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安徽省中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2021-08-06 04:49范凌马晓春张俊江高前宝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米质农艺性状生育期

范凌 马晓春 张俊江 高前宝

摘要 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在安徽省中粳稻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安徽省中粳稻区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于2017年开展安徽省中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分析2017—2019年阶段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赛粳618、淮119、赛粳730、信粳糯638这4个品种产量及综合表现突出,适宜在安徽省中粳稻区示范推广种植。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米质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3-0031-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3.00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mparative Test of New Medium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17 to 2019

FAN Ling, MA Xiao chun, ZHANG Jun jiang et al

(Anhui Longping High Tech(Xinqiao) Seed Industry Co.,Ltd.,Hefei, Anhui 230088)

Abstract The study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high yield, stable yield, adaptability, resistance, rice quality and other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new rice varieties in the medium japonica rice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new rice varieties in the medium  japonica  rice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The comparative test of new varieties of medium japonica rice in Anhui Province in 2017 was carried ou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phase test in 2017-201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an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Saijing 618, Huai119, Saijing 730 and Xinjingnuo 638 were outstanding,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demonstration and planting in medium japonica rice area of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 Rice;New variety;Growth period;Agronomic traits;Yield;Resistance;Rice quality

水稻是我國的重要粮食作物,2019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2 967万hm2,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56%,产量20 957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31.57%。安徽省水稻种植面积251万hm2,总产1 630万t左右,分别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4.43%和总产的40.21%[1]。其中粳稻种植面积近70万hm2,总产约500万t。粳稻作为安徽稻区重要的水稻种植类型之一,其种植品种主要为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引进品种[2]。因此,培育和筛选适宜安徽省种植的自主选育品种是发展推广安徽省粳稻生产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2017—2019年品种示范筛选试验,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在安徽省中粳稻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米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安徽省中粳稻区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17年试验品种:隆粳糯16、隆粳99、隆嘉粳928、赛粳618、赛粳638、信粳668、隆嘉粳6号、信粳669、赛粳糯1号、隆糯2号、科玉糯18、科玉早1号,以武运粳27(CK)为对照。

2018年试验品种:隆嘉粳928、赛粳618、赛粳糯1号、信粳669、科玉早1号、隆粳糯19、隆糯3号、信粳糯638、W048、赛粳730、淮119,以武运粳27(CK)为对照。

2019年试验品种:淮119、赛粳730、信粳糯638、隆粳糯319、赛香粳816、W060、W062、金丰糯、隆香糯5号、晶粳糯96、赛粳168、扬粳5118,以武运粳27(CK)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2017、2018和2019年在安徽中粳稻区分别设置7个试验点,分布在全省中粳稻区,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 m2,所有品种同期播种、移栽,施肥水平中等偏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3-4]。

抗性鉴定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负责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抗性鉴定。鉴定地点:稻瘟病、白叶枯病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网室;稻曲病在金寨、潜山、太平。鉴定方法:稻瘟病为人工接种(感病对照品种为原丰早、WH26、长粳糯2号);白叶枯病为人工接种(感病对照品种为金刚30);稻曲病为自然诱发。稻瘟病综合指数(级)=叶瘟级×25%+穗瘟发病率级×25%+穗瘟损失率级×50%。米质检测由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负责检测分析[5-6]。米质评价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分优质1级、优质2级、优质3级,未达到优质级的品种米质均为普通级。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与统计分析[7]。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由表1可知,2017—2019年对照武运粳27(CK)产量处于中下水平,分别为8 228.10、8 899.05和9 632.86 kg/hm2,分别居12、8和10位。3年试验中,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2017年试验中,产量表现较高的品种有赛粳糯1号、科玉早1号、赛粳618、隆嘉粳928、信粳669和信粳668,产量居前6位,平均产量为8 623.20~8 937.75 kg/hm2,比对照武运粳27(CK)增产4.80%~8.62%,达极显著水平差异;产量表现中等的品种有科玉糯18、隆粳99、隆糯2号、隆嘉粳6号和赛粳638,平均产量为8 358.60~8 541.60 kg/hm2,比对照武运粳27(CK)增产1.59%~3.81%,增产幅度较小;减产的仅有隆粳

2018年试验中,产量表现较高的品种有淮119、隆糯3號、赛粳618、隆粳糯19、W048、信粳糯638和赛粳730,产量居前7位,平均产量为9 326.05~9 831.64 kg/hm2,比对照武运粳27(CK)增产4.80%~10.48%,达极显著水平差异;减产的有科玉早1号、赛粳糯1号、信粳669和隆嘉粳928,其中信粳669和隆嘉粳928减产幅度较大,比对照武运粳27(CK)分别减产5.10%和6.43%,达极显著水平差异。

