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21-08-03 23:22袁其顺
广东教育·高中 2021年6期

袁其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回溯近几十年的航天发展,毫无疑问中国已做好了赢得这场新太空竞赛的准备。中国不仅是近四十年来唯一登月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国家。

另外,中国在此次任务中还在月表插上了国旗,对月壤进行了采样并成功返回地球 。然而,国家之间与公司之间的太空竞赛远未结束。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于2月10号进入火星轨道,计划在轨开展为期3个月左右的探测任务,并于5月份择机登陆火星。如果本次任务成功,无疑会成为人类航天史的另一关键里程碑。

尽管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之一,但探测火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截至2020年12月,人类历史上共有49次火星探测任务,但只有约20次取得了成功。并非所有这些失败都是早期“摸着石头过河”导致的。2016年,欧空局的“斯基亚帕雷利”火星着陆器坠毁于火星表面。此外,大量技术问题频发,迫使欧空局及其合作伙伴俄罗斯航天局不得不将他们的下一次火星任务ExoMars推迟到2022年。

不同的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模式不同,因此新的太空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方案上最佳”的竞争。这反映了所谓“太空竞赛2.0”的特殊特征,与上世纪的“太空竞赛”相比,它看上去更加多样化。除了美国的航天机构,世界上其他国家航天机构和私人航天机构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亚洲航天机构尤甚。如果中国在发展上领跑,那么它也将引领全球航天发展的视野。

但是,迅猛发展中也蕴藏着较大危机。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依旧得益于丰盈的政府拨款和军事政策支持。根据美国国会委员会中美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报告,中国把太空领域视为“地缘政治和外交竞争的工具”。显然,与网络空间一样,宇宙已成为新的基本作战领域,美国是主要(但不是唯一)的竞争对手。这意味着商业考虑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是第二位的,即使它们在整体方案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已经启动新的航天发展“五年计划”,上一个“五年计划”在2020年以140余颗航天器的成功发射结束。在未来,中国将组建全新的在轨空间站、发射航天器采集火星土壤与探索木星等。

(摘编自《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

材料二:

当人类尚在蒙昧阶段的时候,就对遥远的星空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欲望,对星空的观测与对岁时的观察,使天文学成为人类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对神秘宇宙的体验、感悟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人类文明、宗教、艺术和思想发展变革中的原发动力之一。

孔孟之道,首求断惑。然欲断惑,则必先证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华夏祖先就曾提出有关火星的猜想,而后,几乎历代王朝都设有专司天象的官方机构。先秦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写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天问》长诗,体现了古时可贵科学精神的萌芽,也给予了今时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以命名的灵感。天问奔火,肩负了祖先的重托,接续着科学的求索。

翻开人类历史,火星探测共40余次,成功24次,通关概率仅一半左右。航天专家说,探测长路挑战重重,即便一粒微小的尘埃都可能对航天器构成巨大考验。然而,人类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断惑,身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求知欲超过一切。

从这个意义上说,“天问一号”将载入史册:于中国,它是国家航天科技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开启了国人对地球之外一颗行星的深入探索;于世界,它意味着国际太空探索再添生力军,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知将进一步深化。

火星的形貌与地质构造如何?哪里有水冰分布?大气环境与表面气候怎样?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如何?……这些都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即将研究的重点科学问题。然而,天问穷理的深意远不止于此。

任何一个天文学的探索项目,其背后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众多学科的科学家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它带动的绝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的进步,还对很多重要的应用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反映了工程技术和工艺水平的高下。因此,人们在看待一项太空探索项目的时候,也该以一种宏大的、系统的眼光,而不能单纯地看待眼前利益。

实践证明,深空探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非凡的。尿不湿、脱水食品、太阳能电池都曾是航天领域“高大上”的尖端科技,而今,这些应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天问探火,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迈出这一步,我们将亲证宇宙实相,穷理而达本;坚持走下去,我们将创造更大福祉,推动人类进步。

(摘编自《新华时评:探火因穷理而不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近四十年来成为唯一登月的国家以及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这在新太空竞赛准备中占得先机。

