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优势下贵州省独立学院协同育人课程建设探究——基于产业互联网思维

2021-08-03 05:51舒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

摘要:协同育人作为高校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方法和模式一直是各高校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在文中基于贵州省独立学院的现状,从产业互联网思维出发,以其中的“网络赋能”和“网络协同”两个理念作为贵州省独立学院协同育人课程的建设思路,通过思路来带动该方向的理论研究,旨在为贵州地区独立院校协同育人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探索方向。

关键词:协同育人;产业互联网思维;网络赋能;网络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7-0138-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独立院校育人模式现状

早在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到了,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要适应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这就要求在高校教育中,人才培养要用到何种形式是突破这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独立院校在政策的引导下开始向应用型转变,与之对应的就是教育体系和方式的变革。

在变革中就有研究者指出,独立学院自身存在着“保留、遺传”与“割裂、变异”这样的发展问题,特别是贵州省作为教育理念和模式相对滞后的地区,仍然存在着部分高校的独立学院未脱离母体学校,那么在教育模式发展中选择的“遗传”内容就相对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翻版”教学。所以考虑到独立院校学生的高考分数层次、教育资源差异化及培养目标不同等因素,其教育管理与教学模式势必无法跟在研究型大学之后做“遗传”工作,特别是为适应我国新形势下本科院校转型之需要,更应办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因此,不少学者在研究中就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独立学院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影响和帮助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其中,协同育人起到关键作用,而协同育人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的价值与内涵,其作用导向、目标要素、课程教学要素、师资模式要素、文化与环境要素等都与母体院校或者公办院校不尽相同。所以,独立院校在协同育人课程的模式上也必定有别于公办院校。

2 调研数据分析

2.1 相关系数分析基础模型

在本研究中基于贵州地区协同育人课程现状,首先做了第一阶段的初步调研,以贵州公办院校中该方向发展质量较高的公办院校进行了信息采集和整理,比如贵州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旅游电商及实训及双创基地建设、贵州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蝶客户服务中心”校内基地建设等,并取得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口碑的双收效。因此以公办学校做法作为贵州独立学院的评价重要参考,现对初步调研的独立学院的协同育人课程部分现状做相关系数分析。分析中建立网络体系建设初步评估分值及常规建设管理初步评估分值,以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在学校选取中,考虑院校对隐私的保护,以1来代表贵州独立学院,2来代表贵州公办高校,共计选取4所,见表1。

通过相关系数分析,形成以下数据结果,见表2。

2.2 结果分析

在结果中可以发现,网络协同程度、网络资源完善程度、管理系统完善程度三项网络体系建设内容均对贵州省高校的协同育人课程质量呈现正相关作用,但是以初步调研的评估分值来看,网络协同还未形成高校协同育人建设中的重要支撑,然而却对教学质量的形成高度的正相关影响,那么与之相关联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也只是在初步探索之中,通过调研也是印证了这一点。但是如果结合当前社会因素(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在必须实施协同育人建设前提下,网络优势所带来的建设便利可以作为协同育人课程的重要思路来考虑,这也是给高校协同育人建设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此外,由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常规建设中的基地建设对高校协同育人起到正向刺激作用,而校内师资比重过高却对整体呈现负相关的抑制作用,这说明企业力量在协同育人中占有重要地位。

故就数据本身和当前社会因素相结合来思考,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1)如何才能够更有效地调动企业资源来为高校协同育人建设服务;(2)以贵州省独立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是否需要与公办高校实施相同的建设模式。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协同育人建设理念,文中将以产业互联网思维来探索建设思路。

3 贵州省独立学院协同育人课程建设的思考

3.1 “网络赋能”带动高校协同育人课程新变化

传统协同育人建设中注重的是企业和高校“走进来”及“走出去”的校企合作,但是这种简单的校企合作只是在特定时间段和特定地点产生的教学活动之一,因此这种方式只是教学时间链条上一个环节而已。但是一旦产生不可抗因素(比如疫情期间学生暂时不能出校),学校整体的协同育人将会产生质量的断崖式下滑,所以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及产业互联网思维,对贵州高校协同育人课程提出“网络赋能”理念,以网络综合性平台作为整个育人体系的中间枢纽,将课程资源库、补充资源库、校企双方师资资源库及产业资源库通过基础网络有机结合。通过基础网络带动企业资源、课程资源、师资资源转型,原来单纯的线下模式可以逐步形成网络资源“库”的形式,这种“库”的存在也打破了原有的线下协同育人课程建设中时间链条的束缚,并且可以很好地与学生所学课程相互结合,通过线上资源库的存取和调用实现协同育人课程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存在。如图1所示。

3.2 “网络协同”和SPOC模式相结合

基于前文提到的“网络赋能”下高校协同育人课程整体建设思路,那么课程实施的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网络协同”这一概念虽然在高校的管理理念中运用不多,但是从文中此前表2的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发现,协同育人课程中网络协同程度与育人教学质量呈现正相关作用,因此这一理念上再做深拓,提出“网络协同”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相结合的模式来实施授课环节。如图2所示。

在这一建设是将平台式课堂理念植入到协同育人课程中,具体到课程资源建设中,以校企双方协同筹备教学内容,极大丰富在线资源库,避免因校方或者企业方的单方面认知缺失而导致课程内容单一。通过网络渠道的保存及调节作用,确保育人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线上直播和在线复播两种方式多次学习;同时,小规模限制性在线授课是在教学内容的精准性和教学对象的适用性上起到保障作用。

3.3 网络优势对贵州省独立学院的弥补作用

(1)在研究的调研中也发现,贵州省不少高校的育人合作企业不止一家且存在省外发达或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而省外优质资源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协同育人课程中,那么在网络资源“库”的辅助下可以实现高校和外省企业的高度对接,这样的对接实质上更有效的调动的企业资源,将线下模式中难以融入的分布式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形成全面、多角度的协同育人课程内容。

(2)根据贵州省独立院校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此类高校在校企共育课程建设中存在资金保障不到位、人力资源短缺及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等情况。特别这种民办类本科高校的上层董事(或董事会)比较注重学校的运营成本控制,导致该类高校在課程建设及发展上存在“想法先行、保障落后”的情况。尤其是作为高等教育稍缓于其他地区的贵州省,这样的现象就更加明显,但这也是目前所必须面对的现状。因此在本研究中,基于产业互联网思维所提出的“网络赋能”建设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贵州省独立学院的建设难题,网络综合性平台的运用从经济角度和人力资源角度都为该类高校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4 总结

高校作为新思想的集中地,其中独立学院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摇篮,那么贵州省独立学院就更需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上融入新思维,摆脱“遗传”式发展,所以在本研究中,将产业互联网思维运中“网络赋能”和“网络协同”两个理念应用到贵州省独立学院的协同育人建设机制中,以此促进其转型和升级。该研究仍然需要不断思考和完善,所提及的想法和观点还需要以实践来作为验证,后续研究中将不断总结和凝练理论性或实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舒煜.产业互联网实现高校电子商务课程转型的机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48-50.

[2] 陈露.“三阶递进四元结合”跨境电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7):153-154.

[3] 杨维新,杨云鹏,杨坚争.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电子商务,2019(11):60-61.

[4] 王贞惠,王树生.产教融合视域下企业学院的历史溯源、时代特征及现实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4):94-99.

[5] 许利娜,滕静涛.跨境电商校企协同育人的优化路径探微[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50-54.

[6] 李玉倩,陈万明.平台经济模式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00-105.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
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以协同育人理念推动高职校企合作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多元协同育人的实现途径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基于“互融?互建?互赢”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协同育人改革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