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融合策略探究

2021-07-27 18:24胡小龙
南北桥 2021年19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策略探究工匠精神

胡小龙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工匠精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与文化。在双创背景下,高职教育应当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发展的教育力度,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培养学生敬业、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并与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引领学生发展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国家培育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宝贵人才。本文对双创背景下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进行探究,以期解决高职人才的创业就业问题。

【关键词】双创背景  课程思政  工匠精神  有效融合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15

在双创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代,多个行业面临工业革命转型的难题,需要更多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同时新兴行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创业型人才的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定点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渠道,更应当响应时代发展的号召,对学生开展创业就业教育,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磨炼,向社会输出一批满足工业生产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弘扬工匠精神,保证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双创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有效融合的意义

(一)培育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不同的时代背景所创造的机会和需求的人才都是不一样的。在流行“快餐文化”的今天,快节奏影响着每一个人,仿佛大家眼中只看得到终点,铆足了劲儿往前跑,完全顾不上自己每一脚是不是真正踏实落地,学习中如此,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故而当今时代需要更多有耐心、负责任、能够沉淀自己的新型人才,拥有神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工匠精神,这也是高职院校将课程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进行有效融合的目的所在。

(二)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成功

目前我国在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并且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非常多政策上的便利。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将促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成功率,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拥有成熟的就业创业思维,工匠精神的培养将保证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能取得一定的成功,培养出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善于发明的鲁班、改良造纸术的蔡伦、赵州桥的建造者李春等,都是拥有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在未来创业就业的道路上能够沉淀自己、戒骄戒躁,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负有极强的责任心,永远抱着探索精神进行学习和进步,开创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弘扬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优良品质。

二、目前高职院校中创业就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高职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背道而驰

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是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恪尽职守、认真负责,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但是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的倾向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大赛的获奖,考试成绩以及获得的竞赛名次是衡量学生是否足够优秀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学生很难有意识地沉淀自己,纷纷投入追名逐利的洪流中,在今后就业创业的过程中,也会过分重视取得的荣誉与成果。高职人才培养这种忽视过程只重结果的教育方式,与工匠精神摒弃浮躁、至精至善的理念背道而驰。

(二)高职课程思政教育没能发挥出作用

课程思政教育本身的意义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与技术的同时得到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念的正确培养,成为拥有独立人格与高尚品质的优秀人才。但是在目前高职人才培育的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太低,几乎没有教师会在教学之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便有也只是流于表面,对学生的三观形成根本起不到太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更是困难重重。

(三)高职就业创业指导的实践经验不足

高職人才培育会专门开设就业创业指导的课程,指导学生如何在毕业时选择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并且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和创业道路。但是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自己就缺少足够的创业就业经验,大部分教师都只从事过教师这一个行业,面对不同专业、不同情况的学生该如何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呢?如何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现状呢?没有实践经验支撑的指导意见是否能够帮助到学生的创业就业呢?这些都是高职人才培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双创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知行合一,让学生真正理解工匠精神

在以往的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中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言行思想进行了引导教育,但就是无法改变学生实际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这是因为教师的指导教育还不够深入、不够具体吗?不是的,这是因为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教师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做不到知行合一。因此,在将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工匠精神,做到知行合一才是最重要的。

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会再用“大约”“差不多”“勉强可以”“凑合”这样的词语,一个零件的尺寸要求是多大就一定得是多大,即便最后学生制作的零件能够使机器正常运转,这个零件依旧是次品。将规范性带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深入体会究竟什么是工匠精神,感受工匠精神给自己的思想、行为带来的改变,并且将工匠精神带入到之后的创业就业中,从而做到知行合一,达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目的。

(二)与时俱进,人才培育不能缺少远瞻性

高职人才培育向来重视对学生当下创业就业进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在走出校门的第一时间找到一份工作,知道目前社会中最热门的是哪些行业,急缺哪些人才。但是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以及人工智能取代了传统岗位,给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远瞻性是指高职人才培育的过程中,需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拘泥于当下的社会环境,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从时代进步的角度出发,目前高职人才培育需要经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敬业爱岗、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个环节是增加竞争力,学校是象牙塔但社会不是,拥有工匠精神卻缺少积极进取的信念一样不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长久发展。因此,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中,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增加学生在校园中的竞争压力,让学生不要整日沉迷于玩乐。第三个环节是营造文化氛围,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来影响学生,将不断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下改变学生的传统理念。通过这三个环节,高职人才培育就能确保未来不管社会如何改变,学生都能固守本心、适应时代。

