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选择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1-07-28 03:52吴照锋侯中玉
系统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术式脊柱腰椎

吴照锋,侯中玉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莱钢医院脊柱外科,山东济南 271104

LDH 是临床骨科的高发疾病, 高危人群为中老年人,在工作压力增加、久坐等因素影响下,其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1]。该病的发病机制为:在外界因素干扰下,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髓核突出或是椎体形状异常,进而压迫神经,导致痛感。 其早期症状为腰痛,休息后可明显改善。 其致病因素多为外力过度压迫或是腰肌劳损, 表现出纤维环破裂或变形等特征,严重者痛感强烈,难以耐受。 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疗法治疗该病,且以开放性手术为主,能够显著改善痛感,但手术范围偏大,远期疗效不佳[2]。基于此,微创手术成为其理想术式, 可借助X 线等影像学技术缩小术区,操作更为精准,可行性高。 该研究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 2 月间来院治疗的 71 例 LDH 患者,分析脊柱微创手术的整体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治疗的71 例LDH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组。A 组36 例,男24 例,女12 例;年龄 40~79 岁,平均(56.48±0.42)岁。 B 组 35 例,男21 例,女 14 例;年龄 42~81 岁,平均(56.57±0.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严格审核并且批准。纳入指标:单侧且单节段腰痛,痛感沿着坐骨神经蔓延至下肢;经MRI 等技术诊断为单侧LDH;接受为期6~8 周的个体化保守治疗后病情加重;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指标:合并骨质疏松;合并腰椎畸形或是外伤;伴有血管或是脊柱肿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处于妊娠期。

1.2 方法

B 组行开放手术治疗:嘱患者保持俯卧位,采取硬膜外麻醉法。 术前垫高双侧髂脊,使腹部处在悬空状态。 消毒铺巾后在腰椎正中部位做一手术切口,将皮肤切开后,沿骼棘肌骨膜进行剥离操作,期间应向外牵引,露出病变椎间隙。 切除上位椎板的下缘部位和下位椎板的上缘部位, 将腰椎核髓的病变部位切除。经生理盐水消毒后,检查切口是否出血,若未见出血则可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A 组行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手术体位同为俯卧位,采取硬膜外麻醉或是全麻处理,垫高双侧髂脊,后弓腰椎。 张开椎间隙,扩张病变椎间隙,用C 型臂X 线机检测病变部位,准确定位。 消毒铺巾后于椎板下缘穿刺一枚导针,做一纵向切口,长为1.6 cm。置入扩张器与工作管,有效固定患者的自由臂,安装椎间盘镜与配套的摄像系统,暴露椎板下缘、硬膜囊与神经根等部位。 用小尖刀切除后纵韧带和纤维环,用生理盐水消毒切口,检查切口是否出血,再留置引流管并缝合。 两组术后均行脱水剂与抗菌药物治疗,辅以康复指导。

1.3 观察指标

记录伤口出血、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疼痛症状,分值介于0~10分,10 分示剧痛,0 分示无痛感。

利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OA)测评腰椎功能,含有主观症状(0~9 分)、膀胱功能(-3~0 分)、日常生活受限(0~14 分)、临床体征(0~9 分),共计 29分,分数与腰椎功能的关系是正相关。功能恢复情况:优为超 25 分; 良为介于 16~24 分; 中为介于 10~15分,差为不足10 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A 组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67%优于B 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腰椎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A组较 B 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对比[(),分]

项目 时间A 组B 组(n=36) (n=35)t 值 P 值主观症状0.208 8.210 0.836<0.001膀胱功能0.196 16.529 0.845<0.001日常生活受限0.242 5.438 0.810<0.001临床体征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4.26±0.41 7.21±0.64 23.193<0.001-1.31±0.22-0.15±0.16 25.348<0.001 6.95±1.06 11.36±1.58 13.847<0.001 3.27±0.64 6.97±0.71 23.078<0.001 4.28±0.40 6.03±0.57 14.935<0.001-1.30±0.21-0.84±0.19 9.684<0.001 7.01±1.03 9.34±1.55 7.438<0.001 3.29±0.62 5.84±0.60 17.612<0.001 0.134 7.251 0.894<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 组的并发症率为5.56%低于B 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后, 两组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A 组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 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 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A 组(n=36)B 组(n=35)t 值P 值4.32±0.97 4.30±0.91 0.090 0.929 1.24±0.14 2.04±0.25 16.571<0.001 18.594 14.357<0.001<0.001

3 讨论

LDH 的病理表现是腰椎间盘朝后方不同程度突出,进而压迫神经根。 其症状为腰背痛与坐骨神经痛等,可能导致血管损伤或是周围神经受损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4]。其病因有长期外力作用、遗传因素、腰骶先天失常等,其常规检查手段为CT、X线和MRI 等技术[5]。 疗法分为保守与手术治疗,其中保守疗法比较普遍,可有效缓解痛感。但其复发率高,远期疗效不理想。 开放手术是常规术式,其损伤性较大,可能诱发多种并发症[6]。 为此,微创手术成为其首选术式。 脊柱微创手术借助椎间盘镜,可明确观察病变位置和严重度,具有直观化和视野清晰等优势[7-8]。椎间盘镜的观察效果是手术方案合理制定的基础,可彻底清除病灶,保证手术疗效。且手术操作耗时短,不易导致大出血等情况,切口较小,术后康复更快[9]。 但需注意的是:该术式仍属于有创操作,会造成一定创伤,术后存有并发症风险。因此在手术时应减少创伤,规范操作,保护肢体与血管功能,进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此外,术前需进行充分准备,医护人员应主动交流,讲解手术流程与配合方法,协助其进行缩唇呼吸等训练[10]。 术中要严格监测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征兆。 有学者[11]证实,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后康复指导,需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术式和手术效果拟定康复训练计划。

治疗后, 两组的腰椎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A 组较 B 组升高(P<0.05)。 A 组的并发症率(5.56%)低于 B 组(22.86%)(P<0.05)。 治疗后,A 组的疼痛评分 为 (1.24±0.14) 分 , 低 于 B 组 (2.04±0.25) 分 (P <0.05)。 说明脊柱微创手术可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术后舒适度,且不易导致严重并发症。 原因是该术式的手术视野较小,手术操作仅对手术区椎旁肌进行少量剥离,不破坏健康组织,手术耗时更短,痛感更为轻微,感染等并发症较少[12]。A 组的功能恢复优良率(91.67%)高于 B 组(71.43%)(P<0.05)。 与王国庆[13]研究结果:试验组的腰椎功能优良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32/40)(P<0.05)基本一致。 说明该研究符合既往研究数据, 科学性较强, 具有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 脊柱微创手术可作为LDH 的首选术式,其安全性高,具有术后痛感轻、微创性和预后良好等优势,推广性较强。

猜你喜欢
术式脊柱腰椎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