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对卧床脑瘫患儿的现状分析及措施研究

2021-07-28 02:29史勇妮傅春恋
智慧健康 2021年16期
关键词:脑瘫共情护理人员

史勇妮,傅春恋

(1.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广东 广州 510520;2.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 广州 510430)

0 引言

脑瘫患儿是以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症,一般于出生前至出生后1 个月时间内发生[1]。由于此病症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许多脑瘫患儿因父母抛弃或意外事故被福利院收养,保护这部分患儿的健康成长,是儿童福利院应尽的职责[2]。共情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方式,是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角度之上进行思考,感知其想法,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信任度的方法[3]。本研究将就共情护理在卧床脑瘫患儿中的护理现状与措施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福利院康复医院内科2020 年4~6 月接收卧床脑瘫患儿26 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3 例)与对照组(13 例)。观察组包含男7 例,女6 例,年龄3~12 岁,平均(7.21±4.18)岁,其中包含痉挛型脑瘫患者6 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5例、混合型脑瘫患儿2 例。对照组包含男8 例,女5例,年龄3~14 岁,平均(7.65±4.29)岁,其中包含痉挛型脑瘫患者7 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5 例、混合型脑瘫患儿1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病例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脑性瘫痪诊疗手册》[4]中的诊断标准:患儿存在明显肌张力异常,存在原始反射异常,如原始反射残存或减弱,患儿出现姿势异常,如打挺、肩胛带内收、前臂旋前、双手木质屈曲内收等,患儿发育落后;②年龄在2~12 岁。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存在语言障碍;③合并有其他心、肝、肾严重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进行常规巡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基础护理、饮食、睡眠护理、健康指导、肢体功能锻炼等。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实施共情护理:①为卧床脑瘫患儿提供舒适的环境,将环境布置为患儿所喜欢的样式,可在患儿病房内张贴患儿所喜欢的动画图片,提高整个房间的舒适程度,缓解患儿的负性情绪,同时注意保持整个房间安全性,保持房间安静,维持房间湿度在55%~60%,保持室内温度在18~24℃,使得患儿能在房间内尽可能放松身心,保证其休息时的质量;②在护理过程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位患儿特征,搜集患儿的信息,通过换位思考,从儿童的角度感受其心理,采取合适的引导、安慰与鼓励方法,比如适当的肢体接触,包括摸头、轻摸脸颊、轻拍肩膀等,使患儿体会来自外部的温暖,提高患儿对于生活的信心;③孤残儿童在小小年纪便遭遇巨大变故,心理创伤严重,迫切需要他人的理解与支持,且对外界充满戒备,护理人员作为福利院孤残脑瘫儿童接触最多的人之一,其不经意间的微小表情也可能被患儿观察到,护理人员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患儿的身体状态,因此护理人员需时刻保持和蔼可亲的形态,向患儿展现自己的善意,这要求护理人员多关注儿童的内心,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其对于患儿的关心,即便没有语言交流,有时仅仅是陪伴于儿童左右,也能让他们的内心得到滋润;④护理人员的情绪与护理效果有直接关系,在积极情绪引导下,其更能发挥出共情的效果,虽然脑瘫患儿在情感感受方面较为迟钝,但若护理人员长期保持消极情绪,也会给患儿带来不良影响,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调整自身的情绪状态,使自身在面对脑瘫患儿时始终保持积极情绪,尽可能发挥共情护理的效果,在面对患儿时,护理人员应当始终保持微笑,护理人员的微笑并非为了展现礼貌或亲和度,更多的是表现其对于患儿的关爱以及言语所难以表达出的认同感,具有温暖患儿内心的效果,不适用语言也能传递护理人员对于患儿的关爱;⑤护理人员要学会倾听孤残儿童的话语,虽然因为身体缺陷,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所缺陷,但其依然有进行语言表达的渴望,其语言表达缓慢且口齿不清,此时护理人员需全神贯注进行倾听,使得患儿意识到自身得到了他人的理解与重视,满足患儿的内心精神需求;⑥护理人员需仔细关注患儿的心理情绪变化,使患儿的身心得到放松,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减少其不安感,从而提升其睡眠质量,在患儿进食时护理人员需进行引导,帮助患儿掌握正确的进食方法,并在患儿进食时进行监督,避免出现意外,保证其日常饮食规律,减少不正确的饮食姿势。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包含言语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运动功能、自理能力、情绪功能与社会适应能力七项内容,每项内容分数在0~100 分,分数越高则患儿该功能恢复越明显。

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疗效标准参考《小儿脑性瘫痪诊疗手册》:显效为患儿身体能力恢复明显,智力有明显增强,具有独立日常生活能力,反应能力恢复良好,异常姿势完全消失;有效为患儿智力水平较护理前有所恢复,身体运动能力也有所改善;无效为患儿身体能力与智力水平均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版本)分析,表示方式为()(%),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护理后言语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运动功能、自理能力、情绪功能及社会适应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论

可引起儿童脑瘫的原因较多,其中以遗传因素偏多[5]。儿童脑瘫早期会出现啼哭不止、睡眠困难、厌乳等症状,其进食吞咽困难,存在呼吸障碍[6]。脑瘫患者的主要症状以运动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情绪障碍、姿势障碍等为主[7]。当前治疗儿童脑瘫的方法主要包含综合康复治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等,不论何种方法,脑瘫儿童治疗都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且孤残脑瘫儿童缺少了来自于亲属的支持,其内心更为孤独,更需要护理的支持[8]。共情是一种新的护理方法,共情即是一种能通过深入他人内心,了解他人情感,做到感同身受的能力,简单来说也就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9]。当前医学界共情的重要性认知不断深入,共情护理在国内护理领域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共情与医疗护理所强调的人文关怀、心理护理、优质护理等概念相匹配,是当前现代护理专业领域的重要理念之一[10]。当前学界以人本主义心理创始人Rogers 于1957 提出的共情概念认同度最高,即共情是个体体验他人精神世界,如同体验自身精神世界一般的能力[11]。共情概念开始于1973 年进入医学护理领域之中,护理中共情被认为是理解患者内在体验,并将这种共同理解传达给患者的一种具有认知属性的能力[12]。共情护理对于患者而言有重要意义,其可满足患者的多方面需求,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可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减轻其负面情绪,帮助患者表达自身内心感受,缓解其内心压力,使得患者全程配合医护人员的行为[13]。对于护士而言,共情护理也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增强护理的综合能力,提高其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共情护理要求护理感知患者实际需求,对患者行为进行预测,并对患者表示出关爱,共情护理能帮助护士与患者建立起良好医患关系,从而间接性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并保持护士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情绪饱满,避免出现情感耗竭、对工作厌倦情况[14]。

观察组护理后言语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运动功能、自理能力、情绪功能及社会适应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脑瘫患儿的年龄较小,其身心发育不成熟,通过共情护理,可给予其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从各个方面给予细致入微的护理,感受患儿的内心,了解其行为及心理的实时变化,给予患儿充足的情感支持,可使患儿在护理过程中保持较高依从性,使护理发挥其效果,提高患儿的各方面能力。高未等[15]既往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共情护理在卧床脑瘫患儿护理方面的效果显著,可加快卧床脑瘫患儿的各方面能力的恢复,可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瘫共情护理人员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