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线总成S参数级联计算模型

2021-08-04 11:07施冬李仇宗来潘啸钟林桥水余里浩
汽车电器 2021年7期
关键词:介电常数级联电磁波

施冬李,孙 竞,仇宗来,潘啸钟,林桥水,余里浩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 201201)

随着汽车上传输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意味着时钟频率也将越来越高。汽车上连接模块的导线长度一般在1~10m之间,随着信号频率增大,信号的波长也越来越短,信号的波长与导线长度比较接近,这时候信号的波动性将在长度上得到体现。

式中:V0——电压幅值;k——传播系数,2π/λ;z——传播方向的距离;ω——角速度;t——时间。

公式(1)代表低频电压变化关系,比如传输频率为10kHz,传输的导线为10m,信号的波长为30000m,kz=0.0021<<1,可忽略,所以电压变化与时间相关[1]。

公式(2)代表高频电压变化关系,比如传输频率变为100MHz,传输的导线为10m,信号的波长为3m,kz=20.9,这时候导线位置也会影响电压的变化,所以电压变化不仅与时间相关,还与位置相关,这个称为长线效应,即需要考虑由位置变化带来的电压电流的波动性。

由公式(1)向公式(2)的转换,尽管只增加了kz这一个变量,但是让高频导线发生了质变,低频导线主要考虑连接的可靠性,而高频导线不仅需要满足连接的可靠性,而且还需要考虑信号的品质。如果不考虑这些性能,可能会导致各种模块信号异常,比如黑屏、蓝屏以及闪屏等问题。

目前汽车上使用的同轴线越来越多,比如AMFM、GPS/Cell、V2X、数字摄像头等功能。实际应用的同轴线在车上布置的长度在增加,为了便于安装,经常需要增加inline连接器的数量,这些变更都会影响同轴线的S参数。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对于S参数的插入损耗进行线性累加相对精准,而回波损耗却没有一个很好的计算模型,所以需要研究下算法模型。

1 同轴线总成的电气性能要求

1.1 特性阻抗

高频信号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由磁场和电场组成,电场(等效为电压)和磁场(等效为电流)的比值就是特性阻抗。

比如电磁波在空气中传输也会有特性阻抗,一般称为波阻抗,等于120π。

式中:μ——磁导率;ε——真空介电常数;c——光速。

我们都知道,当电磁波遇到不同介电常数的物质时(比如水),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从公式(5)可以看出介电常数其实影响了电磁波传输的特性阻抗,所以电磁发生反射和折射不是因为介电常数变了,而是特性阻抗变了。没有反射的前提条件就是保持特性阻抗不变[1]。

电磁波在同轴线中传输时(一般是TEM波,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都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的一种电磁波),它会像空气中的电磁波一样也有特性阻抗,公式如下(无耗同轴线,假设电磁能不会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它们的差别是电感对应于磁导率,电容对应于介电常数[1]。

式中:L——单位电感;C——单位电容;c——光速;εr——相对介电常数。

对电感和电容进一步细化,得到如下无耗同轴线的特性阻抗公式[1]:

式中:εr——相对介电常数;D——同轴线屏蔽层的直径;d——中心导体的直径。

为了确保传输的电磁波不发生反射,需要保证同轴线特性阻抗处处相等。根据公式(9)发现,特性阻抗与同轴线的绝缘体的介电常数有关,还和中心导体和屏蔽层的直径之比强相关。在实际产品中,连接器是很难做到特性阻抗匹配,原因有两个:①连接器内部存在空气,介电常数存在波动;②由于使用端子压接工艺,连接器内部D/d无法等于恒值。Fakra连接器剖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Fakra连接器剖面图

通过网络分析实测1.2m长同轴线总成,特性阻抗的突跳值都在连接器的位置。如图2所示。X轴代表信号往前传输的时间,单位ns;Y轴代表特性阻抗值。

图2 特性阻抗测量(特性阻抗值一般要求为50Ω或75Ω)

电磁波的反射存在如下危害:①减少传输功率(或电压);②在电压波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形成震荡。所以需要评估特性阻抗对同轴线电气性能的影响。

1.2 S参数

特性阻抗无法量化分析同轴线总成的电气性能。如果要量化分析同轴线总成的电气参数,需要使用S参数来进行评估。

电磁波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入射波a,一种是反射波b。同轴线总成有输入和输出两种状态,属于二端口网络:端口1和端口2。那么同轴线的S参数如图3所示[1]。

图3 同轴线S参数框图

S12代表1端口在匹配的情况下(a1=0)的插入损耗:S12=10lg(b1和a2代表功率)或者S12=20lg(b1和a2代表电压幅值)。

S11代表2端口在匹配的情况下(a2=0)的回波损耗:S11=10lg(b1和a1代表功率)或者S11=20lg(b1和a1代表电压幅值)。

对多根同轴线总成进行S参数级联计算时,插入损耗一般可通过线性累加的方式进行计算:S12=S12+_S12。注:S参数的单位是dB(如果是比值,那就是S12=S12×_S12)。

这种算法和实际测试结果误差很小。如果你用同样的方法对回波损耗进行计算时,就会发现误差很大,原因为:反射波沿原路径传播时也会受到插入损耗的影响而变小,到下一个阻抗不匹配点还会发生第2次反射,反射波又变小了一点。回波损耗根本无法通过线性累加获取。如图4所示。

