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2021-08-05 08:24于宏海陶宝鸿李勇王艺龙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鼻甲变应性中重度

于宏海,陶宝鸿,李勇,王艺龙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是一种因患者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Ⅰ型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又称过敏性鼻炎[1]。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等,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虽非重症疾病,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尤其是连续发作4周以上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则会诱发支气管哮喘、鼻息肉等疾病[2]。目前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药物,但长期使用会增加患者罹患药物性鼻炎、鼻出血及鼻黏膜干燥等疾病的风险,且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药物控制的效果并不佳[3]。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已成为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主要术式之一,具有视野清晰及神经切断准确的优势,但其治疗疗效是否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尚无统一定论[4]。本文对比了两种治疗方式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了影响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16例行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00例保守药物治疗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47例,女69例;平均年龄(34.7±6.7)岁;平均病程(8.81±5.01)年。对照组男43例,女57例;平均年龄(35.4±8.3)岁;平均病程(9.12±5.63)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5];(2)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功能障碍;(2)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全身急性炎症发作期;(3)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4)手术或药物禁忌证。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取仰卧位,全身麻醉插管后,用浸有0.1%肾上腺素的棉片收缩鼻黏膜和鼻甲,剥离子骨折外移下鼻甲、内移中鼻甲,充分暴露中鼻道后穹窿。在中鼻甲后端前外侧处做“n”形切口,紧贴骨面向后上剥离至腭骨垂直板,蝶腭孔前缘,做好“n”形黏膜瓣,显露腭骨眶突和腭骨蝶突。以低温等离子切断蝶腭动脉的中鼻甲支和下鼻甲支,进入蝶筛隐窝,寻找上鼻甲根部标志,充分暴露蝶腭孔。在蝶腭孔周围360°烧灼各血管神经束分支,向外咬除腭骨眶突充分显露翼管神经上鼻甲支,确保上鼻甲支被彻底切断;向下咬除腭骨蝶突以低温等离子切断咽鞘神经和咽支,暴露咽鞘神经孔和犁鞘神经孔。以咽鞘神经孔为标志,由内侧向外剥离寻找位于翼突根部内侧翼管神经孔而精准烧灼切断翼管神经及其伴行血管。回复黏膜瓣,纳吸棉压迫填塞。术后常规抗感染预防治疗3 d。对照组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等,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时采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疼痛程度。其中RQLQ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VAS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2)治疗后1年采用疗效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6],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疗效指数≥65%为显效,25%<疗效指数<65%为有效,疗效指数≤2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其中评分为喷嚏、鼻痒、鼻塞、流涕、鼻甲肿五项症状评分相加之和,各单项评分采用0~3分制,0分为正常,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RQLQ和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RQLQ和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3.620,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及1年RQLQ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RQLQ和VAS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年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7.943,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3 单因素分析 吸烟、术后鼻部感染史与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术后疗效密切相关(均P<0.05),见表3。

表3 影响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后疗效的单因素分析

2.4 多因素分析 吸烟、术后鼻部感染史是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4。

表4 影响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后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为11%~20%,随着部分地区空气污染的加重,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目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神经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进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患者接触过敏原时,鼻腔内的神经肽物质促使血管腺体分泌,与此同时神经将该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接收整合信号后作用于靶器官末梢组织,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所以神经因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8-9]。目前药物治疗虽能改善和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却无法根治[10]。翼管神经是由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的混合神经,也是鼻黏膜植物神经纤维重要的组成部分,切断翼管神经可阻断鼻腔黏膜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作用,降低或阻碍腺体分泌,抑制血管扩张,从而缓解和改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和1年RQLQ和VAS评分均低于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李建等[12]的研究显示,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可有效改善重症变应性鼻炎患者的RQLQ和VAS评分,且治疗总有效率也高于保守治疗,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为进一步探究影响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鼻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对可能影响患者手术疗效的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吸烟、变应原数量、术前VAS评分及术后鼻部感染史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及术后鼻部感染史是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或暴露于吸烟环境会增加罹患变应性鼻炎的风险,患者术后如经常暴露于吸烟环境,环境中的烟雾会影响患者气道黏液纤毛的清除功能,诱导鼻黏膜发生过敏样或嗜酸性炎症[13-14],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术后患者鼻部发生感染,鼻黏膜因细菌或病毒的入侵,加快组胺释放,会强化患者吸入过敏原所产生的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影响患者术后效果的原因。此外,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病例有限,且随访时间较短,仅观察了患者近期1年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中长期治疗效果尚不明确。今后研究可扩大样本量和随访时间,以进一步探究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鼻甲变应性中重度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中重度颈脊髓压迫患者术前术后MRI研究
Ustekinuma b 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系统评价
复方甘草酸滴鼻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