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饼病的识别与防控

2021-08-05 15:37湖南省植保植检站410006李耀明
湖南农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茶饼感病嫩叶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410006) 李耀明

一、为害与症状

茶饼病可直接影响茶叶产量。用病叶制成的茶易碎,味道苦涩且带腥味,从而影响茶叶品质。

茶饼病主要为害茶树嫩叶和新梢。嫩叶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黄色、淡红色半透明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表面光滑、有光泽、向下凹陷的圆斑,背面凸起,呈饼状,上生灰白色或红色粉末状物。病斑直径2~12毫米,叶上病斑多时,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大斑。后期病斑上粉末消失,凸起部分萎缩形成褐色枯斑,病斑边缘具有灰白色圈,病叶逐渐凋谢脱落。叶缘、叶脉感病,常使叶片扭曲呈畸形;嫩芽、幼果、叶柄感病,轻微时病部稍肿胀,严重时呈肿瘤状;嫩茎感病,常呈现鹅颈状弯曲肿大,受害部位易折或者导致上部芽叶枯死。

茶饼病病斑(正面)

茶饼病病斑(背面)

二、分布及发生规律

茶饼病在湖南省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湘北、湘西、湘南、湘中的山区茶园。低温高湿条件会促进茶饼病的发生,发病最适温度为15~20℃。一般在春茶期(4—5 月)和秋茶期(9—10 月)发病较重,在夏季高温干旱季节发病较轻;丘陵、平地的郁蔽茶园,多雨情况下发病重;多雾的高山、高湿凹地及露水不易干的茶园发病早而重;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通风不良的茶园发病重;大叶种茶比小叶种茶发病重。

三、综合防控

坚持“生态调控为基础,轻防轻控为原则,应急防控为辅助,区域统防统治为手段”的原则,维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一般在嫩叶发病率达到45%、老叶发病率处于10%~15%时进行防治,在4—5月或9—10月病害盛发前进行药剂预防。

1.植物检疫加强苗木检疫,防止茶饼病病菌通过茶苗调运传播。

2.农艺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培育健康种苗。从健康母株取枝条或采籽,扦插或播种后,加强苗圃监测,发现带病苗木应及时防治或销毁处理。③科学施肥。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增强树势,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发病期,每667平方米茶园根灌沼液肥500~1500千克;每667平方米幼龄茶园沟施有机肥1000~1200千克、投产茶园沟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④清洁茶园。勤除杂草,及时修剪,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茶园湿度;及时摘除感病的叶片和新梢,并带出茶园焚毁或填埋,防止再次侵染。⑤适时采摘。及时分批多次采摘鲜叶,尽量少留嫩梢、嫩叶,减少侵染源。⑥合理间作。在茶园中合理间作其他树木,增加茶园物种多样性,保持60%~65%的透光率。树冠大而茂盛的间作树,要及时修剪,保持茶园通风透光。在雨雾较多的茶区,应间作树冠小、树形直立的树木。⑦冬季封园。冬季清园后,每667平方米喷施石硫合剂300克或99%矿物油100~150倍液进行封园处理。

3.免疫诱抗3月上旬,每667平方米茶园喷施0.14%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3.5~7克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500~1000倍液,间隔7~10天,连续喷施2次,促进茶芽萌发,提高茶树抗病能力。

4.生物防治①矿物源农药。茶园采摘期可使用99%矿物油100~200倍液进行防治,间隔期为7天;非采摘期,可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②微生物源农药。茶饼病轻微发生时,可选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倍液或者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5.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茶饼病发生严重时,可使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00~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间隔期7~10天。化学农药需按照登记说明书使用或在植物保护部门的指导下使用。出口茶园使用化学农药,应根据茶叶出口国家的农药残留标准,选择用药。有机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

猜你喜欢
茶饼感病嫩叶
董长贵
白粉病对葡萄叶片光谱反射特征及叶片生理的影响*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烟蒜轮作对易感病烟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烤烟感病苗与健康苗根围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美国西瓜种质资源对白粉病 生理小种2WF的抗性筛选
泡茶品茗
平阳黄汤茶饼品质特点及加工工艺
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