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思考“四做”,提升教学实效

2021-07-28 23:19陈勇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四基教学目标高效课堂

陈勇

【摘 要】教学改革至今,各类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如今小学数学从以往的关注“双基”走向“四基”,学生也从过去的“一无所知”变为“带着疑问进课堂”。本文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坚持思考“四做”。以期帮助教师提升个人的教学实效,达到高效课堂之目的。

【关键词】教学目标 高效课堂 “四基” “四做”

教师采取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坚持提升思考“四做”,即提前思考这节课将要做什么,这节课前需要做什么,这节课怎么做,这节课后会做什么。

一、这节课将要做什么

“这节课做什么”指: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要可测、具体、符合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目标是指依据课标,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就小学数学而言,已经由“双基”走向“四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而基本活动经验与基本思想则是让学生会学。

以四年级上册《找规律——简单的周期规律》为例: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制定了以下目标:(1)人人经历游戏过程,在游戏中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推断事物。(2)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积累使用画图、列举、计算等方法解决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周期规律问题的方法。(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归纳的数学思想,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简洁明了,便于教师评价学生。也为教学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二、这节课前需要做什么

“这节课前需要做什么”指:(1)课前准备,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创设可行的前置作业,帮助学生回顾相关旧知,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2)前置作业的评讲,引入例题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前置作业的合理使用,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探究。

知识准备的作用在于复习与新课相关旧知,为新知提供生长点。自主探究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先学,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为新知的学习开一个好头。

三、 这节课怎么做

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和思考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研究思考、互相交流、质疑补充、共同提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设想的有效途径,小组是班级学习的基层单位,成员是互补、互助的,在学习中是一个整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小组的团队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内围绕教学目标共同研究,形成初步共识。课堂上,教师则要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研究方向,诱发学生思考,引领学习讨论,让学习真的发生,而不是采用“填鸭式”的方法,独霸讲台,把现成的内容和结论强加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要事先预设小组讨论的问题等。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做什么?小组汇报,其他学生需要做什么?

以《认识小数》教学为例:

1.引导学生回顾“十进制”

出示计数器,问:我们用它做过什么?

明确“十进制”中“满十进一”“退一当十”“一和十”分别指的是谁。

2.明确求“小数”目标

思考:个位上的“一”可不可以再退?你是怎么想的?

①产生分数;②产生“小数”。

3.初识“小数”

(1)联系生活,说说对小数的认识。

①你在生活中见过小数吗?举个例子。

如橡皮单价0.6元;铅笔单价1.2元;某某同学身高1.4米……

②你会读吗?怎么读的?

明确:①认识小数点、整数部分、小数部分;②整数部分读法不变,小数点就读“点”,小数部分见几读几。

③老师口头报小数,你会写吗?

(2)联系旧知,理解小数含义。

①小数与“十进制”的联系。

以元与角的关系,沟通小数与“十进制”的联系。

如1元=10角  1角=0.1元。

②用米与分米的关系,拓展小数与“十进制”的联系。

如1米=10分米 1分米=0.1米。

③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上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小数,1角与1元还有什么关系?1分米与1米呢?

④总结小数的含义。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4.应用“小数”

①由“米与分米”迁移至“分米与厘米”,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完成课本P88“想想做做”第1题。

②利用数块,进一步沟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完成课本P88“想想做做”第3题。

③应用数轴,升华对小数的认识。完成课本P88“想想做做”第4题。

5.引导学生思考还想做什么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小数你还想做什么?

教师要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引领总结,其余学生要对汇报进行质疑、问难、补充、评价。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避免小组成员脱离学习,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开展研究,做到每个小组都能真正开展学习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这节课后会做什么

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完成主要学习环节后,要配以适当的检测练习,新授课后可以基本题为主,适当拓展;练习课可以基本题、拓展题、变式题为主。

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作业设计为例:

1.作业目的

(1)让学生经历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过程,深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联系生活实际,更新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

(3)通过练习,体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

2.作业类型

实践性作业。

3.作业安排与说明

(1)沿虚线折一折,说一说你的发现。

①通过对正方形折一折,我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 )。

②通过折一折,我发现:这个长方形中折出的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 )。

说明:第1题旨在巩固对正方形四边都相等的认识,丰富学生的发现方法。第2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正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发现在一个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宽的规律。

(2)先用三角尺量一量,再填好你的发现。

长方形有( )条边,( )相等。長一点的边叫( ),短一点的边叫( )。有( )个角,都是( )。

正方形有( )条边,( )相等。所有的边都叫( )。有( )个角,都是( )。

说明:设置这一题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整理出长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使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观察家中电视机的屏幕。它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与其他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说明:设置这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新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面图形。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有着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观察学生思维品质,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编制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坚持思考“四做”,力求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要做什么”“做过什么”“怎么做”“会做什么”。拓展学生参与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学会”真正走向“会学”。

猜你喜欢
四基教学目标高效课堂
有关课程改革的点滴思考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