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7-28 07:19李夏珍宋薇薇何忠丽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南昌330002
药学实践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抗抑郁中度病程

李夏珍,宋薇薇,何忠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 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西 南昌 330002)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表现为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下降和自杀倾向等,并有其他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障碍。该疾病往往病程长,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中药和中成药;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1],本文报告了我院对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展开分组治疗的探索,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抑郁症治疗积累经验和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药物治疗加针灸治疗的40 例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另选取症状程度类似仅接受药物治疗的43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抑郁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无免疫功能紊乱;无严重心、肺、肾疾患;未使用抗抑郁药物,对本次研究使用的药物无过敏反应。

排除标准:18 岁以下患者,依从性差,未完成6 周治疗观察的;患有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障碍;酒精药物依赖或过敏体质,1 个月内服用过激素类药物、神经阻滞剂、免疫调节剂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采用药物治疗:轻度抑郁症患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20 mg/d,服用一周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患者反应情况调整剂量范围至每日20~60 mg。中度抑郁症患者使用舍曲林,起始剂量为:50 mg/d,随着病情进展调整剂量范围至每日50~200 mg 左右[2]。

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方法为:选择百会穴、印堂穴作为主穴,神庭穴、风池穴、大椎穴、神道穴、至阳穴为配穴。针灸方式:缓慢入针、采取导气针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艾灸治疗方法为:选择百会穴、大椎穴为主穴,使用百笑灸进行治疗,治疗时针灸并用,隔日一次,每周治疗3 次,共治疗6 周。百笑灸属固定灸,用固定的灸筒装置,点燃艾柱调节至合适位置,灸至艾柱燃尽,共施灸约半小时[3]。所有治疗结束后6 周,对所有接受治疗者进行诊室或电话随访。

1.3 观察指标

应用临床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其中HAMA 评分标准:<7 分表示无焦虑、7~14 分表示可能有焦虑、14~21 分轻度焦虑、21~29 分中度焦虑、29 分以上严重焦虑;HAMD 评分标准:<8 分无抑郁、8~20 分轻度、20~35 分中度、35 分以上重度抑郁。临床疗效根据患者康复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100%-无效率。按照HAMD 和HAMA的减分率平均值评估疗效,≥50%为显效,≥25%为有效,<25%为无效。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如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的HAMA、HAMD 评分等,使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对照组: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21 例,患者年龄为24~78 岁,平均年龄(44.5±3.4)岁;病程范围:1 个月~8 年,平均病程:(4.3±1.1)年。

联合治疗组: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17 例,患者年龄为24~78 岁,平均年龄(44.7±3.6)岁,病程范围:1 个月~9 年,平均病程:(4.5±1.4)年。

两组数据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2.2 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

因本研究分析对象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且以中度抑郁症患者为主,故未进行分层分析。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35 例,减分率平均值为38.88%,其中显效患者平均减分率为51.5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37 例,减分率平均值为44.18%,显效患者平均减分率为54.50%。根据各组减分率平均值分疗效,得出联合治疗组抑郁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抑郁症患者总有效率为81.39%,组间数据比较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HAMA 和HAMD 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 和HAMD 评分较治疗前都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抑郁症患者的HAMA 和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HAMA 与HAMD 评分的比较( ±s)

表2 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HAMA 与HAMD 评分的比较( ±s)

*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HAMA评分HAMD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2.40±2.43 22.54±3.20# 32.21±2.37 22.09±2.15#联合治疗组 32.19±1.20 15.60±3.12#* 32.24±2.46 14.23±2.10#*组别

3 讨论

抑郁症作为一种心境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持续且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绪以及认知功能迟缓[4]。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四环类抗抑郁药物以及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s),其中SSRIs 使用率最高,但是SSRIs 剂存在的缺点是起效慢、副作用较大等,因此临床上在治疗该疾病时,有时需要协同其他的有效治疗方式[5]。中医将抑郁症划分至“郁证”的范畴,郁病指的是:因为情志不舒、气机淤滞所致,患者抑郁善忧、表情淡漠、情绪不宁等[6]。针灸治疗该疾病逐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大多集中于针刺和电针,有研究表明,针灸和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更佳[7]。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抑郁症患者的HAMA、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结合SSRIs 类抗抑郁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SSRIs 类抗抑郁药。这与其他针灸、针刺、电针等联合SSRIs 类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研究结果相似,且治疗总有效率相差约±7%[8-10],其造成疗效差距的原因大致归纳为观察病例数不同、患者抑郁程度差异、患者对药物反应及耐受能力差、对针灸的接受度等。本研究较其他相似研究总有效率低的原因为观察病例较多、治疗患者以中度抑郁为主;总有效率较其他相似研究高的原因,为未纳入对药物反应及耐受能力差的患者。

针灸治疗抑郁症有效与抑郁症的中医病机等相关。抑郁症归属于中医内科的“郁病”范畴,其主要病理机制包括:气机紊乱、阴阳失调、脑神失养。临床治疗时主张“治郁先治脑、其病在血脉”,中医认为醒脑通脉、脉舍神、血脉通、郁病自然而然改变。通过针灸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改善患者气血瘀滞。艾灸治疗可以起到温补、通顺的作用,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部功能作用,达到抗抑郁的效果。从现代药理学出发,艾灸对抑郁症患者能够起到直接作用,从而改善患者抑郁症症状。相较于西药治疗,通过西药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药物副作用,并降低复发率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患者寻找到新的治疗思路[11]。本研究中患者对针灸的接受度良好,依从性较好,除偶有针刺部位局部青紫,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针灸治疗能够减少SSRIs 类药物使用剂量,从而降低其副作用的产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本研究病例数量不够大,研究对象主要为中度抑郁症患者,轻度病例较少,且未纳入重度抑郁症患者,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将继续收集更多的病例,寻求多专业、多学科交叉合作,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抗抑郁中度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给大脑补充营养素,协同药物抗抑郁
小米手表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孕妇服用抗抑郁药后代患孤独症概率翻倍
抗抑郁药与自闭症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