%的教师认为一般。感觉目前压力大、压力一般、无压力的教师分别占29.25%、62.69%、8.06%。就压力来源而言,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77.61%)、工作成就感不强(50.15%)、职务诉求和职称晋升难(37.61%)、学生成绩上不去(35.52%)、教学任务量大(34.03%)、学校考核(26.27%)、行政性事务多(23.28%)、教学与科研矛盾(19.1%)、课程改革或教材变革(14.63%)、人际关系复杂合作共事难(10.45%)、科研压力与经费不足(10.15%)等方面。

教师认为利于增加工作动力的措施有:以增加收入和物质保障促进教师发展积极性(80%)、增加人文关怀力度(75.52%)、提供发展空间和资源(51.64%)、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42.39%)、帮助获得较大成就感(40%)、提升个人事业心(35.22%)、完善教师培训体系(34.33%)等。

(五)课堂教学

对于教学状况,主要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上课时的心情、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师认为学生是淳朴善良的人(62.39%),给老师快乐的人(40.9%),令老师心烦的人(22.99%)、教师谋生的对象(18.51%),仅仅是自己的服务对象(17.91%)。在为学生上课时,认为“心情平静,感觉完成本职工作”的教师占48.36%,“感觉无奈,不得不做”和“很不情愿,感到厌倦”的教师分别占3.58%、0.9%,持有“轻松、愉快,有成就感”的教师占47.16%。对于课堂教学效果,20.3%的教师认为“效果很好,经常受表扬”,74.32%的教师认为“效果还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4.78%的教师认为“效果一般,很无奈”,0.6%的教师认为“效果不好,很沮丧”。

(六)个人发展

个人发展方面主要从才能发挥、价值体现、考核激励制度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才能得到发挥、发挥一般、未发挥的教师分别占53.13%、38.51%、8.36%。认为价值得到体现、体现一般、未体现的教师分别占32.84%、60%、7.16%,对考核激励制度满意的教师仅占16.12%,认为不满意或一般的分别占41.20%、42.68%。教师的诉求主要有:关心健康(74.63%)、教学提升(70.75%)、科研指导(43.28%)、学习培训(38.51%)、学历提高(21.49%)、承担管理(18.81%)。

(七)晋升体系

晋升体系主要关注教师晋升机会、学校在改进教师发展环境上的努力及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调查表明,认为学校提供的教师晋升机会很好或较好的教师占25.97%,50.75%的教师主为一般,23.28%的教师认为较差。在改进教师发展环境上,有23.88%的教师认为学校足够努力且成效显著,27.76%的教师认为学校足够努力但没有成效,34.63%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足够努力,13.73%的教师认为学校不关心。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方面,教师认为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制度最为重要(84.78%),其次是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81.19%)和调动教师发挥个人主动性(72.84%)。此外,科学的用人及评价机制、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良好的科研团队的认同率分别为65.97%、58.21%、52.84%。

(八)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主要关注对幸福的认识、当前幸福指数与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于“幸福是什么”的问题,认为幸福是有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充实的精神生活、自我愿望获得满足、有足够的金钱的教师分别占82.69%、81.19%、74.63%、62.09%。认为幸福指数高、低的教师分别占35.82%、14.33%,49.85%的教师认为幸福指数一般。教师认为影响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有公正的评价(76.12%)、积极的社会价值导向(72.84%)、学校管理水平(69.55%)、身心健康(65.97%)、学生的配合(65.97)、人际关系融洽(60%)、对工作的热爱(58.81%)、正确的自我定位(58.51%)、较高的收入(58.81%)、良好的学习工作坏境(57.01%)、常能获得成就感(54.93%)、自我能力得到提升(51.94%)、个人良好的发展前景(45.97%)等。认为提高幸福感的途径有提高工资和福利(78.51%)、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69.55%)、营造尊师重教氛围(69.25%)、优化办公条件(66.57%)、减轻工作负担(49.25%)、专家指导成长(20.9%)、参与学校管理(17.91%)等。

對职业幸福感指数进一步分析后,我们发现中职教师幸福感指数在学历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性别、教龄和职称类型上都有显著性差异[3],女教师的幸福感指数显著高于男教师,5年及以下教龄教师的幸福感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教龄的教师,21—30年教龄教师的幸福感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教龄的教师,高级职称以上教师的幸福感指数显著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

三、问题分析

针对上述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中职教师缺乏幸福感现象,课题组从教师管理的角度,归纳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忽视持久性:“关爱有限”降低了教师幸福感指数

中职校比较关心新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通过各种职业能力培训或生涯规划辅导,助其快速融入岗位角色,承担起培育学生的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怀渐渐减弱。一方面,学校认为教师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学会了自主管理,自我提升能力增强;另一方面,持续对教师进行培训需要更多的资源,学校往往受制于资源的不足而逐渐在这方面有所削弱。

