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杂记

2021-07-30 20:59杨子七
大学生 2021年7期
关键词:真题考研知识点

杨子七

大学前几年应当是我人生最畅快的几年了。逃课、挂科、叫醒我的一定是中午外卖的敲门声,在篮球场、健身房挥洒汗水,假期便与女朋友散发荷尔蒙,这期间主修的是发型与穿搭,辅修吃鸡、腹肌和肱二。不考虑未来是可悲的,但更是快乐的。快乐的时间非常短暂,转眼大三就到了,这畅快的两年半给予我了2.1/4的“好成绩”。

事情渐渐变得不明朗了,此时又有一件事情压了下来,在我身边转了两年的小姑娘(女友爱称)保研到清华了。生活仿佛多条故事线开始并拢,剧情走向了最终的高潮,身为主角的我,成为loser还是hero两个选择摆在了面前,考研这条路似乎成了必选。

从小到大,我算是“半个”别人家的孩子。高考没什么超常发挥,更没有什么重大失误,600多的成绩,一所普通的211。

介绍一下我的学校专业,本科西南交大,学科排名不错,考研选择本校风险较低,复试时优势蛮大。另一个选择,上海同济,前面几届学长学姐皆未上岸,我也只是在前两年偶尔听到过这个大学,但实在没把它当作一个切实的选择,每个人都在努力诉说实现概率的微乎其微。反正要拼一次,为什么不赌一把大的呢?那天晚在我在墙上写了15个字——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求下者必败。3月17号,我真正开始的一天,准备好了各种教材,在校外租了房子。我向来鄙视仪式感过重,可这次没有,内心强烈渴望让自己重新接受一种生活方式,重新审视自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随着日期越来越近,对学习的抵触越来越大,经历过行尸走肉的三年,很难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最初的开始也是能拖就拖,下周一开始,明天一定为此,特地去找女朋友聊了一次,“先去做,不对了再修正”,这句话顿时使我清醒了。拿出几年没看的单词书,翻开崭新的高数教材,来到曾经和我几乎没什么关系的图书馆,坐定。并没有什么坐立不安,也没有什么无聊乏味,一切都在自然地推进,好像与多年的老友重逢,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结尾安迪和瑞德在沙滩上的相拥,是的,你来了。

早8晚6,这是我最开始的时刻表,清晨的两个小时,我会选择背英文单词,乏味又充实,身为3次六级没过选手,英语是我最担心的科目,以至于直到11月份,我的目标仍是过线万岁。而自从小学开始,數学就是我最喜欢的科目,一直以来,也保持着一个相对不错的成绩,所以,如何巩固数学的相对优势,解决英语的绝对劣势,就是我备考前期最要紧的任务。

对于数学而言,知识点的积累只是必要的基础,框架体系的构建才是重中之重,对于整个考察范围内知识网络的构建,不仅会让你在后续复习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更能在无形中给予自己信心,形成良性循环。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一般是复习数学的第一步,汤家凤重基础、张宇重思维,我认为二人无好坏之分,看看哪个适合自己。进入了正式的复习节奏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权衡看视频学习与啃书本学习的时间分配。相对于一个一个题目的钻研,视频教学相对来说更为轻松,但是,这也会给人一种自己已经学会了的错觉。在我看来,学习数学的奥秘就在于“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痛苦的刷题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所谓纸上学来终觉浅,对于重点例题的把握,必须做到三遍甚至以上的付诸笔端。其次,数学的前期积累是后面冲刺的保障,最开始肯定是最痛苦的,但在后期刷套卷时,优势便凸显出来了,一定不要将任务扔给第二轮。今日事今日毕,考研复习,也是个修行的过程!

相对数学来说,英语的投入不需要那么大,掌握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都知道,对于一门语言学科而言,词汇积累以及语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复习的前期阶段,养成一个背单词的习惯是最重要的,从每天半个小时延长至一个小时,从30个到100个,不知不觉中,就能完成大量词汇量的积累。而对于复习方法而言,我建议重视真题。整个真题套卷一共20年的量,已经足够用来复习了,并不需要任何别的杂书了。而且在真题中可以整理不熟悉的单词,一举两得,高效地进行复习。在最初期的时候,上手英语真题可能会极大地打击自信,但这是正常情况,我们可以一周只做一篇文章,力求完全弄懂弄透。除此之外,拒绝一切讲单词语法的视频,一套真题便足够了。在考试之前,20多年的卷子,我前前后后刷了三遍,保证了最后一题不错,这大概就是最终取得英语81分的“秘密”吧。

在修正中前进

在备考过程中,时间是最珍贵的资源。学习时要保证高效,休息则是保证更好的学习。在前期和中期,会经历大大小小的疲惫和小型崩溃,那时才是放松身心的时候,与其早早地把放假日期排满,不如在坚持不下去时大胆而毫不犹豫地放下书本。日常的学业课程、大四琐碎的就业压力、女朋友不定时的要求,这些都会占用大量时间,但是这些也恰恰是可以放松的时刻。正视学习和生活中各种情况,把握好每一分钟,自然慢慢就会找到最舒适的状态。

