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BL、CCL11、Beclin1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

2021-08-05 08:24胡雪庐汤强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期组乳酸杆菌双歧

胡雪庐,汤强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甘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参与炎症介质产生和结肠损伤过程[1],CC修饰趋化因子11(CCL11)参与了血管生长和促炎性因子释放过程,在多种肿瘤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Beclin1蛋白可调节机体自噬活性,并可发挥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和介导免疫反应的作用[3]。研究认为,UC的发病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联系,肠道寄生的大量细菌,影响了肠道消化能力、自体免疫力及机体抗感染等过程,在炎症性肠道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4]。因此,本研究探究UC患者血清MBL、CCL11及Beclin1蛋白水平及与肠道菌群分布和病情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和浙江省云和县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UC患者66例。纳入标准:(1)存在腹泻、粪便含有黏液、脓、血等,排便后缓解,结肠镜检查黏膜水肿、充血,部分可见息肉样溃疡;(2)符合《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5]中UC的诊断标准;(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肝、肾、心、肺等器官功能不全;(2)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凝血障碍、神经疾病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3)合并恶性肿瘤。根据Raclmilewitz UC临床活动指数评估系统(CAI评分)[6]分为活动期组(≥4分,n=28)和缓解期组(<4分,n=38)。其中活动期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35~58岁,平均(46.7±4.1)岁;缓解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2~60岁,平均(47.2±3.9)岁。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1~60岁,平均(47.3±4.2)岁。3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BL、CCL11及Beclin1水平,试剂盒购自加拿大ELIXIR医药公司。采用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生产的酶标仪于4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并由标准浓度曲线计算OD值。所有受试者取1~2 g新鲜粪便样本,检测大肠杆菌、消化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肠球菌水平。采用CAI评分、Mayo活动评分[7]及Baron分级评分[8]评估病情活动程度。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MBL、CCL11及Beclin1水平比较 对照组、缓解期组、活动期组MBL水平依次降低,CCL11、Beclin1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MBL、CCL11及Beclin1水平比较

2.2 各组肠道菌群分布比较 活动期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消化球菌数量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P<0.05);缓解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消化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缓解期组与对照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各组肠道菌群分布比较 (×109个)

2.3 不同病情UC患者CAI、Mayo及Baron评分比较 活动期组CAI、Mayo及Baron评分均高于缓解期组(均P<0.05),见表3。

表3 各组CAI、Mayo及Baron评分比较 分

2.4 MBL、CCL11及Beclin1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BL与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存在负相关,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消化球菌数量存在正相关(均P<0.05);CCL11、Beclin1与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存在正相关性,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消化球菌数量存在负相关(均P<0.05)。见表4。

表4 血清MBL、CCL11及Beclin1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2.5 血清MBL、CCL11、Beclin1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BL与CAI、Mayo及Baron评分存在负相关(均P<0.05);CCL11、Beclin1与CAI、Mayo及Baron评分存在正相关(均P<0.05)。见表5。

表5 血清MBL、CCL11及Beclin1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目前,内镜及结肠镜检查是评估UC病情的主要方式,但均具有入侵性,不适合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因此,通过准确、快捷且无创的检测标志物评估UC病情为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探讨MBL、CCL11及Beclin1在UC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与UC患者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活动期UC患者中,CCL11、Beclin1水平升高明显,MBL水平则显著降低,且与缓解期UC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存在明显差异。这提示检测血清MBL、CCL11及Beclin1水平有助于UC患者的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BL、CCL11及Beclin1水平与UC患者CAI、Mayo及Baron评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因此,MBL、CCL11及Beclin1可作为UC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肠道菌群可反应肠道细菌状态,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不同菌群数量存在动态平衡。菌群数量失衡将影响机体功能,并引发多种疾病。研究指出[9],肠道炎症疾病状态下,肠道菌群会对肠黏膜的功能造成影响,并诱发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导致UC发生。另有研究指出[10],不同时期UC患者肠道菌群会发生改变。本研究活动期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消化球菌数量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这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类似。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和消化球菌为肠道有益菌,可与肠黏膜细胞密切结合,形成肠黏膜表面的生物学屏障,发挥阻止病原菌定植和入侵等作用,三者数量降低肠黏膜的防御作用随之降低;肠球菌可释放外毒素,加重UC患者免疫紊乱和肠道局部炎症反应。本研究对于血清MBL、CCL11及Beclin1水平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BL、CCL11及Beclin1分别与大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消化球菌存在密切相关性。这提示检测血清MBL、CCL11及Beclin1水平还有助于揭示UC患者肠道菌群紊乱情况,有助于UC患者的病情评估和病因分析。

猜你喜欢
期组乳酸杆菌双歧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PBMC 中Fas/FasL 表达及免疫机制研究*
低水平HBsAg患者纤维化分期特征及其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卵巢癌中核因子-κ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IL-2的表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2种乳酸杆菌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性病高危人群阴道乳酸杆菌的调查研究
H+-ATPase对于双歧杆菌的耐酸性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