B. 与上世纪的“太空竞赛”相比,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上领跑世界,这引起了世界巨大的恐慌,当然,中国太空领域的迅猛发展也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C. 对神秘宇宙的体验、感悟与探索,是出于人类对遥远的星空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欲望,而且,这种探索是人类文明、宗教、艺术和思想发展变革中的原发动力之一。

D. 看待太空探索项目,不能紧紧注重看待眼前利益,而应该看到,这样的探索,不仅能够带动基础理论的进步,还对很多重要的应用技术的推动作用,这是一种宏大的、系统的眼光。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火星探测任务上看,不到一半的成功率说明,早期是因为未知领域的不确定,而更多的是因为大量的技术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B.“天问一号”的命名,是来自于著名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写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天问》长诗给与的灵感,实证了中国自古以来对于宇宙探索的追求。

C. 与网络空间一样,中国把太空领域视为“地缘政治和外交竞争的工具”,把宇宙当作新的基本作战领域,使得太空的领域的探索从商业竞争变为军事竞争。

D. 天问穷理的深意在于探究宇宙星空的奥秘,众多对于浩瀚宇宙的疑问将一一解开,这是火星探测的重点科学问题。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夜深沉,难入梦,我在凝望那颗星,它是那么灿烂,它是那么晶莹,那是我敬慕的一颗心灵,我思念着你呀,你可思念着我。

B.《火星大战》是一部网络小说,这是外星世界,有宝石现身,海啸,龙卷风,怪兽,杀人鱼,恐龙,超时空隧道等数不完的亮点,当主人公来到木球时,神秘的木球人和火星七趾雪人,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您欣赏故事之后,便一切知晓.。

C. 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

D.《星球大战》,是科幻电影。故事以奎刚金和欧比旺·克诺比受到敌人袭击开始。在逃亡之际,他们遇到了阿米达拉女王等人。在逃亡过程中,他们的飞船发生了故障被迫降落在纳布星球附近的塔图因星球。

4. 材料二是怎样证明观点的?请简要说明。(4分)

5. 针对中国火星探索,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些观点是相反。请你根据两则材料进行具体分析,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奔 月

毕飞宇

《奔月》公演的这天下起了大雪,一大早就是雪霁之后晴朗的冬日。晴朗的太阳把城市照得亮亮的,白白的,都有些刺眼了。大雪覆盖了城市,城市像一块巨大的蛋糕,铺满了厚厚的奶油,又柔和,又温馨,笼罩着一种特殊的调子,既像童话,又像生日。筱燕秋躺在床上,目光穿过了阳台,静静地看着玻璃外面的巨大蛋糕。

临近傍晚的时分厚厚的蛋糕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有一种客人散尽、杯盘狼藉的意味。雪化了一部分,积余了一部分,化雪的地方裸露出了大地的乌黑、肮脏、丑陋,甚至狰狞。筱燕秋叫了一辆出租车,早早来到了剧院。化妆师和工作人员早到齐了。今天是一个不一般的日子,是筱燕秋这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日子。一下车筱燕秋就在台前与台后都走了一遍,看了一遍,和工作人员招呼了几回,然后,回到化妆间,查看过道具,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

筱燕秋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慢慢地调息。她细细地端详着自己,突然觉得自己今天是一个古典的新娘。她要精心地梳妆,精心地打扮,好把自己闪闪亮亮地嫁出去。她不知道新郎是谁,尚未拉开的红色大幕是她头上的红头盖,把她盖住了。一阵慌张十分突兀地涌向了筱燕秋的心房,筱燕秋慌张得厉害。红头盖是一个双重的谜,别人既是你的谜,你同样又构成了别人的谜。你掩藏在红头盖的下面,你与这个世界彻底变成了互猜的关系,由不得你不紧张,不心跳,不神飞意乱。