2019年试验中,产量表现较高的品种有扬粳5118、隆粳糯319、淮119、W060、赛粳730、金丰糯和信粳糯638,产量居前7位,平均产量为10 204.64~10 511.79 kg/hm2,比对照武运粳27(CK)增产5.94%~9.12%,达极显著水平差异;产量表现中等的品种有W062和隆香糯5号,平均产量分别为9 957.14和9 904.64 kg/hm2,比对照武运粳27(CK)分别增产3.37%和2.82%,增产幅度较小;减产的有晶粳糯96、赛粳168和赛香粳816,其中赛香粳816减产幅度较大,比对照武运粳27(CK)减产10.65%,达极显著水平差异。

2.2 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2017年试验中参试品种生育期为144.4~154.3 d,对照品种武运粳27(CK)生育期为147.9 d。科玉早1号的生育期最短,为144.4 d,比对照短3.4 d;隆嘉粳928的生育期最长,为154.3 d,比对照长6.4 d。赛粳638的有效穗最低,为256.5万穗/hm2;隆粳糯16的有效穗最高,为313.5万穗/hm2。隆粳99的株高最低,为87.8 cm;赛粳糯1号的株高最高,为104.4 cm。隆粳糯16的穗长最短,为15.2 cm;信粳669的穗长最长,为18.0 cm。赛粳618的每穗总粒数最少,为129.5粒;隆嘉粳6号的每穗总粒数最多,为162.9粒。隆粳糯16的每穗实粒数最少,为108.3粒;隆嘉粳928的每穗实粒数最多,为137.2粒。隆粳糯16的结实率最低,为81.8%;赛粳糯1号的结实率最高,为89.8%。隆嘉粳6号的千粒重最小,为24.5 g;赛粳638的千粒重最大,为28.4 g。

2018年试验中参试品种生育期为135.9~154.7 d,对照品种武运粳27(CK)生育期为145.3 d。科玉早1号的生育期最短,为135.9 d,比对照短9.4 d;隆糯3号的生育期最长,为154.7 d,比对照长9.4 d。赛粳糯1号的有效穗最低,为279.7万穗/hm2;科玉早1号的有效穗最高,为349.3万穗/hm2。科玉早1号的株高最低,为86.9 cm;淮119的株高最高,为103.9 cm。隆嘉粳928的穗长最短,为14.2 cm;赛粳糯1号的穗长最长,为16.8 cm。科玉早1号的每穗总粒数最少,为113.0粒;赛粳糯1号的每穗总粒数最多,为151.8粒。科玉早1号的每穗实粒数最少,为99.4粒;赛粳糯1号的每穗实粒数最多,为136.3粒。赛粳730的结实率最低,为86.0%;淮119的结实率最高,为92.0%。赛粳730的千粒重最小,为23.6 g;隆粳糯19的千粒重最大,为28.4 g。

49卷13期范 凌等 2017—2019年安徽省中粳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2019年试验中参试品种生育期为140.0~149.1 d,对照品种武运粳27(CK)生育期为144.7 d。隆粳糯319和赛粳730的生育期最短,为140.0 d,比对照短4.7 d;隆香糯5号的生育期最长,为149.1 d,比对照长4.4 d。晶粳糯96的有效穗最低,为299.0万穗/hm2;赛粳730的有效穗最高,为342.1万穗/hm2。赛香粳816的株高最低,为85.1 cm;隆香糯5号的株高最高,为105.1 cm。赛香粳816的穗长最短,为15.4 cm;W062的穗长最长,为18.3 cm。赛香粳816的每穗总粒数最少,为135.9粒;W062的每穗总粒数最多,为182.7粒。赛香粳816的每穗实粒数最少,为117.8粒;W062的每穗实粒数最多,为161.2粒。赛香粳816的结实率最低,为86.7%;淮119的结实率最高,为92.5%。W062的千粒重最小,为24.7 g;晶粳糯96的千粒重最大,为28.4 g。

2.3 抗性

由表3可知,2017年对照品种武运粳27(CK)感稻瘟病、中感稻曲病、中感白叶枯病。参试品种中,赛粳618、信粳668为中抗稻瘟病,赛粳糯1号、科玉早1号、隆嘉粳928、信粳669、隆嘉粳6号为中感稻瘟病,隆粳99、赛粳638、隆粳糯16为感稻瘟病,科玉糯18、隆糯2号为高感稻瘟病。赛粳糯1号、科玉早1号、赛粳618、信粳669、信粳668、隆粳99、隆糯2号、赛粳638、隆粳糯16为中感稻曲病,隆嘉粳928、科玉糯18为感稻曲病,隆嘉粳6号为高感稻曲病。赛粳糯1号、科玉早1号、赛粳618、隆嘉粳928、信粳669、信粳668、科玉糯18、隆粳99、隆糯2号、赛粳638为中感白叶枯病,隆嘉粳6号、隆粳糯16为感白叶枯病。