(三)构建环境,重塑高职课程思政的体系

过去高职课程思政教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没能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导致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有所欠缺。在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之后,高职课程思政教育将围绕工匠精神的培育来重塑教育体系,把握教育时机,提升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完善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培育出更多拥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

以往高职课程思政教育都是在课堂上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中,可惜这样的实施方式过于单一和低效。那么在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之后,高职课程思政教育将利用更多样化的途径进行渗透,除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将采用信息技术的教育途径,创建属于学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公众号,结合工匠精神的培育来撰写教育文章,这种方式符合当代学生碎片化学习习惯,打破课程思政教育中对时间、空间的限制。另外,高职课程思政教育还将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价,评价的标准和范围将围绕工匠精神的培育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来制定,通过完善的教育体系来确保工匠精神培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四)实事求是,结合学情来融入工匠精神

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中的目标与培育方式,将视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与道德水准来决定。一般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都不高,很多高职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就已经略显吃力,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分心来注重自身工匠精神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显然是个不小的难题。根据高职学生的基础学情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的课程思政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第一,从细微处入手,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要知道,许多高职学生甚至连“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头”都做不到,而这种生活作风的不严谨会带入到他们的工作中,埋下非常不利的隐患。同时,对个人安全卫生和校园环境整洁完全不放在心上的人,也很难令人相信他们今后会对工作负责、对社会尽责。因此,这种详细到一言一行的严格标准非常有必要。

第二,通过观察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可以发现,由于校规校纪的严格要求,很多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却不一定代表他们拥有合格的职业精神。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约束自己的能力,到了专业学习和技能实践时却喜欢滥竽充数、浑水摸鱼,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将职业精神与道德规范联系到一起,不要让学生在生活中约束自己,在工作上反而降低要求,可以设立职业精神与道德品质相结合的一项学分,根据学生的生活作风和专业学习来打分,奖罚分明、绝不含糊,让学生保持对良好职业精神与道德素养的追求。

第三,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对学生提高标准、渗透工匠精神开始,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有所收获,而有些学生就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的追求,体会不到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那么为了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职业技术大赛,按照学生学习的不同专业进行分类展示,体现学生的工匠精神,满足学生追求工匠精神和更高道德素养的满足感,树立良好榜样,营造积极向上的高职校园教育氛围。

(五)及时评价,借工匠精神创新教评体系

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还是工匠精神的培育发展,密切的观察和及时的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既能体现出学校对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也能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尽早改正。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教评体系并没有专门针对工匠精神培育而设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也已经过时很久。因此,借助工匠精神的培育机会,围绕高职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培育的结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创新改革,监督、督促、保证学生工匠精神与道德素养的培养提升。

在围绕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而制定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会为学生提供未来就业发展方向的建议,并教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学生未来的长久发展联系到一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养成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除了学生的上课出勤、考试成绩之外,教学评价中还增添了对学生个人生活作风以及工匠精神培育发展的评价记录,这些评价主要由学生的任课教师来完成,用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学习表现作为参考依据,给出客观、及时的评价,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渗透到高职院校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清楚自己在校园、社会和未来工作中的自我定位,时时自省。

(六)加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在校园中接受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的教育熏陶,但是真正到社会中去工作时,那时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却与学校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学生无法将自己在校园中吸收来的理念与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也是造成学生在社会工作中缺乏职业精神、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职院校可以参考校企合作的模式,利用手中的企业资源为学生赢得校内参加企业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到真正的工作岗位上体验一下,体验自己受到的工匠精神培育与企业实训的感受,思考真正在工作中需要我们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精神与技能,了解不同岗位上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有哪些,让学生清楚什么是真实的社会工作,这样才能为自己今后的职业道路做好万全准备,发挥出自身良好的工匠精神。

四、结束语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必须步骤,将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培育进行有效融合,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工匠精神,带动学生的情绪,感染学生的思想,保证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岗位后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爱岗敬业,成为中华民族向前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齿轮。除此之外,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也提升了创业就业教育的有效性,在为学生指引就业方向的同时,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优良的作风也支撑着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固守本心,不走歪路、岔路,回归高职教育的初衷。【注: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PZXJ202108)】

参考文献

[1]谭红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07).

[2]曾红萍,陈冰.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探析[J].科技视界,2020(09).

[3]管丽萍.试论课程思政视野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就业与保障,2020(20).

[4]田路也.课程思政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4).

[5]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N].人民日报.2020(001).

[6]曾红萍,陈冰.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探析[J].科技视界,2020(09).

[7]程钢,彭密.“课程思政”视角下“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究——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南方农机,2020(23).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策略探究工匠精神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