筱燕秋深吸了一口气,定下心来。她披上了水衣,扎好,然后,筱燕秋伸出了手去。她取过了底彩。她把肉色的底彩挤在了左手的掌心上,均匀地抹在脸上,脖子上,手背上。抹匀了,筱燕秋开始搽凡士林。化妆师递上了面红,筱燕秋用中指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的眼眶、鼻梁画红了,左右研究了一回,满意了,拍定妆粉。筱燕秋开始上胭脂了。胭脂搽在了面红抹过的部位,面红立即出彩了,鲜亮了起来,镜子里青衣的模样顿时就出来了一个大概。现在轮到眼睛了。筱燕秋用指尖顶住了眼角,把眼角吊向太阳穴的斜上方,画眼,画眉。画好了,筱燕秋松开手,眼角的皮肤一起松垮垮地掉了下来,而眼眶却画在了高处,这一来眼角那一把就有些古怪,妖里妖气的。

化完妆,筱燕秋便把自己交给了化妆师。化妆师湿好了勒头带,开始为筱燕秋吊眉,化妆师把筱燕秋的眼角重新顶上去,筱燕秋感到有点疼。化妆师用潮湿的勒头带把筱燕秋的脑袋裹了一圈又一圈,勒住了眼角的皮,紧绷绷的,吊上去的眼角这一回算是固定住了,筱燕秋的双眼呈到“八”字状,看上去有点像传说中的狐狸,妩媚起来了,灵动起来了。吊好眉,化妆师为筱燕秋贴上大片,左腮一个,右腮一个,筱燕秋的脸型一下子变了,居然变成了一只剥了壳的鸡蛋。上好齐眉穗,盖好水纱,戴上头套,假发,一个活灵活现的青衣立时就出现在镜框里了。筱燕秋盯着自己,看,她漂亮得自己都认不出自己来了。那绝对是另一个世界里的另一个人。但是,筱燕秋坚信,那个女人才是筱燕秋,才是她自己。筱燕秋挺起了胸,侧过头,意外地发现化妆间里挤了好些人。他们一起愣在那儿,专心地看着她,用一种疑惑的眼光研究着她。筱燕秋看到了春来,春来就在身边。春来一直就站在筱燕秋的身边。春来呆在那儿,她不敢相信面前的女人就是与她朝夕相处的老师筱燕秋。筱燕秋简直就是变魔术,突然变出一个人来了。筱燕秋睃了春来一眼。她知道这个小女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她看得出,这个小女人妒忌了。筱燕秋没有开口,她现在谁也不是。她现在只是自己,是另一个世界里的另一个女人。是嫦娥。

大幕拉开了。红头盖掀起来了。筱燕秋撂开了两片水袖。新娘把自己嫁出去了。没有新郎,这个世界就是新郎,所有的人都是新郎。所有的新郎一起盯住了惟一的新娘。筱燕秋站在入口处,锣鼓响了起来。

文本二:

评曰:小说家评论作品时一般不会依靠概念,也不会过分地依靠逻辑,那我们评论小说依靠的是什么呢?是经验,是长期阅读所建立起来的审美能力,是直觉,是我们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我说直觉有时候比逻辑更精确可不是胡说。讲海明威的时候,我特地提到了海明威对拳击手的描写,他一定会写拳击手的背脊、躺下和躲避的目光,为什么?因为海明威本人就是拳击手,他对拳击手的背脊、躺下和躲避的目光一定会有锐不可当的直觉。我在课堂上说,海明威写这些几乎就“不用动脑子”,但是,什么是“不用动脑子”,我就有责任对学生讲清楚。这些地方逻辑是说不清楚的。我记得当时我特地请了一位女同学走到讲台上來,她不明就里,刚走到我身边,我上去就给了她一拳头——当然,我不可能打到她,否则我得坐牢去——结果,这个女生闭着眼就转身了,给了同学们一个背。我相信,在这个点上,所有的同学都懂得海明威为什么要那样写了。

毕飞宇,1964年1月出生于江苏兴化,中国当代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陆续发表了《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等小说。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把白雪比喻成一块巨大的蛋糕,是为了衬托主人公筱燕秋出演《奔月》的心情,为下文的情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B. 在即将表演前,筱燕秋对着镜子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把自己即将出演想象成出嫁的新娘,把未拉开的红色大幕想象成红盖头,凸显了筱燕秋的紧张和毫无演出信心的心情。

