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堂中民间美术对儿童审美 启蒙与民族文化感悟的作用

2021-07-28 12:59李姗姗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6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美术课堂

李姗姗

摘 要: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丰富、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把民间美术教学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可以加强学生对艺术的认识,提高审美能力。在美术课堂中引入民间美术教学,能丰富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悟能力,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美术课堂;民间美术;审美启蒙;民族文化感悟

当下的美术课堂,教师虽然意识到审美启蒙的重要性,但仍然把重点放在了技能、技法的传授上,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如果把民间美术资源引入美术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直观、易懂的民间美术资源,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就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民族文化感悟能力,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丰富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民间美术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审美启蒙与民族文化的传承。美术课堂中,教师以“美”作为美术教学的出发点,找到民间美术和小学美术的共同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情况,适当把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总结经验,制订适当的教学方案,把民间美术的美展现出来,让学生热爱民间美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民间艺术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与民族文化的感悟能力。

二、民间美术有利于儿童的审美启蒙

(一)充分利用当地民间美术资源有利于儿童的审美启蒙

民间美术资源有利于儿童的审美启蒙,民间的美术资源是根据我们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和娱乐的需求作为依据,作品带有当地的特色,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例如,桃花坞的年画、南北各地区的刺绣、陕西的窗花剪纸、凤翔的木版年画、河北的寺墓壁画、玉田泥玩具等,不同地区的美术资源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把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课堂中,对其工艺制作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贝雕是平潭地区独特的工艺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平潭的民间贝雕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文化,根据贝壳的色泽、纹理、形状进行艺术加工,做贴画、立体浮雕、贝壳手工作品,充分利用平潭民间艺术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立贝雕艺术工作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审美情趣。

(二)把民间美术资源与美术单元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

审美能力即是对美的感受力,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融入民间美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审美能力的认知,达到良好的启蒙效果。在“剪纸”单元教学时,组织学生观看平潭的剪纸艺术家林美英作品展,了解民间艺术家的故事与创作历程,让他们感同身受,激发创作灵感,根据当地的特点创作出有特色的剪纸作品。

在“泥塑”单元教学时,组织学生参观平潭的沙雕艺术节,通过国际艺术大师沙雕作品的熏陶和感染,为泥塑单元教学做铺垫,让学生体验美术和生活的联系是如此紧密。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真正了解艺术的魅力,然后根据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自己动手完成一幅美术泥塑作品,加强学生对美术的审美认知能力。

三、民间美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悟能力

在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它自身的特点,所留下来的文化内容也大相径庭,这些古老的文化宝藏之所以能被传承下来,都是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和沧海桑田才遗留下来的。美术课堂中,教师适当借鉴外来文化,从中汲取一些优秀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以此为基础,融入我国民族文化的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悟。例如,在“古中外建筑赏析”这一节课中,教材里收集了很多中外的名筑,包括法国的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也有中国的故宫、岳阳楼、苏州园林等,这些建筑都可以很好地体现民间美术建筑的优美,学生可以对比各个建筑之间有什么不同,

从中发现中国建筑的特點,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同时也可以学到建筑的历史知识。

新的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改革方向,以实际课堂为标准,把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课堂中,不但达到审美启蒙的作用,而且学生在美术知识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传承了民族文化精神,从而推动美术课程和美术教学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萍.浅析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8):125-126.

[2]平依芸.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5):129-130.

[3]罗敏瑜.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1(20):61.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美术课堂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