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李德生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

2021-08-04 13:05整理郑杰川
祖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李德生同志

整理/郑杰川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在纪念李德生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

1973年,李德生陪同毛泽东主席接见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阮友寿。

李德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曾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国防大学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在长达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李德生同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党、国家和军队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革命战争年代屡建奇功

李德生同志1916 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 年,年仅13 岁的李德生就投身革命,担任了童子团团长,积极为苏维埃政权站岗放哨、为红军送信带路。1930 年2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 年2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德生同志勇敢顽强、锤炼成长。他先后在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一军、红四军任战士、通信员、传令兵、班长、连政治指导员、交通队党支部书记,参加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嘉陵江等战役战斗,不怕流血牺牲,始终英勇战斗。1933 年,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攻”的八庙垭战斗中,左胸被子弹打穿,因伤及神经,从此左手留下残疾。同年8 月,他光荣出席川陕省第二届工农兵代表大会。1935 年6 月,他受到诬陷被撤职和开除党籍,仍跟随部队继续长征,三过雪山草地,参加包座、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和百丈战斗,冲锋在前、绝不退缩,表现出顽强的革命毅力。1936 年12 月,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他重新入党。1946 年,组织上撤销了对他的处分,恢复党籍,党龄从1932年算起。

抗日战争时期,李德生同志敢于战斗、机智勇猛。历任八路军第129 师385 旅769 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和太行军区第2 军分区30 团团长。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机场、响堂铺伏击战、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战斗和粉碎日军大规模“扫荡”的数百次战役战斗,参加了创建和巩固太行、冀南、冀西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40 年5 月,在参加反击日军“囚笼政策”的白晋战役南关破袭战中,他率部迅猛突进歼敌,解救1000 多名民工,缴获炸药1000 多箱,对瘫痪敌控制的白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1941 年八九月间,他参加了反封锁反“蚕食”斗争的邢(台)沙(河)永(年)战役,在攻打公司窑后的御路村防御战斗中,以1 个营兵力击溃日军1个大队,受到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同志的高度赞扬。1942 年5 月,在太行根据地人民反“扫荡”作战中,他带领全营抗击十倍于己的日军,成功掩护八路军总部和后方机关突围。1945 年3 月,在攻打日军马坊据点时,他化装成农民深入敌营侦察,率82 名突击队员一举端掉日军据点,延安《解放日报》社论称这一仗是“典型的歼灭战”。

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同志敢打敢拼、屡建奇功。历任太行纵队第4 支队769团团长,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6 纵队17 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3 兵团12 军35 师师长。参加了上党、邯郸、陇海、定陶、鲁西南、襄樊、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一系列战役战斗,以及千里跃进大别山重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襄樊战役中,他靠前指挥,巧用兵力,“刀劈三关”,夺取了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三道关口,率先破城,该旅第49团被授予“襄阳特功团”光荣称号。淮海战役中,他率部连续9 天急行军,与兄弟部队一起形成对黄维兵团的合围,并担任南集团主攻,歼灭敌主力“老虎团”大部,攻占双堆集东侧敌核心阵地。渡江战役中,他率部胜利攻占敌长江防线铁板洲阵地,随后千里追击20 天,连克县城16 座,歼国民党军2 万余人,活捉少将师长3 人。在进军大西南作战中,他率部千里大迂回,挺进川黔,奇袭重庆,决战成都,为解放大西南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为党、国家和军队事业殚精竭虑、贡献卓著

1978年9月16日,李德生和彭冲等陪同邓小平在吉林省长春市接见当地干部。

1989年,江泽民视察国防大学。左起刘华清、江泽民、李德生、杨白冰、张震。

胡锦涛会见李德生、刘华清、张震、钱其琛、朱仲丽等老同志。

新中国成立后,李德生同志为党、国家和军队事业殚精竭虑、贡献卓著。1951 年3 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 军35 师师长、副军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他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和上甘岭战役。在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中,他认真贯彻“积极防御”“零敲牛皮糖”的指导思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巩固阵地,主动出击,改善了我军的防御态势。在上甘岭战役反击作战中,他奉命统一指挥在前线作战的第12、15 军所属部队,浴血奋战,反复争夺,击退敌人数百次猛烈进攻,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从朝鲜战场回国后,1955 年李德生同志任陆军第12 军军长。他积极探索部队建设特点规律,围绕提高战斗力狠抓部队全面建设,特别是创造的“郭兴福教学法”,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全军广泛推广。

