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振动排痰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炎症状态的影响

2021-08-02 12:33徐婷周潇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机械振动灌洗呼吸衰竭

徐婷, 周潇

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受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近8%肺炎患者会进展为重症肺炎[1]。重症肺炎患者常出现肺部换气功能障碍,产生CO2潴留、缺氧等症状,导致系统循环障碍,并发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50%,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一般需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吸痰灌洗技术最早应用于尘肺的治疗,在清除支气管炎症细胞、控制急性感染、改善肺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给予重症肺炎患者纤支镜吸痰灌洗有助于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减轻肺部炎症[3]。但也有报道指出,纤支镜吸痰灌洗对肺部细小支气管内黏稠痰液、痰痂排出效果并不明显[4]。而机械振动排痰系物理定向叩击背部,可促使黏附于支气管黏膜表面的代谢物或黏液松动脱落,并自细小气道逐渐移动到大气道,便于肺部小气道内分泌物及痰液的排出。基于此,本研究为提高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效果,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机械振动排痰辅助配合纤支镜吸痰灌洗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及炎症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5];②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年龄>18岁;③适合纤支镜吸痰灌洗与机械振动排痰指征。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咳血、消化道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率失常、脑血管意外等存在肺泡灌洗与振动排痰禁忌者。按照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蓝色球为对照组,红色球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资料:男26例,女15例,年龄19~80(73.71±5.32)岁,体质量40~95(60.12±8.89)kg,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5~9(7.12±1.87)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19~29(25.12±5.86)分。研究组患者资料:男25例,女16例,年龄19~80岁,平均(73.57±5.68)岁,体质量43~96(60.54±9.35)kg,CPIS 5~10(7.25±1.75)分,APACHE II 20~29(25.45±5.65)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β-内酰胺类等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接受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扩张支气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纤支镜吸痰灌洗,具体方法如下:用多功能监护仪行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及心电监护,将吸入氧浓度调整为1.00 L/min,将2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滴入气管套管内,纤维支气管镜(型号:Olympus CLK-4)经由气管导管送入气管,在胸部影像学检查指导下对主支气管、肺叶、肺段、亚段支气管等部位进行逐级观察,最大程度吸除痰液,之后灌注温度为37 ℃的生理盐水,对气道、肺泡进行反复冲洗,灌洗过程中要保持动作敏捷、轻巧,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心电监护指标,若SpO2低于85%,需立即停止灌洗,退出纤支镜,待患者情况转好后再行灌洗,灌洗完成后注入抗生素稀释液并保留,灌注结束后取健侧卧位,加强气道管理,吸痰灌洗频率视患者病情每1~3日进行1次。研究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增加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振动排痰机型号:NHZ-OSIA型,生产厂家:合肥诺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方法:在纤支镜吸痰灌洗前20 min进行,设置振动排痰机频率15~30 Hz,采用自外向内、由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排痰,控制振动排痰时间在10~15 min/次,根据患者病情每日2~4次。

1.3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麦加菲)测定干预前、干预后2 h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②呼吸功能指标:取干预前、干预后24 h患者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呼吸机呼吸做功(WOB)及动态顺应性(Cydn)。③炎症指标:取干预前、干预后24 h患者动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④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DLCO、FEF25%~75%、FEV1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aO2/FiO2、Cydn指标均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WOB指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CRP、PCT、WB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3.1 重症肺炎患者有效排痰的重要性 重症肺炎大多病情凶险,往往合并乏力、胸痛等症状,在接受呼吸机治疗后,气道分泌物排除能力下降,另外,受痰栓形成、分泌物粘稠且多等因素影响,通气功能与换气功能明显降低[6]。传统治疗方式一般采用全身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但难以使病灶局部获得理想的药物浓度,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病死率仍较高。有报道指出,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患者呼吸道内痰液黏稠度,减少呼吸道阻力,有利于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肺通气功能与CO2潴留的改善[7]。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纤支镜吸痰灌洗技术在临床重症肺炎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最大优势在于可直视气管管腔阻塞及黏膜病变区情况,另外还具有以下优点:①肺泡灌洗可起到湿化作用,刺激气道进而强化咳嗽反射,促进排除气道分泌物;②采用灌洗液灌洗可有效清除气道痰痂与炎性分泌物,促进炎症吸收,使肺泡与支气管通气功能得到改善;③灌洗结束后,通过纤支镜通道注入抗生素,强化病灶局部给药浓度,增强抗菌效果[8-9]。由此可见,纤支镜吸痰灌洗技术既克服了经验性抗生素应用的盲目性,又提高了吸痰效率,使患者气道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现已成为临床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临床实际应用中发现,仍存在部分重症肺炎患者纤支镜灌洗效果较差,这可能与纤支镜仅能到达浅段支气管,对瘀滞在肺内小气管内分泌物与痰痂无法做到有效清除有关[10]。为此,需探寻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纤支镜灌洗效果,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3.2 机械振动排痰辅助配合纤支镜吸痰灌洗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恢复呼吸功能 有报道指出,在纤支镜灌洗前,对患者进行排痰护理有助于提高灌洗效果,但传统人工叩击排痰因力度难以控制等因素效果并不理想[11]。本次研究在对患者进行纤支镜吸痰灌洗前应用机械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振动排痰机力度适中、穿透性好,对气道深部痰液的排除亦可起到良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PaO2/FiO2、Cydn以及DLCO、FEF25%~75%、FEV1等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WO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配合纤支镜吸痰灌洗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促进肺功能改善。分析原因在于:一方面通过振动排痰的物理定向叩击的垂直作用力松弛肺内细小气道内黏液与痰痂,另一方面利用物理定向叩击的水平作用力促使肺内细小气道内黏液与痰痂移至大气道内,利用纤支镜吸痰灌洗顺利排出体外,保证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顺畅,促使肺泡复张,有效改善肺功能,恢复呼吸功能[12]。

3.3 机械振动排痰辅助配合纤支镜吸痰灌洗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肺炎症状,促进预后改善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大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受长期卧床、免疫功能低下、呼吸机应用等因素影响常出现全身感染,而肺部炎性分泌物会加重患者肺部感染风险。为此,排痰对控制机体感染、促进疾病康复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CRP、PCT、WBC属于临床诊断感染的常用炎症指标,本研究发现,干预后研究组患者CRP、PCT、WB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也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机械振动排痰辅助配合纤支镜吸痰灌洗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肺炎症状,促进预后改善。分析原因在于:一方面机械振动排痰通过物理定向叩击背部可刺激患者咳嗽反射,通过物理作用力促使肺小气道内痰液、痰痂松动、排出,利用纤支镜反复灌洗吸痰可彻底清除肺小气道内痰液;另一方面反复利用生理盐水进行纤支镜灌洗吸痰可有效对肺小气道内细菌浓度进行稀释,灌洗后局部注入抗生素稀释液可进一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有利于预后改善[13]。

综上所述,机械振动排痰辅助配合纤支镜吸痰灌洗可促进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的改善,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机械振动灌洗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喘息性肺炎临床分析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早期连续支气管灌洗在老年昏迷病人肺部感染中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