C. 这篇小说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筱燕秋出演前的心理和化妆等过程,而出演的经过却很少涉及,详略安排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D. 描写化妆的效果,即通过化妆使得自己真正地成为剧中人物嫦娥,不仅外形和内在心理,筱燕秋已经进入到角色之中,暗示着她出演将会取得巨大成功。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多处写到风雪,与本文的环境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B.《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描写,与筱燕秋相比,都表现出一个女子即将出现在重大场合的紧张和不知所措。

C. 白居易的《琵琶行》写出了琵琶女“妆成每被秋娘妒”,本文主人公筱燕秋的化妆也被周围的人所嫉妒,与琵琶女不同的是,筱燕秋的美是幻化的嫦娥,是变了一个人。

D.毕飞宇的小说,重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与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人物刻画描写人物方法完全相同。

8. 作者自评“写小说家评论作品时靠的是直觉”。请结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在课堂上例举海明威的意图。(4分)

9.试想一下,筱燕秋的演出一定会成功,请结合文本,列出筱燕秋演出将成功的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天宝八载,木剌山始筑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诏即军为使。俄苦地偏不可耕,徙筑永清,号天德军。

永泰元年,诏都统河南道节度行营,复镇河中。比到,虏骑围已合,乃使李国臣、高升、魏楚玉、陈回光、朱元琮各当一面,身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报曰:“天子万寿。”回纥悟曰:“彼欺我乎!”子仪使谕虏曰:“昔回纥涉万里,戡大憝,助复二京,我与若等休戚同之。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有?”回纥曰:“本谓公云亡,不然,何以至此。今诚存,我得见乎?”子仪将出,左右谏:“戎狄野心不可信。”子仪曰:“虏众数十倍,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左右请以骑五百从,又不听。即传呼曰:“令公来!”虏皆持满待。子仪以数十骑出,免胄见其大酋曰:“诸君同艰难久矣,何忽亡忠谊而至是邪?”回纥舍兵下马拜曰:“果吾父也。”子仪即召与饮,遗锦彩结欢,誓好如初。因曰:“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且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会怀恩暴死,群虜无所统一,遂许诺。吐蕃疑之,夜引去。子仪遣将白元光合回纥众追蹑,大军继之,破吐蕃十万于灵台西原,斩级五万,俘万人,尽得所掠士女牛羊马橐驼不胜计。遂自泾阳来朝,加实封二百户,还河中。

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传诏省问。薨,年八十五。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

(节选自《旧唐书·郭子仪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

B. 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

C. 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

D. 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武举,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则天于长安二年开设“武举”,选拔有武艺的人。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

B. 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C.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

D.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不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郭子仪将略出众,威服回纥。面对危急形势,郭子仪刚到河中,就派李国臣等人各当一面,回纥知道郭子仪到来,马上表示臣服。

B. 郭子仪大义凛然,亲自出城。郭子仪不顾手下的劝阻,亲自带领数十骑兵出城面见回纥,最终和好。

C. 郭子仪指挥有方,大败吐蕃。郭子仪派遣白元光追击敌人,后有援军为继,击败吐蕃,缴获难易计数。

D. 郭子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郭子仪说服回纥罢兵言欢,使得回纥和吐蕃感恩戴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有?

(2)虏众数十倍,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

14. 郭子仪是如何说服回纥的?请概括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大伾山诗

〔明代〕王守仁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注:1498年(明弘治十一年),浚县名宦王越死于甘州军中。1499年,新科进士王守仁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在此期间,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伾山来拜谒。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一个“披”字,写出了诗人登山急迫心情;一个“疏”字,点明此地幽静深邃。

B. 诗人穿越时空,视野开阔,登高远眺,饱含深层的感慨和怀古之情。

C. 颈联写水流穿过石甲就如巨龙腾跃,日光照射在山顶的佛像之上,显得宽阔了很多。

D. 登上大伾山向北方遥望,似见五彩祥云正缭绕于皇宫之上,后一句则阐释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人生哲理。

16. 请概括这首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并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领导人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领导人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___  ___,______,”两句词,描写出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烤牛肉,奏起边疆乐曲的场景。

(3)猿在古诗表示“凄凉”的一个重要意象。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唐代就有许多诗人的诗涉及到“猿”,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质高形美,形成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