“文化大革命”中,李德生同志临危受命,1968 年4月至1973 年,历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在制止武斗、维护工农业生产秩序、稳定安徽局势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69 年7 月,他参加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业务组、中央军委办事组工作,协助周恩来同志分管水利部和国家体委工作,参与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筹建和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重要工作。同时,分管军队政治工作,1970 年4 月任总政治部主任。1971 年1 月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参与处置“九一三”事件,为稳定北京局势、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他参加军委办公会议,组织查获林彪反革命集团重要罪证,承担军队“批林整风”中的大量日常工作,遵照毛泽东同志指示,在周恩来、叶剑英同志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积极落实干部政策。1973 年12 月,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后因受“四人帮”迫害,辞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职务。1980 年8 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为李德生同志平反,恢复名誉。

改革开放后,他衷心拥护和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上来。在沈阳军区工作期间,他坚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提出组建合成军和守备区的重大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肯定,领导组建全国第一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全军第一个激光模拟对抗营,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视加强基层特别是边防部队建设,有力巩固了东北边防。1985 年11 月,李德生同志担任新组建的国防大学政治委员。他与张震校长一道,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积极推行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改革,为国防大学创建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在院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1990 年4 月,他退居二线后,仍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事业,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参加中共党史、军史研究,主编了《从郭兴福教学法到科技大练兵》,撰写了《李德生回忆录》和《军事思考录》等著作,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学习李德生为党、为国家赤诚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

李德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光大。

我们要学习李德生同志对党忠心耿耿、对事业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头。李德生同志从参加革命起,就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中,无论形势多么危急、环境多么恶劣、任务多么艰巨,他始终理想信念坚如磐石,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他参加革命不久,就受到错误处理被开除党籍,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的革命信念,而是挺直腰杆、革命到底,毅然决然铁心跟党走。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他多次身受重伤,但革命意志愈挫愈勇,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止。“文化大革命”时期,面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拉拢利诱和排挤打压,他始终坚持原则、无所畏惧,坚决完成党中央、毛主席赋予的各项任务,竭尽全力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正如他所说:“我深以自慰的是,60 年间,我的理想、信念,从没有动摇过,并且在学习和斗争实践中更坚定”。新形势下,党中央、习主席带领我们行进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新征程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正铺展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学习李德生同志,就是要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做到自觉看齐中央、对党绝对忠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们要学习李德生同志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重任的胆略魄力,不断在攻坚克难中推进事业发展。李德生同志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始终充满高昂革命豪情,敢于斗争,事不避难,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面对国民党军的残酷进攻,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面对以美国为首“联合国军”的骄横狂妄,他从不畏惧、勇往直前,打了许多硬仗、恶仗,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赫赫战功。“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奉命制止安徽武斗、处理“芜湖事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及时平息动乱局面。到中央工作后,他身兼数职,知难而进,克服困难,恢复总政办公,盯在一线参与处置“九一三”事件,排除重重阻力落实干部政策,妥善解决了大量矛盾和棘手问题。新形势下,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处于由大向强的重要历史关口,遇到的矛盾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学习李德生同志,就是要永远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自觉扛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直面困难、勇闯难关,切实担当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任,担当起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任,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新业绩。

2011年5月14日,李德生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习近平等前往送别并慰问李德生亲属。

