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生化指标变化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2021-07-29 02:25肖梦瑶刘松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14期
关键词:灵敏度生化肾病

肖梦瑶,杨 迎,刘松梅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验科/基因诊断中心,湖北武汉 430071

2型糖尿病(T2DM)是以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复杂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约1/3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DN[2]。并且,DN是终末期肾病(ESRD),是糖尿病高病死率的原因之一,但尿液蛋白和血清肌酐(Scr)的灵敏度不足以发现DN的早期变化[3]。因此,本文通过比较DN患者和非糖尿病肾病(non-DN)患者血清生化结果,旨在揭示DN生化指标变化特征,评价其在DN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致力于为DN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优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209例T2DM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DN,分为DN组(n=106例,男70例,女36例)和non-DN组(n=103例,男68例,女35例)。DN组和non-DN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1.87±13.56)岁和(59.80±11.4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以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为诊断标准筛选T2DM患者,依据2014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进行分组。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T2DM合并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心血管慢性疾病。

1.2研究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禁食12 h后的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使用贝克曼奥林巴斯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糖脂、肝肾功能指标、唾液酸(SA)、补体C1q(C1q)及电解质水平。临床上采用的eGFR的计算公式为:基于Scr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组(CKD-EPI2009Scr)公式(2009)[4]。

2 结 果

2.1DN的生化指标变化特征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性比较结果,见表1。与non-DN组相比,DN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体质量指数(BM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中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DBIL)和清蛋白(AL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指标中,尿素氮(BUN)、Scr和胱抑制素C(Cys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降低;SA和C1q水平升高;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而钙离子(Ca2+)浓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在DN组与non-DN组中的比较或M(P25~P75)]

续表1 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在DN组与non-DN组中的比较或M(P25~P75)]

2.2DN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两组研究对象有差异的生化指标为自变量,DN的有无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BP(P=0.001)、DBP(P=0.015)、BMI(P=0.008)、BUN(P=0.002)、Scr(P=0.001)、SA(P=0.032)和C1q(P=0.002)是DN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DN的危险因素分析

2.3部分指标对DN的诊断性能评价 对DN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发现曲线下面积最大的是Scr,Scr预测DN的特异度为0.867,灵敏度为0.647,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95%CI,0.695~0.898,P<0.01);其次是C1q和BUN,C1q预测DN的特异度为0.867,灵敏度为0.529,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0.623~0.838,P<0.01);BUN预测DN的特异度为0.917,灵敏度为0.441,ROC曲线下面积为0.676(95%CI:0.556~0.796,P<0.01)。见表3。BMI和SA对DN的发生无预测价值(P<0.05)。

表3 差异指标的诊断性能

选取曲线下面积排前3的指标Scr、C1q和BUN,探究这些指标联合检测的性能,Scr和C1q联合曲线下面积达0.843(95%CI:0.751~0.934,P<0.01),特异度为0.767,灵敏度为0.853;其次为Scr和BUN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01~0.905,P<0.01),特异度为0.817,灵敏度为0.735;Scr、C1q和BUN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42(95%CI:0.753~0.932,P<0.01),特异度为0.800,灵敏度为0.857。见图1。

图1 联合指标对DN预测价值的ROC曲线

3 讨 论

本研究选择的T2DM非肾病和DN患者的年龄、性别相匹配,通过对比两组的DBP和SBP,发现DN患者的DBP和SBP均高于T2DM非肾病患者,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为DN的危险因素。在中国,近60%~75%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存在会加重肾病和视网膜病等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进展[5]。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控制高血压可将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率降低23%[6-7]。BMI是用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的指标,而在DN组中该指标偏高,说明肥胖与DN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引起肾脏的损伤[8]。

与non-DN组相比,DN组的ALB、TBIL和IDBIL降低。蛋白尿是肾功能受损的主要指征,DN可导致ALB从尿液中丢失。另一方面,ALB是反映肝脏蛋白质合成功能的指标,DN长期服用的控糖和治疗肾脏疾病的药物会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作用[9]。本文分析的DN组的TBIL和IDBIL降低这一结果与之前文献报告[10]基本相符。DN伴有氧化应激反应,过量的胆红素对机体是有害的,可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适量的胆红素在心、脑、肝脏和血管等多种组织器官有保护作用[11]。随着DN的进展,胆红素水平降低,可作为一种保护因素[12-13]。

C1q是构成补体C1的一个重要成分,参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调节免疫反应[14]。在DN中发挥促炎、促纤维化的作用。在肾组织中C1q沉积与患者的肾功能相关[15]。与之前研究结果一致[16],DN患者的C1q高于糖尿病非肾病患者,而且是DN的危险因素。SA是细胞膜表面的一种细胞因子的辅助受体。有研究表明,与健康者相比,T2DM患者的SA水平升高。糖尿病的血管发生损伤,血管壁的细胞膜大量的SA脱落,所以循环中SA的浓度升高[17]。在本研究中,SA在DN组升高,提示SA水平的检测或许可以指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

相对于non-DN组而言,DN组的肾功能指标BUN、Scr、CysC均升高,而eGFR降低。这些指标是反映肾功能受损最直接和敏感的指标[18],可以指导临床对DN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干预,阻止或延缓向DN的进展[19]。

由于葡萄糖和脂质的代谢密切相关,脂质的异常是糖尿病发展的危险因素。与non-DN组相比,DN组中LDL-C和TC是升高的,脂质的异常沉积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基底膜增厚,促进肾小球的硬化,加重DN的进展[20]。当肾功能异常的时候,体内电解质也会有一定的紊乱,钙离子流失严重,体内血清中的钙离子呈现下降的趋势,可以通过检测电解质的变化来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21]。

通过选取DN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本文发现除常规肾功能指标外,C1q对于DN的预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曲线下面积仅低于Scr;随后进行指标联合检测发现,Scr和C1q联合曲线下面积高达0.843,甚至优于Scr、C1q和BUN 3项指标联合检测。有文献报道C1q与T2DM血管并发症相关,且与DN的严重程度有关[22]。C1q的异常升高可提示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存在,并可以和Scr联合预测DN的发生。

综上所述,DN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氧化应激、慢性炎性反应是DN进展的重要因素。多项临床指标都可以反映DN的存在。本文需要控制它的危险因素,尽早地进行预防和干预来降低ESRD的风险。

猜你喜欢
灵敏度生化肾病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重女轻男”的肾病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灵敏度分析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