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改革

2021-08-06 06:18郭云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3期
关键词:OBE理念教学改革

[摘 要] 基于OBE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评价及持续改进等方面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社会安全责任感等核心能力和素质的教学目标,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安全知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改革;OBE理念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山西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平台下国学经典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2017ZSSZ004)

[作者简介] 郭云霞(1973—),女,山西晋中人,博士,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3-0173-04    [收稿日期] 2021-03-08

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一直是高校发展的普遍共识。通过文献查阅,输入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近十年来不完全查询结果显示,有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达1.1万之多,尤其在2015年后平均每年研究成果达1000多项,由此说明该问题的突出性和重要性。学者们多数关注的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安全教育管理方法与模式的探讨等方面。然而,有关“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研究成果仅为前者的10%不足,且主要研究的是互联网+模式下“线上线下”[1]、混合模式[2]、体验式[3,4]等教学方式的改进和课程思政的融合等方面。但从该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设计,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研究鲜有探究。本文即引入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以成果导向为驱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探索。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规模和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扩大,校园逐渐趋于社会化,校园内外环境也日益复杂化,加之互联网隐形违法犯罪问题的加剧,使得校园安全风险无形加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学生宿舍投毒案、校园火灾事故、学生自杀、校园欺凌、校园贷等各类安全事故频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校园的安全稳定问题令人担忧。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安全问题,并在《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明确规定了高校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职责、权利和义务,“高等学校应将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规划和建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育教学体系,对保证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在校大学生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现状

当前,各大高校普遍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作为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表示重视,将其纳入必修课程,从16学时到32学时不等,除课堂理论讲授外,还增加实践学时。然而,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学实际效果来看,不尽人意,该课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建设方面,存在“重形式、轻效果;喊口号、不作为”的现象。陈贵兵[5]对17所高校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三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现安全教育课‘进课堂的不到60%,‘进教材的不到40%,‘进学分的只有10%左右”。而作为必修课开设该课程的高校,基本集中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并在16~24学时内完成所有安全教育内容。授课内容主要是简单介绍一些安全常识,授课时间基本被安排在晚上,授课形式为3~4个班、约150人左右的大班制。有人甚至认为,安全教育是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是保卫部门的事,或是开几次班会、讲座或演练活动就行,无须列入教學计划。种种实际现状,说明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从根本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

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学生,其最终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安全知识,促使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不断提高,同时能够预判和避免风险,或在发生危险时,具有处置突发事情、复杂事务的技能。然而,当前教师讲授该课程时,基本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列举的案例滞后甚至几年不更新,更没有按照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实际需求、年级、专业、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6],没有从教学目标达成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三)课程性质定位不准确

该课程,虽被很多高校定性为公共必修课或考查课,但片面强调课程纯理论性,认为其属于通识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程。安全教育课被粗放式地安置在课堂内,影响了授课教师对课程性质的判断和把握,限制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思维方式,弱化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匮乏

该课程的教学资源较少。首先,师资力量薄弱,授课教师多数为辅导员、安保部门人员或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基本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在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方面达不到专业化水平。其次,授课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没有规范的教材,有的是本校收集资料编写教材,有的甚至都不配发教材,而是印制一些安全常识小册子让学生自学[6],有的高校以自身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第三,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基本采用大班制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有的授课教师从头到尾读PPT或教材,或是播放视频,而很少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知识的灵活讲解,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缺乏亲和力。

猜你喜欢
OBE理念教学改革
基于OBE的软件类课程混合教学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OBE理念下高职教师成长机制的评价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