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润泽工作坊”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

2021-08-03 21:54潘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

潘芳

摘 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小学地处长三角区域中心,是一所百年乡村小学,随着一体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学校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其中师资队伍结构的变化尤为显著。近年来大量青年教师的涌入已然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学校依托青年教师,成立“润泽工作坊”校本研修团队,旨在通过工作坊的建设和完善,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式。

关键词:乡村教师; 工作坊; 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7-030-002

近年来,随着原民转公教师的逐渐退休,学校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教师队伍发生了质的变化。相对于城区学校而言,乡村教师普遍存在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缺乏名师引领、发展平台有限等实际困难,导致部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影响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让教师快速站稳讲台,促进其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学校成立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润泽工作坊”校本研修团队,立足实际,顶层规划,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力图潜移默化促进乡村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持续发展,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模式。

教师成长活动的规划与实践既要具有可操作性又要符合学校校本要求,应该根植于学校本土与现实,契合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环节需完整,过程需详实,并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与完善。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相较于以往一个人主讲其他人聆听的学习有所不同,润泽工作坊根据成员的不同学科,分成三大研修组:语文组、数学组和综合组,每组均一位组长。各组每两周开展一次学习,先确立主题,而后各成员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在个人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进行筛选,为小组提供更有意义的学习资料,学习分享结束后,由组长进行文献成果汇编,各组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上传至QQ“工作群”共享;每月一次的整体学习则由学校骨干、行政、党员轮流负责,有专业方面的、有团队建设方面的、有党史学习的,内容既有务实方面的,又有比较务虚的,定期集中交流检测学习成效,为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理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借助区域优势,主动融入周边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如教科协作组活动、区域共同体活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需对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传达内容和精神,让其他教师也能及时吸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并有效的运用于平时的教学实践;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开设各类专题讲座。同时征订上海和浙江的教育教学期刊杂志,定期开展专题读书交流活动,学习借鉴两地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教育经验。

二、做优师徒结对,实现自我突破

以民转公为主体的老教师们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把控能力强,但缺乏理论的高度,工作积极性不高,而青年教师有激情有理论却缺乏教学机智和教学经验,如何让这两支教学队伍产生关联?毕竟靠单打独斗势单力薄,一旦走入误区,既耽搁了个人的成长,也会误导学生。学校提倡“传 帮 带”,使得这些教师能融合互补。为此,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德育导师和教学师傅。德育导师主要对青年教师班级管理弱、学生纪律差等方面进行辅导与帮助,教学师傅则依据教师的基本素养、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进行手把手的指导。配备的师傅有骨干、有行政、有党员,教学经验丰富、道德情操高尚,都能不遗余力地倾囊相助,师徒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下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除此以外,润泽工作坊成员通过QQ群、微信群等进行在线沟通、分享与研讨,尤其是疫情期间,学校各教研组通过企业微信等开展“云”教研活动,大家围绕主题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并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取得不错的效果。互动的方式多样,互动的主题丰富,互动的过程有效,围绕教学、围绕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取长补短。学校还积极搭台,不满足于校内结对,还积极主动与校外骨干结对,为教师争取各学科的区中心组、核心组等名额,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桥梁,创设更加宽广的平台。

三、创新研修方式,打造有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单看一节课,而要关注整个流程。润泽工作坊尝试多种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如集体备课、一课三磨等,取得不错的效果。目前学校正在探索教学设计——教材解读——课堂展示——课堂重构这一研修流程,试图寻求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校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指定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同组成员收集关于教材解读的素材,如“学为中心”“目中有人”等相关主题的论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研讨提炼观点;如从知识结构分析本课内容的前后联系,以学情为基础把握本课的重难点等等,依照提炼的观点对教学设计重新规划、剖析和落实,使教学设计更具逻辑性和层次性,教学思想和课堂主张融入教学设计之中,无论是整体性、针对性还是系统性更加优化,更加完整;课堂是检验教师实践水平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学科素养、教学应变等,同时也能将问题和不足暴露无遗,同组成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规律、得失与经验,寻求解决策略;学校还尝试青年教师与区级骨干教师同题异构,与名师同台晒课,让成员们在实战中、在更直观的对比下,引发强烈的思维碰撞,从而扭转固有思維,打开教学思路。

