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于学校美育实践活动之中

2021-07-28 20:05李冬兰
速读·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传统文化

李冬兰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美学教育的载体,而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可以进一步感受到美学,提升鉴赏美学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创造美。学校对蕴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进行开发和利用,将美学教育工作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继承和深层次的创新。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校美育;教育实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育价值分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包含了丰富的自然气息,创造了无数的艺术佳作,在其中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文化结晶。

1.润物无声,体会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是与社会实践密不可分的,人们对于同一个自然事物呈现出的美也有着不一样的感悟。而中华传统文化中自然之美的资源包含着直观的自然之美以及微观上对美学的感悟。山川竹林、流水溪河、星辰大海等等自然事物在中國优秀传统文化中都是自然对人类美的恩赐,也是人们对自然美不同感悟的表征。

2.博大精深,感悟艺术之美

美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艺术之美。它在音乐、舞蹈、书法、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包含,在这些领域中都存在着美学教育的资源。例如,《乐记》中记载:“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以及书法与绘画,两者都追求和谐的理想境界,意在通过线条、色彩或者壁画来达到理想境界。

3.浩然阔达,融合人文之美

美学教育的资源同时也内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人文之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身便重视形而上的精神,在其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如庄子“物我两忘”的自我意境,孟子“养浩然之气”的人生格言,董仲舒“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操,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精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情怀,文天祥“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等等。古人的情怀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添上了一笔丰富的人文之美,这对于学生有着强大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辨别是非黑白,为创造美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美育实践路径

美学教育工作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播的载体,可以提高学生对美学的感受以及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学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美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可以为美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更便利的条件,同时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1.坚持课堂引导,渗透美育价值

学校开展美学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就是以课堂教育环节为主要渠道,实现蕴藏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教育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需要借助相关的图片以及影音资料,结合观察、集体讨论以及现场鉴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引导工作,带领学生理解和感悟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升美学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2.创新文化载体,开发美育课程

中华文明在追求崇高精神和伟大理想的过程中,也尽显对美的鉴赏与创造。以拥有丰富美学资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发美学教育校本课程以及在学校美学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而对美学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更要结合地方特色、学生自身水平、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等等因素对课程目标合理定位,应该要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相匹配。而校本课程目标的定位,应该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传统艺术知识为起点,加深学生对文化艺术多样性的感悟,培养学生对美学的发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要具备对学生有良好的健全自我人格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价值观念,提升学生升华美的能力等等。

其次,必须要对课程资源开展合理的开发策略。我们可以在本地传统文化中发掘可利用的美学教育资源纳入美学教育校本课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相当明显的地域化色彩,齐鲁文化的渊博、秦文化的严酷、楚文化的神秘、吴越文化的万象、中原文化的包容、燕赵文化的细腻、关东文化的进取、蒙古草原文化的广袤、巴渝文化的豪迈等等,这些都是美的体现,都是可以纳入美学教育校本课程的优秀资源。

3.营造美学氛围,开展美育实践

美学教育课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正所谓的“润物细无声”,美学教育课程也需要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才能体现出相应的价值。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加强更突出在“教什么”与“怎么教”两个层面上。传统文化教育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可以基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主旨,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美学教育实践活动。例如,以阅读中华优秀传统经典书籍为主题,开展名篇诵读赏析活动,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悟中华文化之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营造美育氛围,建造美学精神家园;开展剪纸、篆刻等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悟中华传统技艺之美;通过开展传统戏曲文化主题活动,为学生营造不同时代的生活文化氛围;通过校园规划、环境布置活动,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在校园中充分展现,营造出浓厚的的传统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适应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同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礼仪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艺术教育融为一体,体现出高雅情趣。

三、结束语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人格、心理、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美学教育依托于传统文化,能够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发现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从而实现对美学的创新与发展,这是美学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之举。

参考文献

[1]封留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读本[J].人民教育,2020(17).

[2]王明娣,翟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价值、困境及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0(06).

基金方向: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美育实践活动建设与探索”(GXZZJG2018B03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传统文化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