图4 回波损耗在同轴线中衰减反射示例

1.3 链路的性能要求

对于模块和模块之间通信,收发器的芯片会对其所用同轴线总成的电气性能有所要求。比如:芯片型号DS90UBX XXX&DS90UBXXXX会对Coax Cable提出相关的电气性能要求,注意这里的速率单位都是Hz,而不是b/s。实际应用时需要模块输入芯片型号,以及具体应用的时钟频率是多少。表1为S参数性能要求。

表1 S参数性能要求

在项目早期选型的时候,需定义同轴线总成的inline连接器的数量,inline连接器会增加阻抗不匹配点,所以需要建立同轴线级联S参数模型,从而确保满足系统要求。

2 同轴线S参数计算模型

S参数级联可通过信号流图的方法进行计算[1](借助拓扑图形求线性代数方程组解的一种方法。由S.J.梅森提出,又称梅森图)。同轴线的S参数可以转换成图5所示的拓扑关系图,a1和a2代表输出节点,b1和b2代表输出节点。S11代表有a1节点流向b1节点,S21代表a1节点流向b2节点,S22代表a2节点流向b2节点,S12代表a2节点流向b1节点。

图5 同轴线S参数拓扑

如果2根同轴线进行连接,那么它们的拓扑关系如图6所示(为了表示2根同轴线的区别,另外一根同轴线的节点和S参数前都增加“_”)。b2节点和_a1节点重合,以b2来表示;a2节点和_b1节点重合,以a2来表示。

图6 级联同轴线S参数拓扑

图7为信号流图运算法则示意。

图7 信号流图运算法则示意

1)加法规则:n个同方向并联支路的总传输,等于各个支路传输之和。

2)乘法规则:n个同方向串联支路的总传输,等于各个支路传输之积。

3)混合节点可以通过移动支路的方法消去。

4)回环可根据反馈连接的规则化为等效支路。

根据信号流图运算法则,可得到如下4个恒等式:

对这4个恒等式进行整理得到如下2个恒等式:

级联后的S参数如下:

由于S21和S12是对称的,S11和S22也是对称的,所以只要分析清楚S11和S21,按同样的原理可分析S22和S12(级联后的S参数增加下划线来区分)。

S11是在2端匹配的情况下的b1/a1比值。在级联模式下,a1有两条路径可以走:路径1即S11的方向,这可以解释为何等式中有S11;路径2即S21到_S11,再到S12的方向,这可以解释为何等式第二式中的分子等于_S11×S21×S12。图8为回波损耗传递路径。

图8 回波损耗传递路径

那么为何还有分母这么奇怪的等式呢?真实情况是还存在一条潜在路径3即_S11到S22。这是一个不断反射循环的回路:_S11的一部分能量走到S22,在节点b2又有一部分回到_S11,接着又开始上面的循环。这样周而复始,无限循环下去。针对这种循环,有如下类似数学公式进行归纳:=1+α+α2+α3……(当α远远小于1时)。

_S11×S22当满足远远小于1,也有类似的公式,所以分母(1-_S11×S22)2-_S11×S22表示的就是反射波不断反射循环的过程。

S21是在2端匹配的情况下的b2/a1比值。S21有路径1和潜在路径2。路径1表达式为S21×_S21,潜在路径2是电磁波不断反射循环的过程,用来表示。当_S11×S22远远小于1时,S21≈S21×_S21(即20lgS21=20lgS21+20lg_S21),这也可以成为为何插入损耗通过线性累加其精度仍然挺准确的原因。图9为插入损耗传递路径。

图9 插入损耗传递路径

3 计算模型验证

制作了0.5m,1m,1.5m,2m,3m,4m,5m以及6m同轴线,进行了如表2所示两两连接的验证矩阵。

表2 同轴线级联模型验证矩阵

测试的频率范围:0~3GHz,理论计算值和网络分析仪比较结果如图10~图13、表3和表4所示(0.5m和1m的实验结果比较)。

图10 S11计算值和理论值结果对比

图11 S22计算值和理论值结果对比

图12 S12计算值和理论值结果对比

图13 S21计算值和理论值结果对比

表3 同轴线级联模型插入损耗验证结果

表4 同轴线级联模型回波损耗验证结果

理论计算和实际结果之间还是存在偏差,IL最大偏差值0.6dB,RL最大偏差1.75dB。在项目早期可通过此算法进行S参数的估算,后期再通过实物样件在网络分析仪中进行实测[2]。

4 结语

同轴线的S参数的计算:级联后的插入损耗,只要系统中回波损耗不是特别大(即_S11×S22远远小于1),那么简单地对插入损耗进行线性累加,其准确度比较高。

但对于级联后的回波损耗,如果直接进行线性累加,误差会很大,这是由于回波损耗还受到插入损耗和二次反射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定需要注意回波损耗千万不能线性叠加。有时候导线加长,还会减小回波损耗。

猜你喜欢
介电常数级联电磁波
一种中间电容谐振型级联双向DC-DC变换器
基于MARC理论计算设计回收铀分离级联
实现级联形状回归方法对视线追踪
神秘的电磁波
不同变质程度煤介电常数特性
降“奥”十八掌之投石问路
土壤介电常数的多因素模型研究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X型碳纳米管的可见光吸收特性研究
溶剂效应对香豆素模型分子中密度泛函活性指标的影响(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