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与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价值认识实践

2021-07-26 10:43党全元胡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0期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党全元,胡娴

(1.重庆友谊骨科医院 影像科,重庆 400030;2.重庆影联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放射科,重庆 400000)

0 引言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脊柱附着点、骶髂关节炎症,主要病变位置为脊柱,可累及骶髂关节,造成脊柱纤维化、强直,并引起骨骼、肌肉、眼、肺等病变,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临床诊断时,确认骶髂关节病变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X线检查,但很难实现确切诊断。对于X线检查无法确诊的疑似病变患者一般建议进行CT检查,可更好地观察骶髂关节间隙,有利于判断其病情[2]。近年来,MRI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增加,其无辐射、高精确度的优势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本文将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分别应用X线、CT与MRI检查,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通过症状与体征、检验结果、影像表现最终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②表现为腰酸、腿麻、骶髂关节疼痛等症状;③影像学资料完整,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主要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例如肝、肾、心、肺等;②恶性肿瘤患者;③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患者等。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19~47岁,平均(33.33±2.26)岁,体质量指数19.10~24.56 kg·m-2,平均(21.28±1.09)kg·m-2。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X线、CT与MRI检查。X线检查:采取仰卧位,使用新东方(北京万东)1000MC型DR双板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进行检查,拍摄骶髂关节正位片。CT检查:采取仰卧位,使用 uCT760(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4排螺旋CT机,参数设置:层厚0.6 mm,准直0.6 mm,矩阵512×512,螺距1.0。扫描后将图像上传工作站,进行多平面观察,包括斜轴位、斜冠状位等,对窗位、窗宽进行适当调整。MRI检查:采集平卧位,应用GE750W 3.0T(美国GE公司)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根据患者情况判断其病情。矩阵256×256,首先进行T1WI、T2WI常规序列扫描,随后进行增强扫描。T1WI:TE 95 ms,TR 450~550 ms;T2WI:TE 95 ms,TR 5000ms。注射Gd-DT-PA对比剂,0.1 mmol·kg-1,速度1.0 mL/s。

1.3 评价标准。①以临床综合症状与体征、检验结果、影像表现最终确诊病例为基准,分析X线、CT、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②分析三者对病变征象的检出率,包括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骨质增生硬化、软组织肿胀等;③分析三者的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录入SPSS 22.0处理,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对比。X线、CT、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29%、82.35%、95.59%,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X线、CT、MRI的诊断符合率对比(n,%)

2.2 病变征象检出情况对比。MRI对各病变征象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P<0.05),对关节间隙狭窄、增宽、软组织肿胀及关节强直的检出率高于CT(P<0.05),见表2。

表2 X线、CT、MRI的病变征象检出情况对比对比[n(%)]

2.3 影像学表现分析。X线检查可见患者关节软骨下骨质密度增高,且伴有硬化表现,累及髂骨,可见较小的密度减低区,大部分患者均存在关节间隙增宽,骶髂关节边缘模糊。CT检查可见关节间隙模糊,有骨质侵蚀表现,病变周围可见骨质密度增高、硬化。MRI检查,平扫可见关节面骨皮质信号不连续,关节面下骨质信号异常,增强扫描有或无强化,强化区周围有环状低信号,并见韧带及关节囊骨附着端强化。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多经骶髂关节起病,其主要特征即骶髂病变,是一种病程长、致残率高的慢性炎症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目前,强直性脊柱炎诊断的影像学技术主要包括X线、CT以及MRI,其中,X线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首选筛查手段,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患者接受度较高,但诊断结果容易受肠内容物、密度分辨率、发病部位影响,因此敏感度、准确度不足,对于Ⅲ~Ⅳ级病变检出率相对较高,但对早期病变极易误诊[3]。与X线相比,CT对骶髂关节病变情况显示更为清晰,空间分辨率较高,且能够多角度观察,支持各项同性扫描,因此早期诊断效果较好。但CT检查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仅能够显示骨性结构的静态变化,无法有效反映软骨异常、脂肪沉积、骨髓水肿等情况[4]。

MRI是一种高精度的新型医学检查技术,可显示骨性结构变化,例如骨质侵蚀、骶髂关节病变等,同时也能够显示非骨性变化,例如骨髓水肿、脂肪沉积,有利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微小病变的检出。有学者指出,MRI不仅对早期活动性炎症的诊断效果良好,对于相对静止期、活动期的病变同样具有较好地辨别能力[5]。但MRI也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费用高昂、可重复性差,不适于装有脑动脉瘤夹、心脏起搏器及某些血管支架的患者,对韧带骨化显示不及CT。在本次研究中,X线、CT、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29%、82.35%、95.59%,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可见从整体上看,MRI的诊断价值最高,其次为CT,X线诊断价值偏低。且MRI对各病变征象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P<0.05),对关节间隙狭窄、增宽、软组织肿胀及关节强直的检出率高于CT(P<0.05),可见MRI对各病变征象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CT,X线最低。从影像表现上看,X线检查可见患者关节软骨下骨质密度增高,且伴有硬化表现;CT检查可见关节间隙模糊,有骨质侵蚀表现,病变周围可见骨质密度增高、硬化;MRI检查,平扫可见关节面皮质信号不连续,关节面下骨质信号异常,增强扫描有或无强化,强化区周围带状低信号。在临床诊断时,应根据患者情况、意愿选择适合的检查技术,仔细观察影像学表现,必要时可进行联合检查,发挥不同检查技术的互补作用。

综上所述,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最高,其次为CT,X线偏低,在临床诊断时,可根据其影像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错缝症推拿手法复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DCE-MRI 及DWI 评估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价值观察
加长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3D打印技术辅助置钉治疗骶髂关节结核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