设计、学习、研讨、展示等完成后,不是尾声,而是进入新的起点,以更高、更专业的角度来重新构建本课设计,成员将各自观察到的问题、现象等进行剖析与研讨,寻求根源,深入探究,直至统一修改意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检验聚焦点更集中,针对性更强,对教师的触动和帮助显而易见。学校还经常邀请区学科教研员到校指导,承担区级教研活动,让更多的教师能获得更直接更优秀的教学资源,助力个人成长。

四、扎实反思写作,助推专业发展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多措并举,给教师搭建成长、锻炼的平台,在思考与行动中努力前行,既有思想的引领,又有实践的探索,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实例的印证,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润泽工作坊每两周开展一次教育叙事征文评比,成员们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通过叙事的方法展开对现象的思索,主观的阐释;结合各大论文比赛每学期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教科室组织梳理各类比赛的要求,尤其如教海探航、师陶杯、优秀管理论文等,要求组员提前准备,开展校内评比,对获得优胜的论文进行一对一指导,定期完成修改,上学期沈怡婷老师撰写的论文《农村小学社团建设管理的实践研究》在2020年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育管理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给其他教师树立很好的榜样,同时激发他们论文撰写的积极性。

工作坊尝试定期围绕成员的一篇论文进行研习,从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内容等进行反复研磨,发现不足,重新建构框架,磨表述、磨语言表达、磨观点等等,一同经历论文打磨的全过程,完成较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学校还要求润泽工作坊全体成员积极申报区级学年课题、主动参与学校规划课题研究,目前学校有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区级学年课题21项,成员们或是学校规划课题核心组成员或是学年课题负责人,其余成员承担校级学年课题研究。以课题为引领,积极撰写相关随笔、反思及课题研究论文。学校定期邀请区教科专家来校做论文撰写方面的专题讲座,利用微信公众号对获奖论文进行宣传和推广,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让更多的教师坚持写作,提升专业素养。

五、完善评价制度,保障活动落实

润泽工作坊有了自己的研修基地——装修一新的录播室,成员们以此为家,从规划设计到区域布景无不体现出主人翁精神。其中有理论学习栏、有荣誉榜、有整体发展规划、有个人发展意向表……成员们一起研讨、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在成员们努力下,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软件机制建设方面也及时跟进,相继出台了《润泽工作坊校本研修制度》和《润泽工作坊激励评价制度》,以制度促进规范,以人性化管理触动教师成长,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引领下,润泽工作坊建设逐步走入正轨,成员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到实践研究中去。

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比如新成员的不断加入,队伍的不断壮大,成员之间越来越陌生,尤其是新老成员出现断层现象;活动的开展形式主义愈加浓厚,个别成员容易产生倦怠感;部分成员已经成为区级骨干教师,如何让他们在工作坊里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对于这些问题都需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予以解决。

教师的成长一定要遵循发展的规律,从学习到认识的提高,从课堂实践到论文撰写,学校以闭环管理的理念,以工作坊抱团成长的方式,为青年教师做好服务,提供支持,搭建平台,在研修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到过程控制,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的资源整合,不可随意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几年来通过润泽工作坊校本研修,多措并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观,尤其是青年教师专业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学校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各方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期待。区域活动的级别和频率都会大幅度提高,学校一定要苦练内功,继续以润泽工作坊为平台,紧抓发展機遇,广大教师要有主动意识、创新意识,从旁观者、学习者转换为参与者、引领者,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逐步构建起教师校本成长的基本模式,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实现学校高品质发展内涵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最美“乡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