刘云山与李德生同志亲属在“纪念李德生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现场合影

我们要学习李德生同志善于总结经验、积极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努力以创造性工作开新图强。李德生同志善于学习和运用唯物论、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在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中打开工作局面。他注重创新战术战法,灵活运用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创造了许多典型战例,特别是在抗美援朝金城以南防御作战中,发扬军事民主,改良坑道工事,有效解决了在敌优势火力下生存、反击等难题。他注重总结典型经验,按照“以我为主”的训练方针,发现、培育了“郭兴福教学法”,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军实际的正规化军事训练路子。他注重着眼未来推进军队建设创新发展,建议组建合成军,领导组建我国首支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对推进军队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他重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威力,带兵打仗、抓建部队、办学治校等都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其中,有力推动了我军政治工作发展。新形势下,强国强军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迫切需要汲取群众智慧力量,在创新创造中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化美好蓝图为生动现实。我们学习李德生同志,就是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一步激发和凝聚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许其亮在“纪念李德生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

我们要学习李德生同志求实务实为民、淡泊个人名利的优秀品质,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作风。李德生同志总结自己的一生,深情谈到:“我们这些从旧社会最底层走上革命道路的人,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种阶级本能,是为人之本,是革命的宗旨。”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面对复杂环境注重维护团结、不搞团团伙伙,面对个人得失高风亮节、顾全大局,表现出坚强的党性修养。他心系群众、情注基层,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时常告诫自己工作再忙也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看看他们的生活,听听他们的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担任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期间,走遍了全国各地主要疫区。他严于律己、不忘本色,身居高位不搞特殊,坚持过寻常百姓生活,教育子女自立、自强、自尊、自爱。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主动拒绝领取机关补助食品,常以豆饼豆渣充饥。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新的历史使命,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永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关系事业兴衰成败。我们学习李德生同志,就是要始终不忘革命初衷,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立起“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时代标准,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化党性洗礼,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严格自律、艰苦奋斗、务实为民,努力做一个大写的人、真正的共产党人。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扬帆起航、破浪前行,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972年,李德生陪同周恩来总理会见日本友人。

1972年,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李德生陪同叶剑英副主席参观全军美展。

1987年11月8日,李德生与徐向前元帅在一起。

李德生与华国锋等同志在一起

李德生(左三)与李先念(左二)、耿飚(右一)等同志在一起。

李德生(右二)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时与许世友(中)等合影

1978年,李德生和胡耀邦同志在一起。

1977年,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看望雷锋班战士。

中爱联领导王光英、李德生、应伊利、曹云莲出席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李德生迎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

中爱联顾问、国家一级画师李延声教授用10年时间,以鸦片战争为背景创作的具有绘画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画卷——魂系山河。图为中爱联主席李德生陪同卢嘉锡、万国权、马文瑞等老同志参观魂系山河画卷展。

时任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的李德生同志探访地甲病患者

1995年12月24日,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李德生、王光英、迟浩田、雷洁琼等出席成立大会。

出席中爱联等单位组织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座谈会的老将军,左起:杨成武、李德生、孙毅、吕正操、萧克、张爱萍、王平、李运昌。

李德生上将

1955年,李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

解放战争时期的李德生

1938年,李德生(中)任769团特务连连长

1948年7月,时任17旅旅长的李德生在襄樊战役后留影。

1952年,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副军长的李德生,在朝鲜上甘岭前线指挥所坑道口留影。

时任十二军军长的李德生(左)和郭兴福(右)一起研究战术动作

1986年1月,李德生在国防大学成立大会上讲话。左起:张爱萍、李鹏、杨尚昆、杨得志、李德生、秦基伟。

1996年10月,在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前夕,“呼吁社会各界支援老区建设大会”在上海召开。李德生、向守志、万绍芬、陈昊苏、陈干群等出席。

李德生全家福。左起前排:李优优、李雅雅、李晓沪;中排:李远征、曹云莲、李德生;后排:李南征、李和平。

猜你喜欢
李德生同志
同志
侯宗骐同志逝世
林向义同志逝世
OVER THE RAINBOW
FOR YOU, O DEMOCRACY
永远学习李德生老将军的崇高品德
刘华清、宋任穷、李德生同志贺本刊百期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