陶是属于词的,词是伴着音乐吟唱出来的,是陶器里最美的舞蹈精灵;瓷是属于诗的,诗是伴着绘画跳荡起来的,也盛满了瓷器里最神奇的故事。在艺术梦境里,陶瓷是很庄严的;(                 )。庄严与平凡是山峰又是河流,可以是沧海又是桑田,是会互相演变的。文明史里有了陶器与瓷器的情结,这个世界便变得气象万千了。欣赏陶瓷,要欣赏出品位,赏玩出精神,这才是真正的陶瓷鉴赏家、陶瓷艺术家,而不是陶瓷商人、陶瓷鉴定匠。陶卷伏着暴风雷电;瓷卷伏着风花雪月,真正的陶瓷人生是很苍茫、很孤寂、很内省的,这也许就是陶瓷隐匿着的真谛。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而在现实的梦境里,陶瓷是很生活化的。

B. 而在現实生活中,陶瓷又是很平凡的。

C. 在现实的梦境里,生活是很平凡的。

D. 在现实生活中,陶瓷是很平凡的。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 文化反哺是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

C.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蒸作为中餐的基本烹饪方法,简单实用,它的出现仅次于烧和煮,历史非常悠久。根据考证,      ①      。1976年在河南殷墟挖掘出的“妇好墓”中,发现了有汽柱的甑形青铜器皿,同今日烹制云南名菜汽锅鸡所使用的汽锅极为相似。如推测不误,则商代蒸制技艺已经很高超了。

蒸的优点在于能保持食物原料的原汁原味,许多味道鲜美的食物上锅蒸之,其美味可以充分发散出来,而不使其挥发;特别是使用了有盖的器皿,      ②      ,如汽锅鸡、冬瓜盘等。其次,      ③      ,清蒸甲龟、清蒸丸子都能保持原状,并加以点缀,其外观优美。第三是经济,省钱省力;不同的菜肴可以一锅出屉,既节省时间也省燃料。

中餐讲究原汁原味原形,不破坏食物原来的自然形态,追求口味自然新鲜,因此蒸这种做法天然收到中餐的推崇。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

2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1921—1949,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的时期;从浙江南湖到秋收起义,从遵义会议到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以星火燎原之势,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1949—1999,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新中国发展的时期:从两弹一星到改革开放,从科技发展到人民生活,从经济增长到法治社会,新中国以飞速的发展改天换地,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3)1999—2021,是新中国逐渐强大的历史时期:从国民经济到小康社会,从移动支付到天问一号,从综合国力到脱贫攻坚,新中国以飞天之姿,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某电视台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图片展,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邀请你为上述三个阶段的其中一个阶段写一篇解说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主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分)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层级B级,答案B。

【解题说明】

B项对应的答题阅读区间在材料一。材料一第四自然段末提到了“如果中国在发展上领跑,那么它也将引领全球航天发展的视野”。意思是说,并不是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恐慌,而是“将引领全球航天发展的视野”。这里表达的意思错解了文意,属于无中生有的理解,这是选择性试题选项常用的障碍。

2.(3分)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层级B级,答案D。

【解题说明】

D项,材料二第四段和第五段,是对“天问穷理的深意远不止于此”的延申思考,“不止于此”也就是解开宇宙更多的奥秘,根据原文,答案后半句“这是火星探测的重点科学问题”理解错误。

3.(3分)考查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能力层级C级,答案C。

【解题说明】

要解答好这道题,我们首先要概括一下材料二观点是什么?材料二的观点是:探火因穷理而不凡。

C项,“探索为了发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这个适合作为支撑材料二观点的论据。

4.(4分)考查论证过程,能力层级B级。

答案:①引出观点,以人类对星空的好奇而探索,突出穷理,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人类文明、宗教、艺术和思想发展变革中的原发动力之一,突出不凡;

②分析论证,追述古代对星空的疑问,现代对火星的探索成功与失败,以及中国对火星的探索,论证人类对火星的穷理过程;

③指出意义,对火星的探索,实际意义在于深空探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非凡的。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考查对相关观点的判断、分析,能力层级C级。

答案:同意。

①其他国家的观点:材料一的后半部分,是美国国会委员会中美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中国把太空领域视为“地缘政治和外交竞争的工具”。引发新的太空竞赛,而且不仅仅是商业。

