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特殊职业人群的艾滋病职业暴露监测分析

2021-07-28 05:56周雁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3期
关键词:锐器中山市艾滋病

周雁英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528447

艾滋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与人民警察在从事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因职业活动被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或携带艾滋病病毒的生物样本、废弃物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器具刺伤皮肤等,导致感染或可能感染艾滋病的情况[1]。职业暴露主要包括黏膜暴露和经皮损伤暴露,其中以经皮损伤暴露较常见。医护人员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由于操作不当、患者不配合等原因成为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群体,而艾滋病职业暴露不仅危害其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2]。本研究对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科室上报登记的艾滋病职业暴露数据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科室“蓝蜻蜓院感系统”上报登记的66例艾滋病职业暴露者案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中山市全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和人民警察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先经个人紧急处理,随即到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进行登记,然后由爱心门诊专家评估是否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个体在就诊时现场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申报表,由临床专家审核签字后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申报表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发生时间/地点、暴露时从事相关职业活动、暴露源情况、暴露部位/方式、暴露后处理等。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艾滋病职业暴露者个人资料的管理和保存,收到申报表资料后核查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并上报“蓝蜻蜓院感系统”。另外定期开展6个月的追踪随访,特殊个体的随访时间更长。

本文整理“蓝蜻蜓院感系统”登记报告的艾滋病职业暴露者信息和纸质版的个人档案资料,共收集66例艾滋病职业暴露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山市19家医疗单位与13家公安局的发现与报告。为便于观察艾滋病职业暴露者案例随时间的变化,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作为第1年,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作为第2年,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作为第3年,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作为第4年。采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以例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表1 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66例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一般情况

2 结 果

2.1 一般特征 第1~4年登记艾滋病职业暴露者例数分别为9例、23例、20例、14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5例,来自中山市19家医院与13家公安局;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最多,高达33例(50.0%);工作岗位以护士最多,达到29例(43.9%);医生次之,达到20例(30.3%);警察有13例(19.7%)。见表1。

2.2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科室分布 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居前3位的科室为外科15例(22.7%,12/66)、办案现场12例(18.2%,8/66)、内科8例(12.1%,8/66)。暴露发生地点最常见的是住院部普通病房,为29例(43.9%);其次是办案现场和手术室,暴露者数量分别为15例(22.7%)和12例(18.2%)。艾滋病职业暴露者中有9例来自本院,有57例来自外院。其中第1年共有2例本院、7例外院,共6个科室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第2年共有4例本院、19例外院,共11个科室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第3年共有1例本院、19例外院,共7个科室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第4年共有2例本院、12例外院,共10个科室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第2年最多,第4年有所下降。

2.3 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暴露方式和个人防护情况 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数量居前3位的时机为采血/注射穿刺时11例(16.67%)、抓捕犯人时11例(16.67%)、手术操作/缝合时11例(16.67%)。见表2。

66例艾滋病职业暴露者中,锐器伤37例(56.1%),黏膜暴露14例(21.2%),破损皮肤暴露9例(13.6%)。造成锐器伤害的工具主要为一次性注射针头23例、缝合针7例、采血针5例。黏膜暴露的部位为眼睛13例、口腔1例。护士和医生中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暴露途径以锐器伤最多,分别为18例(62.1%)、14例(70.0%);警察中的艾滋病职业暴露途径以抓咬伤最多,有6例(46.2%)。见表3。

表2 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66例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的暴露时机

表3 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66例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的暴露途径和职业分布(例)

个人防护方面,4年间有59.1%(39/66)的人员未佩戴手套,有30.3%(20/66)的人员未参加职业安全培训。

2.4 暴露源情况 经爱心门诊的临床专家评估,暴露源均明确感染艾滋病,其中暴露源严重程度不明47例,轻度11例,重度8例。66例艾滋病职业暴露者职业接触的污染物来源以血液最多,占比75.76%(50例),血源性暴露最常见,唾液次之,占比6.06%(4例),见表4。

表4 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66例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的污染物来源情况

2.5 暴露后处理 66例研究对象在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本着“一挤二冲三消毒”原则:首先挤压暴露处皮肤,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暴露处皮肤,然后经碘伏消毒后到感染科门诊就诊;血液、体液等暴露源污染液溅入眼内时,立即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结膜囊,之后到专科门诊就诊。专科医生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确定预防性用药方案。艾滋病暴露者需采用紧急阻断药物治疗,最好在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4 h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 h(超过24 h也应实施)。我们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对66例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人员进行了6个月的电话随访与督促复检,未发现艾滋病暴露后感染。

3 讨 论

根据研究结果,中山市艾滋病职业暴露的主要发生群体是护士、医生与人民警察,与国内某传染病医院的报道结果相似[3-4]。这些公职人员因工作特殊性,与艾滋病感染者的接触频次和密切接触率均较高,尤其是职业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有创操作。据统计新发的艾滋病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5],医护人员与警察在临床诊疗或者出警执行任务过程中暴露于患者血液、体液而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越来越大。艾滋病潜伏期长,艾滋病患者不易被发现,使得职业暴露者容易错过紧急阻断药物使用期,严重危害医院职工与人民警察的健康安全,医院感染科及相关部门应切实做好职工保健的个体培训,提供科学可行的感染控制措施。

这4年间,上报的艾滋病职业暴露者数量先上升后下降,一方面可能跟新入职人员数量增加有关,另一方面跟各单位加强职工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培训有关。本研究中有一半艾滋病暴露者是5年以下工作年限的人员,与其他研究相似[6];究其原因可能与个人防护意识弱、对操作流程不熟悉有关,也跟患者的配合度差、报复心理等存在一定关系。因此,新入职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单位制订的操作规范和流程,避免职业暴露。

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居前3位的科室为外科、办案现场、内科,与此对应的3个暴露时机为手术操作/缝合时、抓捕犯人时、采血/注射穿刺时。发生职业暴露的外科、内科是医院业务工作最繁忙的科室,患者需求的医疗服务也最多,医疗操作过程复杂,在进行采血、注射、静脉输液、做手术等专业性操作时还需注意患者或外部环境的突发情况,容易发生锐器伤或患者体液喷溅,因而艾滋病暴露的概率很高。锐器伤(56.1%)是导致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因素,国内研究报道护士锐器伤发生率超过80%[7],国外的系统综述报道针刺伤导致的艾滋病职业暴露感染风险为0.23%[8],传播风险会随着暴露次数的增加而累积。因此,用人单位应重视锐器的安全使用,加强医务人员与警察这类特殊职业人群的暴露监测(伤后上报)和随访服务;加强职业卫生培训,贯彻落实职业防护措施。

30.3%的人员未参加职业安全培训,59.1%的人员在接触暴露源时未佩戴手套,提示我们对于锐器伤的职业危害及职业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有研究发现,戴单层手套可减少锐器表面46%~86%的血液,戴双层手套后锐器表面血量减少95%,从而减少经皮损伤暴露的病毒载量[9]。建议医院感染管理者探索新模式,提高感染控制条例的执行力,保证各种防护措施落地。

猜你喜欢
锐器中山市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中山市威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艾滋病能治愈吗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预防艾滋病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