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学习李德生同志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风范

2021-08-04 13:05刘精松军事科学院原院长上将
祖国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沈阳军区李德生党性原则

文/刘精松(军事科学院原院长、上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我尊敬的老首长李德生上将逝世十周年。在接到《祖国》杂志关于庆祝建党百年及纪念李德生同志的约稿函后,我感慨良多:我认为,在我们党百年诞辰的光辉时刻,回忆纪念我的老上级李德生同志,学习重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无限忠诚,初心如磐坚持党性原则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风范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学习,我们也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将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党的伟大事业。借此机会,我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李德生同志十三、四岁参加革命,在党的思想照耀下,从一个农民的儿子一路成长为党中央副主席和共和国高级将领,这样的人生堪称辉煌。当年,毛泽东主席亲自点将李德生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得到大家一致赞同。后来,由于“四人帮”捣乱,李德生同志不得不辞去副主席职务,加之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李德生同志离开北京到沈阳军区工作,担任军区司令员。在这一阶段,李德生同志没有屈从于“四人帮”的淫威,始终坚持党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很好地把握了斗争的原则和策略。他既要以大局为重又绝不能丧失党性原则,当时的李德生同志在许多情况下保持沉默,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说话,其实就是一种坚持原则和对“四人帮”坚持斗争的态度。在那种复杂的局面下,李德生同志能够把艰巨工作处理成当时那种状态,就相当不容易了。后来,邓小平曾经评价说,“李德生一身清”,文革期间从未屈从过“四人帮”,坚持了党性原则,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刘精松上将

的确,这种对党性原则的坚持贯穿着李德生同志革命奋斗的一生。在他还十分年轻的时候,曾经受到过张国焘的不公正对待,被错误地开除了党籍。张国焘背叛党中央不仅有思想还有行动,年轻时期的李德生不仅能够与张的错误路线划清界线、坚持斗争,在被“开除党籍”后,对党和党的伟大事业一直立场坚定、充满必胜信心,在十分艰苦危险的环境下,他始终跟着党走,三过雪山草地,走向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喜迎党的百年诞辰,要特别重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性修养、崇高品质的学习继承。李德生同志,毫无疑问为我们树立起一个学习的榜样。

我们党取得百年辉煌,归功于党中央以及党的领袖的正确领导,也归功于广大优秀党员的英勇奋斗、始终坚持高举党的伟大旗帜。我尽管是建国后参军的,和老一辈革命家无法相比,但今天我的军龄已经有70 年了,党龄也近70 年了,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军人,经历过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战争、国内的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考验走到今天,应当说经受的曲折、磨砺、考验、锻炼也不算少了,现在回想起来,更加理解领悟了李德生等老一辈革命家一生对党忠诚,始终如一地坚守党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此,不管经历怎样艰苦复杂的斗争和政治考验,我们都能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永远不偏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做到经得起历史和时代的检验。

李德生(右三)、刘精松(左二)等领导在沈阳军区某部视察时留影。

很早以前,有一位同志曾经对我说,首长,您经历这么多年风雨历练,混过来真的是很不容易啊!我听后立即批评他说:你讲得不对,历经多次战争和政治上的考验,混是根本混不过来的。只有真正地不折不扣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考行动,才能够确保自己不犯错误,才能经受住各种各样的风雨考验。举例来说,“文革”爆发后,我当年任师团级干部,作为军队中层领导,要带领部队支工支农支左,在这样复杂艰巨的政治风浪面前,如果想混一混就过关是不行的。我当时牢牢把握了党中央毛主席的重要原则:一是按照毛主席教导的“要文斗不要武斗”的原则办事,绝不粗心大意。对此,我牢记在心,从不别出心裁,在处理具体事情上始终贯彻这个原则,不唯上不唯虚只唯实,带领部队战斗在工农一线,在斗争的现场,特别要求所有干部战士无论如何要听取全面的汇报而不能偏听偏信,无论如何“要文斗不要武斗”。就是出现了武斗的现象,解放军也要挺身而出坚决制止,不能偏袒任何一边。不允许任何一方打人,更不能把人打残,绝不能把人打死。如果我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很好地坚持原则和政策,偏听偏信,或放任任何一方的错误行为,我们最终也不会得到组织和人民的信任,早晚会被“大浪淘沙”。听到我的讲话后,那位同志感觉到自己说话的偏差和惭愧,懂得革命道路上混是混不过来的道理。只有坚持党性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的各项工作才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文革”中的李德生同志身居高位而少言寡语,但他在遇到许多复杂问题时却能做到心中有数,时刻保持清醒绝不糊涂。我们也是受到了像李老这样革命前辈的深刻影响,才一路成长起来。我在沈阳军区工作期间,李老是军区司令员,作为下级,我经常听取老首长的指导,他虽然话不多,但说话一句是一句,每句都十分有分量、有道理。