②中国观点:材料二针对中国“天问一號”的发射成功进行具体分析,着力点在于火星探测对于中国发展太空战略的重要意义,不仅带来尖端科技的进步,更带来和平安宁的生活。

评分参考: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3分)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层级D级,答案B。

【解题说明】

B项,判断的重点在于读懂人物的心理,“筱燕秋对着镜子把即将出演的自己想象成出嫁的新娘,把未拉开的红色大幕想象成红盖头”,一方面表现主人公出演前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出演成功的期待,是把自己融入到出演前的氛围之中,而不是“毫无演出信心”。

7.(3分)考查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层级B级,答案C。

【解题说明】

A项,对应文本一的第一自然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是与情节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本文的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衬托人物心情,二者是有区别的。

B项,《林黛玉进贾府》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是谨慎小心,本文中筱燕秋的心理描写是紧张和期待,二者也是不同的,选项中“不知所措”判断错误。

C项,选项表述体现了二者的区别,准确体现文本内容。

D项,人物刻画手法不一致,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的人物刻画注重画眼睛和侧面描写,而本文对筱燕秋的描写则重在正面直接描写,所以“完全相同”判断错误。

8.(4分)考查概括分析综合小说特点,能力层级C级。

答案:①海明威能够写出拳击手的背脊、躺下和躲避的目光,凭的是他自己就是一个拳击手,有经验,有直觉;②评论家也要有大量的评论经验和审美能力,形成评论的直觉。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题说明】

这句话出现在文本二中。概括评论小说的特点,那就是直觉。主要就是紧扣文本二的内容。

小说家评论作品时一般不会依靠概念,也不会过分地依靠逻辑,那我们评论小说依靠的是什么呢?是经验,是长期阅读所建立起来的审美能力,是直觉,是我们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我说直觉有时候比逻辑更精确可不是胡说。

这一段话,作者的意思有这样几个关键点,不依靠概念和逻辑,要靠经验,是长期阅读形成的审美能力,海明威有拳击手的经验,因此描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9.(6分)考查对文章的评价,能力层级D级。

答案:①个人融入到角色之中,有充分的角色准备;

②心理上逐渐坚定自己的角色,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之中;

③妆容上精心雕琢,使自己完全符合角色要求。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题说明】

这道题是一道阅读体验内容分析的阅读题,其实就是要求考生按照指定的题目对作品进行分析,写出成功的要点。很明确,答题是要答成功的内容要点。考查的角度,是从阅读者的角度切入的,不是从作者角度切入的。

10.(3分)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B级,答案B。

【解题说明】

我们比较一下四个选项,存在断句分歧的有两个地方,我们主要对这两个地方进行考察就可以了。一个是“吐蕃本吾舅甥国”与“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判断这个节点,需要前后连贯起来,即后一句的“无负而来”的主语是谁?直到后文的主语一直都是吐蕃,因此,这个断句是在“吐蕃本吾舅甥国”。后一处的断句在于宾语的构成,所以选择B项。

11.(3分)考查文言文化常识类实词的理解,能力层级B级,答案:D。

【解题说明】

D项,把“不可以”改为“还可以”。

12.(3分)考查对文言文文意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主要信息,能力层级C级,答案:D。

【解题说明】

D项,“使得回纥和吐蕃感恩戴德”于文无据。

13.(8分)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能力层级B级。

答案:(1)如今你们竟然抛弃我们原来的交好情义,帮助叛逆的臣子,这是多么的愚蠢!你们背叛君王,抛弃亲人,对回纥有什么好处呢?(踩分点:“乃”,竟然,却;“一何”:多么;(《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何有”,賓语前置,“有何”,有什么好处。)

(2)敌人的力量是我们的数十倍,现在我们的战力是不能对抗,不能抵挡的,我将把我的最真的诚意展示给他们看。(踩分点:“敌”,对抗,抵挡;“示”,给……看;“示”,示(之),省略宾语)