随着考研人数的日益增加,各类形形色色的考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开业了,通过给予往届上岸学生代言费,打着优秀辅导老师的旗号,竭尽所能地包装自己。但,生意就是生意,没有企业的最终目的不是营利,也没有人会对你的未来负责,补课所需的高昂费用更是与学生所得不成正比。坐在一个大班,其乐融融地学上个大半年,最后高分上岸,其中概率小之又小。若是有自制力之人,时间地点都不能会成为阻碍学习的障碍。就我自己看到的例子而言,因为选择上补习班而自我感觉良好导致最后失败的比比皆是。在这条路上,对未来失去信心固然不可取,虚假的自信、盲目乐观更是大忌。

时间到了6月份,暑假是弯道超车的机会。暑假开始之前,我早早地去考研自习室占了座位。时间表也从原来的早8晚6,延伸到了早8晚9。日子一天天过去,校园里的人日渐稀疏,食堂一个个关闭了,我也迎来了考研中最挣扎的阶段。英语真题错误率超过了一半,每天早上面对着一个个英文字母,心情极其郁闷烦躁。数学也已经连续好多天没有推进,一直沉浸在对自己的否定和对最后结果的担忧中。我在思考自己是否将目标定的太高,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对枯燥生活的忍耐都达到了阈值。

最终,我选择了不破不立,我花了两天时间完全放空自己,早早的回家,买一整个大西瓜犒劳自己,看一场酣畅淋漓的电影,找朋友出去放松48小时后,我重新坐回图书馆自习室的书桌前,調整了复习策略:早上4个小时全部交给数学,之前卡着的难题奇迹般地解决了,整个知识网络也融会贯通了。下午开始尝试看专业课,另一种知识涌入脑子,给了我更多的启发和思路,对于英语的攻坚,也变得轻松并可以接受了。数学的困难,都是初始时知识点记不住、凿不实造成的压迫感,因此需要一个立体的框架构建起详细的知识网络,在将所有知识点逐一排查后,经历第一遍痛苦的洗礼,第二遍、第三遍将畅通无阻,每次都会有新的认知。就英语而言,所谓熟能生巧,考研英语技巧性很强,单词重复现象也特别明显,将注意力全放在往年真题上,量变最终会引发质变,有耐性、坚持就可以了。

态度>努力

在26年前的1994年考研报名人数为11.4万,今年则是377万。我们正在见证历史,以数学为例,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奇偶年似乎越来越不显规律,金融、经济、计算机、电气等热门专业成绩居高不下,三年前的400+如今已经屡见不鲜,在此附上一段去年9月24日写下的一段话:

从这次报名就能看出端倪,大家对于考研的态度不可谓不热情,接下来的几年只会更甚,说不出好坏,但年轻人有所追求总是好的。以前还想多和人分享一下自己经验,现在看还是不要好为人师,一方面觉得大家都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方面自己怎么样还不晓得,管好自己吧。

最近了解到了一下校招的情况,我们学校是真的没那么理想,而且硕士毕业几乎毫无优势。这不仅让我更为前两年的不作为感到羞愧,还让我为选择更好的目标有了动力。希望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大四这个阶段真的很恐怖,我没担心过找工作的事情,不过要是让我去尝试,我自认不敢,硬着头皮上实在太恐怖了,对自己前两年努力程度的评估,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哪怕窥见一点,也让人胆战心惊。我一直自居的还算过得去的学校专业,在这个人满为患的就业环境里,已毫无竞争优势,从参加校招的同学口中,也似乎只得到“安稳”,一个劝慰自我的词。

最后几个月过得很快,每天洗漱、吃饭匆匆忙忙的,做到了最后三个月不带手机,晚上借着灯光一路背着知识点回寝,日子充实又单调。对于几门科目的学习,已经熟练到了一种连锁反应,英语坚持每天背单词,数学一天一套卷子,专业课的零碎知识点早已融会贯通。最后结果出来了,英语破天荒地过了80,数学却有一些不尽人意,最终结局还算好,我来到了上海。

考研结束的那天,回到出租屋,各种杂乱的书铺满了桌面,10个月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并没有很兴奋,也没有很感慨,在楼下超市买了一瓶可乐,给家人朋友发了信息,早早地就睡了。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身边的人都说我做成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但是就自己而言,那段旅程反而显得非常模糊,没有什么挑灯夜读,没有什么闻鸡起舞,我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做了该做的事情,但心中一直有一股淡淡的火苗,它烧着不猛烈,但足够持久。我一直耿耿于怀的“第一名”情节似乎消失了,虽说考研是一场选拔性考试,但对手终究只有你自己一个人而已。

在复习的前期阶段,养成一个背单词的习惯是最重要的,从每天半个小时延长至一个小时。从30个到100个,不知不觉中,就能完成大量词汇量的积累。

TIPS:

1. 英语不需要做任何课外资料,认认真真做真题即可

2. 数学的工夫应该花费在埋头伏案解题上,但适当的总结归纳同样重要。别人的指导终究不能成为自己的,勤能补拙才是正道

3. 不用在政治上花费太多时间,60多分谁都能考得到,性价比有限

4. 少看视频

回顾整个考研历程,我也算是半个逆袭者了。就努力程度而言,身边好多人较我勤奋得多,就智力而言,我更是一个泯然众人的家伙。从一个班里倒数的学渣到最后唯一一个考上的人,靠的是一份热忱和坚持吧。因为这份热忱,让我做到了一年时间里没玩一次游戏,没打一次篮球。学习方法没有绝对的正确,前人的经验也只有参考价值。而一份持之以恒的信心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却一定是最后上岸的必要因素。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真题考研知识点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