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校园生态·幸福教育建设

2021-07-30 05:24深圳市光明区长圳学校陈斯敏
师道(教研) 2021年7期
关键词:幸福观校园生态

文/深圳市光明区长圳学校 陈斯敏

生态·幸福观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人类改造自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需要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不等于对自然的破坏,追求幸福并不必然会导致生态破坏。人的幸福必须在一定的、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中才能实现,我们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抽象地考察幸福问题。简言之,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和形成的新型幸福观应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观。历史经验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生态·幸福本质上是一致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近年来,我国明确倡导一种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完全不同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一种全面的现代化观点,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最终形成了以生态·幸福为价值引领的现代化观念。

生态·幸福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则体现为校园生态·幸福教育。其一,建设生态校园,并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打造校园生态美,提升师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其二,开展自然体验式教育,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生态幸福意识,牢固树立生态·幸福观,提升自身追求生态幸福的能力,建设幸福教育,最终获得生态幸福生活。

建设生态校园,实施校园生态·幸福教育,不仅符合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能让孩子回到人类最初的家园,亲近自然,拥抱绿色生活。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一、生态·幸福教育的目标

1.唤醒好奇之心,激发探索欲望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圣地,而光怪陆离的自然世界给孩子们带来美感的同时,又为孩子们留下疑问。孩子们观察自然,唤醒好奇心,激发探索欲,在质疑和解密的过程中拓展视野、丰富学识。

自然体验式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孩子们在校园中与自然为邻,用心对话自然。他们主动去劳动、学习,因为他们自己喜爱在田地里种菜种花,看着它们长大;在那里,他们有着问不完的问题,引导他们每一天去探险、去发现、去学习。他们的想象力像天空中的云彩那样任意驰聘,创造力也得到无限的发展。

2.亲近自然世界,重寻生活本真

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我们不可一味追求所谓的结果,使孩子们在功利性学习中失去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本真,而应该将无忧无虑的童年归还给他们,让孩子们永葆童真与浪漫,笑对生活。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生态·幸福教育感化和滋润孩子们幼嫩敏感的心灵,不让孩子们在种种的束缚和管制下变得刚硬麻木,在城市狭窄嘈杂的环境中变得焦躁不宁。

3.感受耕读文化,传承优秀传统

校园生态·幸福教育让孩子们真正地实现勤四体、分五谷。孩子们走进田间,感受蔬菜水果身上的泥土和阳光的气息,参加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春时播撒种子,秋时收获果实。孩子们在体会劳动的艰辛、享受收获喜悦的同时,学会爱惜粮食,在实践中解读中国传统的耕读文化,并自觉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淳朴憨厚的优良传统。

校园生态·幸福教育将自然生态引进校园,一方面可以绿化校园,让校园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更舒适、更环保、更人性化的学习成长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动手热情,锻炼社会科学实践能力,培养孩子形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珍惜粮食、爱护环境等良好品行。生态·幸福与校园环境的结合将会是教育与生态的一个新的突破。

二、校园生态·幸福教育实践

当前,我国正努力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幸福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核心要素,全面推进校园生态·幸福教育是当今时代的迫切要求。学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加强对学生生态·幸福观的培育成为生态文明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尝试:

1.开垦校内田园

长圳学校尚有大量闲置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如校内部分闲置的土地和草地,我们可以组织师生一起将这些闲置土地进行翻耕,和孩子们一起播下各种农作物和蔬菜的种子,每隔几天和孩子们一同为这些农作物和蔬菜浇水、施肥、除草,进行日常养护的同时记录自己和这些植物的成长故事,在观察学习中认识这些农作物,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吸收和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待到成熟的季节,组织孩子们一同采收果实,让孩子们体会收获的喜悦。

2.屋顶瓜果基地

充分利用我们长圳学校校园内各栋教学楼闲置的顶层空间,种植各类瓜果农作物,打造光明区第一所果园式绿色校园。高年级同学每人负责照管1~2 棵瓜果树苗,学校定期组织专业老师或者大学生为学生上课,讲授瓜果栽培常识,并且尝试创造性地将原本光秃秃的楼顶打造成为一个“春华秋实”的屋顶果园,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不出学校就可以进行园艺栽植的课外实践的理想场所,校园内即可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必会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喜爱。

3.温馨的室内花田

学校统一采购花卉盆栽,将其置于教室窗台或教室后方,亦或在教室后方开辟一片室内花田,每日由学生轮流浇水照顾,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爱心,养成其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每至春暖花开时节,百花争艳、竞相绽放,教室内花香四溢,孩子们心情舒畅,在绿色和谐的自然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与此同时,垦殖室内花田一来可以让孩子们亲自参与,提高动手的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二来可以加强孩子们对花卉的认知,培养其对大自然的兴趣,以花草为伴,一起健康茁壮地成长。

4.校园绿色生态图书馆

校园绿色生态图书馆就是在图书馆中营造一个原生态的可以适应植物生长的环境,让图书馆内充满绿色植物,配备相关的养护知识和图片资料,让孩子们在充满自然的气息中学习和阅读,放松身心,呼吸自然,摆脱读书学习的压力,忘记日常学习带来的困扰,全身心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将图书馆的安静和大自然的温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美地营造了静谧而生动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们更加真实、形象地去感知、领悟书中的世界。

5.建设立体绿色校园,创造生态教育环境

立体绿色校园的形式多样,布局新奇,科技含量高,美化效果好,更注重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协调和融合。垂直绿化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着眼于地面绿化的思路,以更为多元的方式将大自然融入学校建筑之中,建设出一个充满生机的校园,让师生在快节奏的城市里获得畅快呼吸的更多可能。

充分利用长圳学校校园的走廊和阳台,广泛种植花草和绿色葡萄科植物,让整个校园变成一个绿色的植物海洋,以生态校园的理念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和生机盎然的学习成长环境,遵从孩子们亲近自然的天性,发掘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养成其爱钻研、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其形成健全人格,实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校园内四处可见的花花草草亦可以作为上课过程中的教学依据,让孩子们亲自种植和认识各类植物,在行走中学习,在玩耍中学习,形成一个较为完美的大型原生态校园。

创建绿色生态校园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完美契合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五位一体的生态建设要求,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青睐,未来潜力无限。学校还可通过设立专门的园艺课程,将学生和家长一同带到瓜果天台进行教学和亲子活动,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同家长沟通了感情,创造出其乐融融的景象,让孩子们从小就可以“勤四体、分五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同时还可以得到家长的全力支持。

猜你喜欢
幸福观校园生态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启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生态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