14.(3分)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层级B级。

答案:(1)我们都是共过患难的,有忠心和情谊,不必刀兵相见。(2)把酒言欢,避免百姓受苦,互相交好,互相有利。

评分参考: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人,身高七尺二。)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因为武举考试成绩优异被安排补充左卫长史之职,后来职务多次调动,官做到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天宝八载,木剌山始筑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诏即军为使。(天宝八年,木剌山开始修筑横塞军以及安北都护府,皇上下诏定横塞军作为当地的军使。)俄苦地偏不可耕,徙筑永清,号天德军。(不久,因为苦于地处偏僻,不能够耕种田地,就迁徙到永清安营,号称天德军。)

永泰元年,诏都统河南道节度行营,复镇河中。(永泰元年,郭子仪奉昭统领河南道节度使的行营军队,再次镇守在河中。)比到,虏骑围已合,乃使李国臣、高升、魏楚玉、陈回光、朱元琮各当一面,身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等到到了河中,敌兵对唐朝的军队形成了包围圈,于是,郭子仪就派遣使者李国臣、高升、魏楚玉、陈回光、朱元琮等人各自抵挡一面,自己亲自率领铠甲骑兵二千人冲入敌人的阵中。)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回纥的首领奇怪地问:“这是谁啊?”部下报告说:“他是郭令公。”)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回纥首领吃惊地说:“郭令公还在吗?怀恩告诉说唐天子已经驾崩,放弃了天下,郭令公也不在世了,中原没有主事的人了,所以我才跟着来的。)公今存,天可汗存乎?”(郭令公现在好好的活着,大唐天子还在吗?)报曰:“天子万寿。”(郭子仪回答说:“大唐天子万寿无疆!”)回纥悟曰:“彼欺我乎!”(回纥首领才醒悟说:“怀恩欺骗我啊!”)子仪使谕虏曰:“昔回纥涉万里,戡大憝,助复二京,我与若等休戚同之。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有?”(子仪派人晓谕贼寇说:“从前回纥跋涉万里,平定大恶人,帮助收复两京,我大唐与你们休戚与共。如今却抛弃旧情,帮助叛臣,这多么愚蠢!怀恩背叛君主抛弃亲情,对回纥有什么好处?”)回纥曰:“本谓公云亡,不然,何以至此。今诚存,我得见乎?”(回纥人说:“原本说令公已去世,不然的话,我们怎么会到这里来。如今真的还健在,我们能见见吗?”)子仪将出,左右谏:“戎狄野心不可信。”子仪曰:“虏众数十倍,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子仪刚要出去,在旁边侍候的人劝道:“戎狄心性放纵不可信任。”子仪说:“敌人兵力比我们多数十倍,如今靠实力是敌不过他们的,我将向他们表示最大的和解诚意。”)左右请以骑五百从,又不听。即传呼曰:“令公来!”虏皆持满待。(左右随从请求派五百骑兵跟随,又不接受。随即传令呼叫道:“令公来了!”贼寇都拉满弓等待着。)子仪以数十骑出,免胄见其大酋曰:“诸君同艰难久矣,何忽亡忠谊而至是邪?”(子仪率领几十个骑兵出营,摘掉头盔会见他们的大首领说:“各位与我们同患难的时间很长了,为什么突然忘掉忠诚的情谊而弄成现在这样呢?”)回纥舍兵下马拜曰:“果吾父也。”子仪即召与饮,遗锦彩结欢,誓好如初。(回纥人扔掉兵器下马叩拜说:“果真是我的老爹啊!”子仪随即请他们一起饮酒,送给彩色丝织品与他们交好,双方立誓和好如初。)因曰:“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且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子仪顺势说:“吐蕃本是与大唐有舅甥关系的属国,大唐没有对不起它,它却领兵前来,这是背弃亲戚。吐蕃的马牛覆盖数百里地,你们若趁机反戈袭击他们,就像俯身拾一根小草那么容易,这叫做天赐良机,不可失掉。况且驱逐西戎既可得利,又能与我大唐继续友好关系,岂不两全其美?”)会怀恩暴死,群虏无所统一,遂许诺。(恰巧怀恩突然死亡,群寇无法统一指挥,于是回纥就答应下来。)吐蕃疑之,夜引去。子仪遣将白元光合回纥众追蹑,大军继之,破吐蕃十万于灵台西原,斩级五万,俘万人,尽得所掠士女牛羊马橐驼不胜计。遂自泾阳来朝,加实封二百户,还河中。(吐蕃对此产生怀疑,夜间率兵撤走。子仪派将领白元光会同回纥众兵跟踪追击,大部队紧随其后,在灵台西边原野上打败吐蕃十万人马,斩敌首级五万,俘虏一万人,全部缴获吐蕃所掠夺的男女、牛、羊、马及骆驼等不计其数。接着从泾阳回京朝见天子,加赐封户二百,返回河中。)

