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爱的种子,收获美好希望

2021-08-02 03:10胡春华温铁雄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1期
关键词:校园学校学生

胡春华 温铁雄

她是一所生机盎然的文化学校。她奋发向上,热情奔放,打造了氛围浓厚的学习风气;她是一所管理和谐的温情学校。她推陈出新,民主集中,建设了综合全面的制度体系;

她是一所充满希望的活力学校。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内在潜力,成全学生的多方位发展;她是一所师资雄厚的魅力学校。她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提升教师专业实力,成就教师的精彩人生;她是一所硕果累累的暖心学校。她蒸蒸日上,方兴未艾,引导全体师生果敢、自信地走向未来;

她用心做教育,用责任沁润学生,用行动滋养心灵。她就是创办于2000年9月的河源市紫金县城富士康希望小学,一所年轻的市级示范性小学。

河源市紫金县城富士康希望小学(以下简称“希望小学”)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496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软硬件设施齐备先进,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校认真践行“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努力实践“依法治校、民主理校、书香润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希望小学拥有一支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奉献型的教师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116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77人,省市骨干教师5人,县骨干教师9人,县名师1人,县学科带头人1人,县教学能手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注重为教师的成长搭桥铺路,创造机会。全体教师本着“团结、理解、配合、支持、奉献”的精神,工作上任劳任怨,业务上精益求精,以“青蓝工程”“一课多教”等实践活动,炼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学校创办以来,受县级以上表彰的先进教师有四十多人次,在国家、省部级发表文章或获奖的教师达一百多人次。

品牌出新出彩:“希望教育”,综合培养

为推动学校健康、持续、特色发展,学校在教育模式、综合素养、未来发展等方面作了统一规划。

1.实施“希望教育”。“希望教育”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部学科、学科全面。其一,提高学生全面学科素养,制定本校的语、数、英、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等所有的基础学科教学常规,同时,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强化教师备课、上课、辅导、测试、教研等工作流程的管理,突出精细化和实效性管理。其二,提升每个学科的全面素养。比如,语文和英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背诵和演讲等能力;数学,培养计算、分析、应用和多向思维能力;美术,培养素描、色彩运用、构图与设计等能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表和考试训练来验证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多彩发展。

2.全面细化核心素养。学校自2018年提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石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工作以来,全面研究了国家、省、市、县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各文件精神,深度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紧密围绕国家课程,并结合学习实际提出《富士康希望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细化安全、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核心素养,以此引领学校的教学教研。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师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优异成绩,据初步统计,每年师生获奖约300人次。

3.全方位探索。希望小学立足校本,积极开展探索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新路径。并大胆开展课堂改革,大力发展学生社团活动。经典誦读、鼓号队、大课间跳绳、中华书法、中华舞蹈、花朝戏、校园足球等学校特色项目。

彰显办学特色:校园足球,百年“花朝”

学校秉承“播撒种子,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以“花朝戏”“足球校园”“书香校园”等为特色项目。

1.打造足球特色,彰显希望教育

希望小学以校园足球为主体,努力发展特色体育活动,通过各项足球活动的开展,积极探索校园足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模式,完善保障措施,有效推动了校园足球活动,培养学生体育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明确了足球特色教育的发展目标,建立了课题引领制度,将足球教学纳入课程,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2019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学做人、读好书、踢好球”一直是希望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的宗旨,学校时刻要求学生要做一个德育、文化与体育并重的新时代好少年。训练之余,学校经常和县足协合作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如,去图书馆看书学习、参观博物馆、练习书法、去中山大学参观感受高等院校氛围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做人和读书的重要性,将德育、智育与体育有效融合。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体育科组定期开展教研,制定教学计划和授课标准,为有效推进足球特色教育奠定了基础,逐步形成了“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的特色教育大格局。同时,希望小学计划培养更多足球后备人才,积极参加市县各类赛事与活动,并主动承办县区各项足球赛。

2.传承百年花朝,发展核心素养

希望小学从2006年挂牌“花朝戏推广普及示范单位”至今,本着“花朝戏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大力开展“花朝戏进校园”活动,将花朝戏艺术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效显著。2018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作为河源地区唯一一间国家级传承学校,努力把花朝戏艺术和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赋予“花朝戏进校园”更大的生命力和更加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让花朝戏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大青少年当中更好地弘扬与传承。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的核心素养相结合,全方位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18年2月,花朝戏带头人钟丽云副校长提出“任何一种教学改革,必须有课程的支撑,否则都是空谈”的理念。建立花朝戏传承、保护、研究的骨干教师团队,认真开发《花朝戏进校园手册》,并积极申报省级重点课题。2018年8月,在河源市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的帮助下,希望小学艺术骨干教师团队成功开发校本课程《花朝戏进校园手册》,让每个学生能在课堂中学到花朝戏知识,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2019年,钟丽云撰写的美育创新案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荣获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钟丽云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成功立项。目前,学校正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研发校本课程,预计在两年内完成。

猜你喜欢
校园学校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聪明的学生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