(二)忽视主体性:“引领过场”阻碍了教师主动发挥

教师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生涯发展历程大多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他们可能因遭遇挫折而停滞。学校不能对教师的诉求从方向引领、行为示范、精神感召等多方面进行引领,在诉求应答和引领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没有设法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开展职业关怀的相关活动。部分学校的发展效果并不理想,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落实指导时浮于完成任务的形式表层,未重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

(三)忽视差异性:“评价单一”局限了教师职业成长

多数中职校在实践中过于注重教师管理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整体性、统一性,忽视了教师差异定位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学校在落实整体计划与要求时,不能注意调整对教师个体的具体要求,没有为不同兴趣特长、不同成长需求、不同专业特色的教师提供有力的职业定位支持与帮助,因而不能满足教师个体发展及专业发展的差异性。

(四)忽视需求性:“价值落差”影响了教师职业情感

教师的幸福在于看到学生获得成长与成功,但不少中职校招生较难、生源质量较差,一些中职生基础薄弱,学习缺乏自主性,有个性又难以管教。而遵守纪律和师生互动情况对教师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不少教师课堂上无法实现原定教学计划,师生关系不够和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心理上遭受挫折,辛勤的付出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与认可,难以享受到教学工作带来的快乐,难以从学生的成长中获得职业情感。

四、思考与建议

(一)政府和社会推动,构建幸福支持体系

1.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教师职业归属感。一是通过政策支持、舆论引导建立社会支持体系,加大对职业教育及正面榜样的宣传,加深对职校教师群体的理解和支持,提高职教社会地位和认同度。二是政府及职教协会应在健全“校政企行”共培机制上多下功夫,加强主导机制,推动各行业广泛认同职教重要性,提高教师职业成就感,从而坚定他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国家需制定相关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深化产教融合,真正实现校企双元育人。政府也应出台专项配套政策,让学校师资与行企人才实现双向流动、互兼互聘,学校育人成效和行企发展质量共提升,促进中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

2.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弘扬尊师风尚,营造重教氛围,促使教师爱岗乐教,进一步收获职业的自尊感和自豪感。社会和政府要通过健全完善法律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更好地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激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使命感。各级政府要继续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工资增长的长效联动机制,通过工资、津贴、医疗保障、住房补助、职称评聘等激励措施,提高职校教师的福利待遇[4]。同时,贯彻落实如“尊师重教保健康”等系列举措,用满腔热忱去关心和支持职教工作,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从而提升教師的幸福感指数。

(二)学校推动,营造幸福美好氛围

1.建设浸润的物质环境。环境能影响人也能塑造人,学校需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关爱、理解、信任、和谐、积极进取的校园生态环境和文化场域,让教师获得细致入微的精神支持。学校可以对校园建筑、人文景观做精心设计,让它们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思想[5],成为教师的心灵载体和精神依托,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对学校的归属感。可以运用校园布景、校园绿化、校园文化相融合的方式,让学习的文化气息蕴含在每一处风景中,师生驻足欣赏时自我发展的需求油然而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打造温馨的精神场域。幸福的教师会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去迎接挑战,用更饱满的热情带领学生发展。调查中发现,喜欢、热爱教师职业的教师幸福感最强。学校需以“打造精神家园”的理念,注重提升每位教师的师德修养、岗位意识和教育理想。通过设立和评选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立德树人师德楷模等奖项,结合校报、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大力宣传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最美教师、劳模班主任、最佳教研组等一系列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理想、职业精神的评比活动,引导教师以长远的眼光、平和的心态对待利益得失和个性差异。还可以通过讲述身边人的事迹等活动,更好地树立标杆和榜样,引领更多的教师将教书育人看成一项幸福崇高的事业,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方式,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感受持久的愉悦和幸福。

3.实施适切的生涯规划管理。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校需进一步体现“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将教师生涯规划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教师自我发展观念,明晰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学校应制订骨干教师培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优秀人才引进培养等一系列配套方案,为不同教龄、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引导他们制订适切的生涯发展规划,并付诸行动,以成就自我、幸福自我。对于成长期的教师,磨课可以作为重要的发展途径,指导他们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于成熟期的教师,着力引领他们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名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对于承载着学校多年积淀的职业精神的老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传承并弘扬学校独特的办学传统。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分层次、多路径的定向培养,形成教师发展的强磁场,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滋润教师的幸福人生。

