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7-28 03:52张青华
系统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腹部造影下肢

张青华

阳谷县人民医院超声科,山东聊城 252300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疾病,主要病因为多因素(长期卧床、缺乏活动、外科手术、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特定药物服用、高龄、凝血功能障碍、先天因素等)导致的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异常,血液在深静脉非正常凝结进而导致静脉回流出现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疾病[1-2]。深静脉血栓好发于下肢,左肢多于右肢,发病无年龄特异性,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肢体坏死及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严重时可能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早期诊断对疾病治疗和提升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4]。 下肢深静脉血栓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会有患肢疼痛、肿胀、皮肤发绀、浅静脉曲张等症状,但也可能与临床基础疾病表现相混淆,因此,仅凭临床症状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存在缺乏依据也并不科学,容易误诊、漏诊[5-6]。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金标准为下肢深静脉造影,造影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禁忌证较多且操作复杂,基层医院开展也较少,因此,寻找下肢深静脉血栓更方便的诊断方法成为研究重点。彩色多普勒超声自问世以来已在临床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随着技术发展,其对血管形态、血流情况、血管内情况均可较好显示,且无创、方便、可重复性好,为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该研究将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用于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该病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319 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检查,超声阳性患者进一步进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内科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疾病者; 合并造影剂禁忌证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资料不全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其中男 151 例,女 168 例;年龄 19~78 岁,平均(56.69±7.94)岁;有下肢症状者71 例;病史:外伤及手术史106 例,长期卧床76 例,脑卒中史56 例,下肢骨折41例,剖宫产史22 例,肿瘤史19 例,下肢静脉曲张史11 例,长途旅行史 2 例。

1.2 方法

1.2.1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检查 彩超检查所用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型号:iu22),探头频率腹部低频探头为 3.5 MHz,高频探头为 5~10 MHz。 体位选择仰卧位和俯卧位,为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必要时可依据检查需要取侧卧位及站立位等体位。开始检查时患者取身体自然伸展仰卧位,下肢呈松弛状态且大腿稍外展。分别对股静脉、骼静脉、髂外静脉、浅表静脉、下深静脉、腘静脉、小腿静脉、胫静脉等从近端向远端进行多切面反复扫查,对血管管腔内径、管壁内膜厚度、走行、血流、血管内情况等进行观察,必要时可进行健侧、患侧对比分析;发现血栓后对其位置、大小、范围、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进行检测、记录,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酌情进行探头加压实验、乏氏实验、远端肢体挤压实验等。检查中由于高频探讨穿透力有限,因此,对于位置较深或有明显肿胀部位可采用腹部低频探头进行扫查。

1.2.2 CT 静脉造影检查 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静脉造影检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超声及CT 静脉造影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下肢静脉血栓检出结果。

1.4 评价标准

下肢静脉血栓超声诊断标准:该研究诊断标准参照《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7-9]制定。①急性血栓(血栓形成时间≤2 周):静脉内径发生明显增宽且不能压扁,血栓呈现实性、均匀低回声或无回声;血栓具有移动性,可能造成血栓脱落、漂移;血流信号极少或无,未形成侧支循环。 ②亚急性血栓(2 周<血栓形成时间≤6 个月):静脉内径不变或变小,血栓多呈现不均匀、中等回声,血流信号较少或无,但可探及多处侧枝循环。 ③血栓慢性期 (血栓形成时间>6 个月):静脉瓣膜结构及功能均不同程度受损,静脉内径变小,血栓多呈现中等偏强回声;血管再通后可探及血流信号,近侧端血流较对侧明显降低,远端静脉内无自发性血流。

下肢静脉血栓CT 静脉造影诊断标准:深静脉显影时病变段血管显影完全中断(血管完全不显影);造影剂呈现不规则细线状、轨道状,血管显影时静脉管腔内长短不一、密度较低的(类)圆柱形造影区域;阻塞血管周围出现不规则的侧支静脉显影。

以CT 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该研究319 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超声共检出203 例下肢静脉血栓, 总检出率为63.64%(203/319);203 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共计267 支静脉发现血栓;对203 例超声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一步进行CT 静脉造影检查, 共检出83 例下肢静脉血栓,总检出率为40.89%(83/203);83 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共计96 支静脉发现血栓。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用于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准确性为31.09%(83/267),敏感性为 100.00%(83/83);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用于诊断不同部位下肢静脉血栓的准确性为 35.96%(96/267),敏感性为 100.00%(96/96)。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用于诊断侧支循环形成的准确性为 100.00%(116/116),敏感性为 100.00%(116/116)。见表 1、表 2。

表1 超声及CT 静脉造影对不同部位下肢静脉血栓检出结果比较

表2 超声及CT 静脉造影对不同类型下肢静脉血栓检出结果比较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较多,疾病发生后的主要生理改变为静脉回流障碍,对机体的影响程度受血栓大小、部位及受累血管等而异,如未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致死率高达10%。 有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临床体征对该病的诊断意义不大;且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疾病诊断困难[10-11]。血管造影被誉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金标准,但推广应用上仍有一定难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具有方便、无创、可重复性等特点。 国内外报道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该研究319 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超声共检出203 例下肢静脉血栓,总检出率为63.64%;203 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共计267 支静脉发现血栓;对203 例超声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一步进行CT 静脉造影检查, 共检出83 例下肢静脉血栓,总检出率为40.89%;83 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共计96 支静脉发现血栓;与既往报道有所差异。对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彩超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对完全梗阻及机械化再通类型及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不完全梗阻类型的诊断准确率仅不到20%。 该研究319 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超声共检出203 例下肢静脉血栓, 总检出率为63.64%;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用于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敏感性为100.00%。 与陈小红[12]研究相符,其研究结果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率为90.91%,敏感性为95.16%。

该研究对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体会进行总结如下:结合各时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特征和临床体征进行诊断较为容易, 但临床仍有误诊、漏诊出现,避免方法如下:首先,在探头选择上,对于急性期患者多伴有下肢肿胀等情况发生,而高频探头的穿透力又较差,因此,此时高频探头对静脉管腔的显示力明显不足, 需配合腹部低频探头进行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其次,对于亚急性及慢性血栓,由于血管结构不清难以与周围组织进行鉴别,且再通后血流信号的部分或全部恢复也会导致检查者误以为此为正常血管而漏诊,因此,可配合探头加压实验、乏氏实验、 远端肢体挤压实验等辅助手段进行检查,但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急性期患者探头加压应注意,避免导致血栓脱落[11-12]。最后,详细询问患者临床症状及病史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血栓形成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管壁环境受损及血流缓慢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检查前详细了解患者临床体征及病史,分析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将临床具有体征及表现和合并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作为检查的重点对象,从重点检查部位、检诊计划等多方面进行安排,提升检查准确性,降低漏诊、误诊情况发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超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检查的重要手段用于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将彩超检查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唯一诊断标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数据支持。 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对于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仍需尽早进行CT 静脉造影检查,以便尽早确诊,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腹部造影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