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区深化建设食安“联创区”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2021-08-06 16:25曹丁丁刘尧刚季纯
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食安通州区共治

曹丁丁 刘尧刚 季纯

近年来,通州区坚持以社会共治为导向,以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为目标,大力推进“食安通州”联创区建设,助力食安城市创建工作。“联创区”建设有效地推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网格化发展,形成了联创联管、共建共享的基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打通了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規范“三要素”

建好基层联创阵地。

规范布局,织密网格。采取网格化治理模式,以每3-4个社区(村居)“抱团”的形式,按照“八个一”的标准,建设1个联创区,将大监管片区划分成64个网格,形成了小而精、精而强的监管网格。

规范组织,增强力量。每个联创区建立由各社区主要负责人、基层分局网格监管员、食品安全信息员、社区民警、社区城管队员等组成的联创区工作小组,在此基础上,各联创区增配1名食品安全专职协管员,形成了一支753人的食安联创队伍。制定监管责任清单、协管责任清单,与联创区工作人员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规范制度,保障运行。先后出台《“食安通州”联创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食安通州”联创区高质量运行的工作意见》。实行“一月一督查”工作机制,对运行不佳、工作落实不力的联创区开展工作质询。同时区政府制定“以奖代补”奖励政策,有效激发信息员、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创新“三支撑”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建立家宴管理信息网。研发通州区家宴管理系统,对全区农家宴、民间厨师等信息实时进行登记公示,进一步升级通州区家宴管理系统并开发手机移动应用端,全面纳入信息化指挥平台,为农家宴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延伸食品智慧监控网。在区市场监管信息化指挥中心的基础上,将视频监控向基层延伸,大力推进乡镇信息化指挥室建设。形成了以区指挥中心为主体、乡镇信息化指挥室为辅助的“1+14”一体化指挥研判体系,形成一道远程视频监控“天网”,倒逼主体落实主体责任。

完善食品检验检测网。区、镇两级联手,大力推进综检中心、乡镇快检、市场自检“三位一体”食品(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综检中心技术指导、统筹计划,镇街出人出场地,截至目前通州区共建成1个区级综合检验检测中心、14个基层分局食品快检室、42个镇村食用农产品快检室、20个农贸市场快检室,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农村食品快速检测网,拥有食用农产品农残和28个食品快检参数的检测能力。

强化“三联动”

推进基层共治格局

部门联管,压实属地责任。借助各村(居)社会综治网格,逐步将小作坊、小超市、小杂食店日常监管、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纳入联创区工作范围,组织街道、村居、市场监管、公安、城管、农村农业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强化监管责任与属地责任的深度融合,落实食品安全治理责任。

专家联训,提升管理能力。聘请食品安全专家,以农村地区重点、高风险的“两大、三小”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对联创区监管员、信息员、协管员、食安助理开展现场检查教学、实战模拟练习,有效提升了联创人员食品安全工作能力。

社会联督,实现有益补充。加强社会监督,在城区试点,组建一支由镇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志愿者、义工、食品经营主体党员等参加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公益队伍,不定期开展督查活动,对联创区工作形成有益补充,推动形成了联创联管、共建共享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下一步通州区将继续探索发展“联创区”功效,进一步夯实联创联管、共建共享的基层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猜你喜欢
食安通州区共治
“食安封签”来了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多元共治”乐融融
协同治理理论下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共治措施分析
上海市投放7540万张“食安封签”
桃花正艳 授粉正忙
汪毅毅作品
狐狸的把戏(续编三)
狐狸的把戏(续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