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传诏省问。薨,年八十五。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建中二年,郭子仪得了重病,皇帝派遣舒王到他的府上传旨探望慰问。死时八十五岁。等到安葬时,皇帝亲自到安福门为他哭丧送行,百官陪位伤心落泪。皇帝赐给他谥号叫忠武。)

15.(3分)考查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层级D级,答案:C

【解题说明】

C项,颈联的意思是诗人看着清澈的溪水在层层叠叠的青石之间跳跃奔流,不禁觉得这好像一条巨龙盘亘在山腰,鳞光闪动,跃跃欲飞了呢。大伾山山顶开阔平坦,简直是佛祖布道的天然道场。这里是指山顶拜佛的场地宽阔,不是指山顶的佛像宽阔。

16.(6分)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能力层级D级。

答案: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首联写登山,山中寺庙的悠扬钟声打破晓雾的宁静,使得首联意境悠远;②虚实相生,思接千古:虚写千古遐思,实写登临景物。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如写比拟和夸张也算)

17.(6分)考查名篇名句默写,能力层级A级。

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负”要理解字义去记忆,记忆时应结合诗句的意思。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3)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示例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示例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3分)考查语句衔接,能力层级E级,答案:D。

【解题说明】

注意对称,注意标点符号,分号。

19.(3分)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层级C级,答案:A。

【解题说明】

首先要辨别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辨别四个选项的诗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再进行比较,哪个选项使用的修辞手法跟画波浪线句子是一样的,就可以选出答案选项。

畫波浪线句“词是伴着音乐吟唱出来的,是陶器里最美的舞蹈精灵”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属于暗喻。

A项“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愁比喻为江水,该项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属于暗喻。

B、C、D项,没有修辞手法。

20.(3分) 考查语病修改,能力层级E级。

答案: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品,质高形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闻名于世界。

评分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修改正确,即可给分。

【解题说明】

“我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与“质高形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添加主语中心语“美术品”。“形成”与“高度的艺术价值”不搭配,改为“具有”。

21.(6分)

答案示例:

(1)蒸的历史悠久

(2)更宜于保味

(3)蒸法保持菜形

评分参考:

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5分)考查概括段落大意和否定句式,能力层级C级。

答案示例:

(1)蒸的历史渊源。

(2)蒸的三大优点。

(3)蒸受到推崇。

评分参考: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3.(60分) 考查作文,能力层级E与F级。

【解题说明】

(一)材料解读

(1)1921—1949,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的时期;从浙江南湖到秋收起义,从遵义会议到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以星火燎原之势,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1949—1999,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新中国发展的时期:从两弹一星到改革开放,从科技发展到人民生活,从经济增长到法治社会,新中国以飞速的发展改天换地,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3)1999—2021,是新中国逐渐强大的历史时期:从国民经济到小康社会,从移动支付到天问一号,从综合国力到脱贫攻坚,新中国以飞天之姿,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作文给出的材料已经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材料提及的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建立的阶段,后面是列举这一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最后一句话是突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展历史,是“站起来”的历史。

第二阶段:材料注重新中国成立到1999年的发展变化的阶段,后面继续例举这一时期的巨大成就,尤其突出改革开放,这是新中国“富起来”的历史。

第三阶段: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一样,材料三重点突出“强起来”的历史。

(二)写作任务解读

某电视台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图片展,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邀请你为上述三个阶段的其中一个阶段写一篇解说词。

突出图片展,突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主题,选取一个历史阶段:“上述三个阶段的其中一个阶段”,问题特征:“解说词”。

责任编辑 廖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