(三)教师行动,收获幸福多重喜悦

1.开发导航式的互助研修。调查显示,教师迫切需要培训提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职业生命之树常青。一方面,要构建符合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研修模式,结合教师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订适切的培训计划,并将其贯穿于职业发展全过程。另一方面,创造更多机会促进教师发展,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教师真正体会到生命因学习而丰厚。培训内容或项目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需求,由各部门和教师商议制订,既体现教师主体性,又保证学校引领性。学校还应引导教师多读好书,多听专家讲座,多看名师的教学视频,与专家零距离接触,形成向名师和专家学、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企业学的良好氛围。在研修形式上尽可能丰富多彩,如通过心灵对话和艺术熏陶,激热情,释压力,丰内涵;通过体育锻炼和外出参观学习,增体质,拓视野,宽胸怀。

2.举办创新式的互动沙龙。精心设计的沙龙活动能够更好地回应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等诸方面诉求,可以借助校园网、学校公众号、微信群等公布研讨主题,围绕教育热点、焦点问题及教师们关心的其他问题,提供材料,引导教师抽空学习、各抒己见,并制订计划,定期更换话题。如“畅谈职业发展之路”“寻找教师职业的幸福源泉”“经验与创造”“德育如何渗透”“班主任管理金点子”等等。沙龙形式可以轻松活泼一些,吸引教师主动参与、热情支持。学校可邀请名师、专家、优秀教师参与沙龙,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交流”“分享”成为主旋律,达到参与讨论与认真聆听的有效结合。在愉快的氛围中,教师们结成学习共同体,互勉互励,教学相长,内强素养,外塑形象,奋发进取,脱颖而出,从而夯实职业幸福的基石。

3.落实欣赏式的互利发展。教师充满情感的执教会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如何加强学生培养,实现师生互利式发展?一要深入了解中职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管理上,遵循其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教学上,针对中职生基础弱、习惯差的特点,积极创境激趣、设疑引思、体验感悟。二要注重调整心态,学会欣赏学生。教师可改变方式,创造愉悦元素,使课堂更加生机勃勃,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享受课堂。教师还要懂得欣赏学生,教师的幸福源于学生每次的错误改正、点滴成长,教师幸福的“花朵”开放在学生身上。三要进行反思,在自我对话中成长。反思有助于改进不足,要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当教师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学生的茁壮成长时,幸福感也就自然提升了。

(四)全校联动,凸显幸福提升效度

1.融人本理念于优化管理中。调查表明,对教师职业幸福具有重要影响的有学校的管理水平、制度文化等等。教师管理的根本是尊重与服务教师,提升幸福感的关键是转变管理理念。首先,学校须优化管理制度,坚持人本主义思想。从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到评价方式,都要将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人,与教师共同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形成一种精神的凝聚力。出台重要的新政策时,学校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体验生命的尊严与快乐,提升生命的幸福品质。其次,校领导应做体制改革与模式转变的先行者,引领教师挖掘潜力谋发展,共悟幸福教育真谛。还要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重要作用,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中层干部要转变思维方式,提高研究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一线信息数据,服务教师工作,传递教师心声,以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幸福体验。

2.融全方激勵于科研扶持中。调查显示,教师迫切需要科研指导,学校须加大扶持力度。第一,完善科研管理激励制度。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研量化管理、考核和奖励体系,完善考核内容,把握考核模式的量和度。要着力打造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竞争环境,全方位、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激励,统筹激励目标,丰富激励措施。第二,受激励主体尽量多元。如果激励范围扩大到部门、师生、科研团队及为学校科研提供支持的行业企业等,就能更好地构建一个生态的网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教科研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第三,注重科研骨干的激励与科研团队的培育。加大对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的激励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硬件条件和软性环境。还可以利用各种推介活动,加大优秀成果的辐射面,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教师共同进步。同时,努力打造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科研梯队,促进科研有效、持续地开展。第四,关注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激励。多管齐下,从多途径、多层面着手,坚定其科研意志,激励其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之中,在团结协作中增强自我的幸福体验。

3.融全位关怀于考评晋升中。调查表明,薪酬待遇、考评晋升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在这方面要有所作为。一是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薪酬管理体系。优化薪酬结构,丰富福利举措,改善教师待遇。教师的薪酬应与实际贡献相匹配,以进一步激发其工作动力和活力。二是构建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绩效考核应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教师的师德、师能、师艺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和有针对性的考核,同时,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透明度,让教师体会公平、民主所带来的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三是完善晋升体系,激发归属感。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多方面考量,为其规划合适的晋升路线,使教师培训、选拔、晋升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对优秀教师给予成长、发展、晋升机会,对业绩暂时不突出的教师应设法挖掘其潜能,关心其成长,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学校在评优评先、晋级考核、干部任命等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方面,既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6],又要做到合理、合规、合情,进而促进教师幸福感的提升和学校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水平,郑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3(6).

[2]贾会彦.论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职业幸福感[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3]崔君平.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7).

[4]李获田.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以淮安地区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4.

[5]吴欢巧.困境与破解: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探析——以杭州市 C 小学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20(3).

[6]丁莹莹.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华轩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中职教师职业发展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