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分级护理对睡眠障碍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观察

2021-08-02 11:04张莉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分级脑梗死障碍

张莉

(福建师范大学医院,福州,350007)

脑梗死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睡眠障碍是脑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夜间易醒、难以入睡、失眠等,并发症可进一步加重神经损害。为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应通过调整作息、纠正不良习惯等方式来改善睡眠质量。本研究探究睡眠障碍分级护理对睡眠障碍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医院收治的睡眠障碍脑梗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5.07±3.36)岁;发病时间2~14 h,平均发病时间(8.41±1.06)h。观察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5.03±3.48)岁;发病时间3~14 h,平均发病时间(8.28±1.17)h。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选对象入院后的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和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相一致;采取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意识状态清晰、可正常沟通交流;入院后对相关治疗、护理措施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对于研究内容予以支持。

1.3 排除标准 伴有心、肝、肾、肺等严重脏器病变者;存在精神类疾病以及精神障碍者;对于治疗及护理措施抗拒不能积极配合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基础护理内容主要为根据医嘱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习惯进行干预,不区分白昼护理,将患者分散于病房,对于睡眠不做过多干预,仅创建安静、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对于严重患者可根据医嘱用药,从而促进睡眠。

观察组以基础护理为内容,实施睡眠障碍分级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护理分工:以《护理岗位说明》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分级,主要是助理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针对各级别护士能力对职责进行明确,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可有序进行分级护理[1]。2)评估: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实施评估,根据评分进行管理,对评分超过3分的患者进行重点管理,明确导致睡眠障碍的因素,同时做好相应的标记,给予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3)心理护理:依据护理目标和内容与患者展开沟通交流,了解疾病对于患者造成的情绪变化,掌握情绪动态,分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同时与家属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以患者平日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为内容实施疏导,有效解决导致不良情绪的原因,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给予有力的情感支持,提升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2]。4)环境干预:注重环境对于睡眠的影响,应创建安静、舒适、温馨的睡眠环境,合理调整病房内的光线,避免光线刺激影响睡眠。同时注重患者的睡眠周期自然过程,促进睡眠质量提高。5)睡眠干预:依据病情、患者特点等情况制定更为合理的睡眠计划,叮嘱患者可在白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增加身体疲劳感,从而加深夜间睡眠。同时还应鼓励患者按时就餐、休息,逐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3]。

1.5 观察指标 1)睡眠质量:以PSQI评估护理后的睡眠质量,主要内容是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内容的得分情况,分值与睡眠质量为反比关系。2)生命质量: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护理后的生命质量,内容主要是躯体疼痛(BP)、精神健康(MH)、社会功能(SF)、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与总体健康(CH),分值与生命质量间为正比关系。3)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是非常满意(≥85分)、满意(55~84分)、不满意(≤54分),问卷表的发放、回收均由责任护士负责,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填写。

2 结果

2.1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不满意者2例,满意者9例,非常满意者26例,满意度是35例(94.59%),对照组中不满意者8例,满意者11例,非常满意者18例,满意度是29例(78.38%)。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4)。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脑动脉和微血管内血栓,导致脑组织局部发生缺氧、缺血状态后部分神经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此类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发生率和死亡率极高。脑梗死的并发症较多,睡眠障碍为常见并发症。其是指睡眠质量出现异常,从而表现出夜间易醒、难以入睡等情况[4]。导致脑梗死睡眠障碍发生的因素较多,包括住院环境、社会心理、药物、疾病等,患者睡眠量可出现过多或者过少改变,同时在睡眠中有磨牙、夜惊、梦游症等。睡眠质量不仅会影响生命质量,同时还可造成血压、血糖波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脑梗死风险[5]。

对于脑梗死睡眠障碍的护理,临床多通过药物、环境等进行干预,但是基础护理内容较为片面,且缺乏主动性,难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睡眠环境对于患者存在较为重要的影响,通过实施分级护理,能够有效掌握患者实际情况,并对睡眠进行统一管理,可避免患者间的影响,依据科室护理人员能力、特点、工龄等进行分组,保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可促进护理工作积极性提高[6]。针对情绪实施心理护理,可缓解、消除疾病造成的不良情绪,进而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护理配合度提升。环境干预可为患者创建良好、安静的睡眠环境,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睡眠障碍分级护理在睡眠障碍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实施与推广。

猜你喜欢
分级脑梗死障碍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