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1-08-01 08:02王雪艳
教学博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王雪艳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经济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加强课程内外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从而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与“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对于民族地区高素质经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学校小语种优势,结合“一带一路”倡议、面向东盟的经济开放等问题,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理念融入系列专业课程,着力研究和挖掘如何在经济类实践教学中突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凸显经济类专业的“实践育人”特色。

关键词: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为重心,以学科课程内容为依托,深入发掘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旨在保障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融入教育教学的各层次,从而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课程思政”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经济学是“经邦济世、强国富民”之学。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经济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加强课程内外的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从而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与“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对于民族地区高素质经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 课程思政视角下经济类专业课程教学

存在的问题分析基于当前“大思政”教育教学新形势与新要求,经济类专业课程教学在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考核与评估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一) 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载入思政元素不够

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是在向学生传授经济类课程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目前,经济类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中适时载入思政元素尤显不足。经济类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融入式理念创新经济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还远远不够,在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上还存在差距。同时,教材内容偏重于经济理论,缺乏经济政治时事分析以及生动和典型的案例分析。加之部分教师不能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致使其在授课时无法将教材文字表述之外内隐的更深层次的知识融入教学,导致整个课堂枯燥乏味,氛围消极被动。此外,由于部分教师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对时事、政治不敏感,使得自身在授课过程中既不能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关注经济事件和政策,也不能在学生面临困惑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行为指导,导致教材、授课与时代脱节,与思政脱钩。

(二) 课程教学方式与手段难以迎合新时代课程

建设改革诉求当前,经济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PPT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由于现在的教材基本都辅配有对应的PPT,部分教师不能掌握一定的课件制作技巧,只能长期依赖PPT教学。但是教材辅配的PPT都是千篇一律的,制作相对粗糙,不能够通过课件的不同视频、音频、图像等功能突出不同专业学生教学的重点、难点。这就导致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多,教学速度快,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多,使得學生很难有效理解经济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理论如何服务于实际经济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也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学生对自身课堂主体地位的认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不能主动适应并积极完善、创新教学方法,更谈不上积极改进并合理利用新的教学手段、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经济学专业的学习中一知半解,不能深入了解其精髓,不能挖掘出知识表象之外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进而难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难以提升学生用经济思维处理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最后,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类专业课程融合的方式上,未能切实将思政之“盐”融入经济类专业课程之“汤”。

(三) 课程考核和评价不能全面反馈学生的实践

能力与德育养成当前,经济类专业课程教学考核和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考评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和辅助资料,以经济类课程教学中常见的静态的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动态的实践应用类考核内容相对缺乏。对于相关经济问题案例分析、经济论文写作、经济统计方法等综合内容的考核相对少见。这就直接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偏重学习和掌握经济类课程的理论知识而忽略自身经济专业技能提升以及德育素养的提升。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不均衡、专业知识学习与德育素养提升的不匹配。考评方式主要是期末的闭卷测试,这种考评方式相对传统,容易操作,但是不能考评学生的真正水平和学习成效。缺乏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考评环节,比如期中测评、阶段性小测试、课程设计、小论文写作等过程考核环节,进而导致任课教师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及时疏通和解决问题。专业课程考核不能反映学生的专业素养、价值观念。德智融合的育人理念难以得到体现。

二、结语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教书育人目标、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各专业课程都应积极配合,与思政教育共同前行、相辅相成。教师应严格遵守思政工作规范,科学遵循教书育人规则与学生成长规律,有效提升教学的水平与能力。课程思政侧重于引领,但是也需要触及灵魂,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学科理论复杂性,以及独特的学科属性、知识体系,这要求教师在结合学科设计思政内容时,要合理统筹系统方案,完善教学体系。基于教学目标指导,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并根据课程思政要求调整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J].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6):228.

[2]刘心占《.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法制博览,2020(18):211-212.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