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谱系障碍的Meta分析

2021-08-05 08:24刘艳周圆月周国岭丁凯景王少华薛闯祝绮莎廖文静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同质性亚组康复训练

刘艳,周圆月,周国岭,丁凯景,王少华,薛闯,祝绮莎,廖文静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受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临床上以社交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发病率在1%~2%[1]。解剖学研究发现ASD患者的微柱细胞抑制环路及周围神经空间明显减少,导致大脑抑制性神经递质-氨基丁酸(GABA)的传递异常及GABA亚基的减少[2];而GABA神经元细胞产生的伽马振荡(30~80 Hz)在注意力集中及认知功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有研究提示ASD患者前额叶伽马振荡的异常与社交障碍、知觉缺陷、认知障碍相关[4]。经颅磁刺激(TMS)可改善ASD患者的伽马振荡异常及GABA水平[5]。然而TMS联合康复训练对改善ASD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及TMS的具体设置是否会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尚不清楚。本文系统评价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ASD的效果,为TMS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符合DSM-IV/V版、ICD-10、CCMD-3诊断的ASD标准;(2)研究设计类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3)治疗组采用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或假线圈TMS及康复训练治疗;(4)研究数据: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数,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估数据,如: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等。排除标准:(1)缺乏对照组的文献;(2)重复发表的研究;(3)数据信息残缺且无法再获取的文献。

1.2 检索策略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词为“ASD”、“autism”、“asperger”、“Autism spectrum disorder”,“TM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自闭症”、“孤独谱系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0日。对所检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进行文献追溯及手工检索。通过阅读摘要初步确定选入的文章,选入以后再阅读全文。以上工作由本研究论文的第一、二作者独立进行,当意见不一致时由本课题组讨论决定。

1.3 文献的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 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包括:(1)随机分配方法;(2)分配方案隐藏;(3)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采用的盲法;(4)对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5)结果数据的完整性;(6)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7)其他偏倚来源。

1.4 数据提取 所有检索文献导入EndNote X7进行筛重后,两位研究者按统一规范的评价方法独立筛选文献,如有分歧,则通过讨论决定或由第3位研究者协助解决。文献信息采集包括:文献的作者、发表年份、参与者例数、性别、年龄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量表评估数据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经同质性检验满足同质性(P>0.10,I2<50%)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不满足同质性(P≤0.10,I2>50%),又不能排除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并进行亚组敏感性分析;对于纳入文献可能产生的偏倚,采用漏斗图进行评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索及筛重后获得文献117篇,其中英文文献93篇,中文文献24篇。经阅读摘要、全文筛选,最终纳入10篇[6-15]。共纳入治疗组272例,对照组272例。其中2篇英文文献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8篇中文文献为随机对照研究。所纳入文献经质量评估均为中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研究基本特征、TMS参数及治疗方案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TMS参数及治疗方案

2.2 Meta分析结果 有2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满足同质性(P>0.10,I2=1%),结果显示rTMS联合康复治疗ASD患者效果优于单用康复治疗(OR=-1.57,95%CI:-2.14~-1.0 0,P<0.05)。6项研究提供了CARS评分比较,不满足同质性(P≤0.10,I2=73%),结果显示rTMS联合康复治疗ASD患者效果优于单用康复治疗,CA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6,95%CI:-1.50~-0.61,P<0.05)。8项研究提供了ABC评分比较,不满足同质性(P≤0.10,I2=85%),结果显示rTMS联合康复治疗ASD患者效果优于单用康复治疗,AB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95,95%CI:-1.46~-0.43,P<0.05)。4项研究提供了DQ评分比较,满足同质性(P>0.10,I2=0),结果显示rTMS联合康复治疗ASD患者效果优于单用康复治疗,D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4,95%CI:0.49~0.98,P<0.05),见图1。根据TMS的不同参数,分别比较各亚组治疗后评分情况,结果显示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层、高频、低频等不同参数的rTMS联合康复治疗ASD患者效果优于单用康复治疗(均P<0.05),见图2。

2.3 发表偏倚 纳入10篇文献中,8项结局指标为ABC评分的研究对称性较好,发表偏倚较低,而2项双盲对照研究,4项DQ评分研究及6项CARS评分的研究对称性稍差,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见图3。

3 讨论

ASD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ASD跟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辅助运动区及小脑等脑区密切相关,存在着GABA系统的兴奋/抑制失衡[16]。TMS通过穿透颅骨的磁场刺激,作用于大脑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根据刺激频率的不同,治疗效果可表现为兴奋性或抑制性。

本研究提示:TMS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AS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发育商水平,ABC、CARS优于单用康复训练治疗。TMS联合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SD患者的刻板行为及社交障碍[17]。既往研究提示,TMS可改善ASD患者在皮质层兴奋性/抑制性的失衡[18],也能提高患者脑功能缺陷、事件相关电位及认知测验上的表现[19]。

针对TMS不同的参数设置,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不同频率(高频或低频)的TMS治疗,对ASD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均存在有利影响;针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脑区进行刺激的TMS治疗,也有利于ASD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考虑到本研究纳入文献所限,在高频TMS治疗亚组的两篇文献中刺激的脑区分别为Broca区及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低频TMS治疗亚组纳入的5篇文献中刺激的脑区也不相同;针对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亚组纳入的3篇文献存在不同频率的参数。故本研究结果只能说明,TMS有助于ASD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但不能比较针对不同脑区,设置不同参数刺激的TMS治疗的优劣,还需进一步研究说明。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纳入的10篇文献中,由于各研究评价标准不一,异质性太大,而不足以得出确切结论,还需严格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进行验证;(2)纳入8篇中文文献对研究对象的纳入、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研究过程的盲法等质量关键点未做具体描述,质量较低,证据等级不高;(3)ASD患者的治疗更应关注其长期结局;虽然有研究报道了随访结局[10],但随访时间只有数月,还需关注TMS的长期影响;(4)由于所纳入文献中,只有少量研究报道了TMS所致的不良反应,故未能进行分析。尚需要开展更大样本、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支持。

猜你喜欢
同质性亚组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基于同质性审视的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研究
理性程度的异质性:基于理论与实践的考察
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