我们亲身感受到,李德生同志非常实事求是,从不哗众取宠。在党的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全体党员毫无疑问也要牢记永远坚持实事求是这一党的原则法宝,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不断把党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记得当年李德生同志离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与我交接班时,话讲得也非常实。他重点对我讲了部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军区面临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的军事战略战术、当时军区所属各部队有哪些优缺点等。听李老这样一讲,我感觉头头是道、实实在在,我听得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为我接班后做好军区司令员的本职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时,我们国家经济底子还比较薄,军费开支有限,李德生同志在与我交接班时,没有回避这样一个令所有军事主官都会感到头疼的问题:他说,我很对不起你,现在我们确实很穷,军区账上只剩下93 万元了。尽管当时国家每年批给军区3、40 亿元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分摊给6、70 万人的军队,又要搞战备训练又要保证指战员的生活所需,这笔钱就不算多了。“尽管这笔钱的开支是由所有军区党组成员决定的,可我作为司令员,现在军区家底薄弱,我是有责任的。”李德生同志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他接着说:班子交给你后,除了要管好军事方面的工作,你还要勤俭持家,对整个军区的经济开销方面也要当好家,考虑问题要慎重再慎重。

交接完毕后,我更加感受到李德生这位革命前辈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一心为公、关心同志成长的宝贵情怀,越发尊重这位老首长。当时,我也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党和国家、军队对我的信任,牢记组织和李老等首长的交代嘱托,务实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李德生同志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期间,经常到军区各部队视察指导,当时老首长的年龄都在六十岁以上了,依然下部队蹲点调研,和基层干部战士在一起战斗生活。作为基层部队领导,我深感老首长十分辛苦,想在生活上多关心一下他。于是,就让食堂多做几个好菜请首长补充营养。可是,首长走进食堂,一看他的饭桌上摆的菜与其他干部战士们吃的不一样,就转身离开餐厅,我们上前挽留,李德生老首长说,要在这里吃饭,就把这些好菜都撤掉,我要和所有干部战士们吃一样的。

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王志国少将在座谈会上。

原成都军区政治委员万海峰上将秘书孙德阁在座谈会上。

东北天寒地冻,已经六十开外的老同志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担心他们在基层调研时间很长身体吃不消,于是就想略备一些酒水让他们暖暖身子,晚上可以休息得好些。可是,这些老首长全都拒绝我的好意,坚决不喝酒。而唯一一次与李老喝酒,还受到了他的批评。

记得有一次,李德生等老首长带着工作组,风尘仆仆的亲临工作现场。我跟管理科科长说,“有酒没有,让首长喝点酒,好好休息”。科长说没有好酒,就是四川特曲。我说也可以,我们没有摆酒杯,因为如果摆酒杯的话,领导一看就要撤掉。我们就用茶缸,每个茶缸里倒上半缸酒(也就是二三两)。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我说,“首长很劳累了,来咱们喝一点饮料”。首长一打开茶盖,一股酒香扑鼻而来。李老就说:“刘精松,你搞什么名堂?”我说,“一点饮料。首长天天在野外风吹日晒,太辛苦了,这次违反了规定责任在我,请您批评,我虚心接受。至于酒钱,绝不让公家支付,从我的工资里出。酒已经倒进了杯子里,也不便倒回酒瓶里。”也许是一向艰苦朴素的首长也感觉丢了怪可惜的,对着我批评说:“就你鬼点子多。”就这样,首长喝了一点酒,这也是李老唯一一次与我们喝酒。

通过以上我的回忆片段可以看出,李德生老首长对部队的建设和指导,以及对同志的关怀和培养,是完全从党的事业出发,从部队的建设出发。现在回忆起来,这样的老领导、老首长,我们一辈子都学不完他的精神。我们一定要继承好革命传统,把包括李老在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更好地发扬光大,以实际行动来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到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沈阳军区李德生党性原则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永远学习李德生老将军的崇高品德
解放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刘华清、宋任穷、李德生同志贺本刊百期题词
昔日南国劲旅 今朝北疆雄师——记沈阳军区某部红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