2018年对照品种武运粳27(CK)感稻瘟病、感稻曲病、中感白叶枯病。参试品种中,隆嘉粳928为中抗稻瘟病,淮119、隆糯3号、赛粳618、隆粳糯19、信粳糯638、赛粳730为中感稻瘟病,W048、科玉早1号、赛粳糯1号、信粳669为感稻瘟病。赛粳糯1号为抗稻曲病,淮119、隆粳糯19、信粳糯638、赛粳730、科玉早1号为中抗稻曲病,隆糯3号、W048、隆嘉粳928为中感稻曲病,赛粳618、信粳669为感稻曲病。赛粳618为中抗白叶枯病,淮119、隆糯3号、W048、信粳糯638、赛粳730、科玉早1号、赛粳糯1号、信粳669、隆嘉粳928为中感白叶枯病,隆粳糯19为感白叶枯病。

2019年对照品种武运粳27(CK)感稻瘟病、感稻曲病、感白叶枯病。参试品种中,隆粳糯319、W060、W062为中抗稻瘟病,扬粳5118、淮119、赛粳730、金丰糯、信粳糯638、隆香糯5号、赛粳168、赛香粳816为中感稻瘟病,晶粳糯96为感稻瘟病。赛粳730、信粳糯638为抗稻曲病,隆粳糯319、金丰糯、晶粳糯96、赛粳168、赛香粳816为中抗稻曲病,扬粳5118、淮119、W060为中感稻曲病,隆香糯5号为感稻曲病,W062为高感稻曲病。扬粳5118、赛粳730、金丰糯、信粳糯638、隆香糯5号、赛粳168为中感白叶枯病,隆粳糯319、淮119、W060、W062、晶粳糯96、赛香粳816为感白叶枯病。

2.4 米质

由表4可知,根据农业行业标准《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2017年试验中,对照品种武運粳27(CK)为普通级,参试品种中隆嘉粳928为优质3级,其他品种皆为普通级。2018年试验中,对照品种武运粳27(CK)为普通级,参试品种中隆嘉粳928为优质2级,淮119、W048为优质3级,其他品种皆为普通级。2019年试验中,对照品种武运粳27(CK)为普通级,参试品种中W060、赛粳168、赛香粳816为优质3级,其他品种皆为普通级。

3 结论与讨论

安徽省是我国推行“籼改粳”的重点区域之一,其粳稻生产存在科技水平低、品种落后等主要问题[8]。然而,安徽省粳稻生产潜力巨大,从面积上分析,全省沿淮、沿江及江淮东南部区域可作为粳稻生产主体区域;从单产上分析,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品种的更新和稻作技术的进步,粳稻单产至少可以再提高15%~20%[9]。近些年由于国家和各省相继开通品种审定通道,即企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新品种不断涌现,企业推广新品种和农民选择新品种更要谨慎。在选择品种时要综合考虑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同时也要考虑品种的生育期、抗性、米质[10]。该试验结果表明,综合2017—2019年参试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抗性、米质。赛粳618在2017—2018年试验中连续2年综合表现突出,淮119、赛粳730、信粳糯638则在2018—2019年试验中连续2年综合表现突出,基于综合表现上述4个品种适宜在安徽省中粳稻区示范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2] 邹禹,占新春,程从新,等.安徽省粳稻生产与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9):26-28,32.

[3] 马晓春,章忠贵,张俊江,等.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安两优989[J].杂交水稻,2021,36(2):124-126.

[4] 张俊江,马晓春,陈满元,等.杂交水稻品种安两优586的选育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1-23.

[5] 张俊江,陈满元,马晓春,等.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310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9):33-35.

[6] 马春林,马晓春,张俊江,等.2018-2019年安徽省中籼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1(7):29-32,41.

[7] 马晓春,张俊江,范凌,等.长江中下游稻区麦茬籼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种业,2021(4):66-71.

[8] 马春林,马晓春,李飞,等.粳稻品种赛粳16的选育[J].中国种业,2021(3):78-79.

[9] 习敏,吴文革,陈刚,等.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籼改粳发展潜力分析[J].中国稻米,2018,24(2):70-75.

[10] 范凌,马晓春,张俊江,等.杂交水稻新品种F两优1252的选育及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21(4):221-223.

猜你喜欢
米质农艺性状生育期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百泰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北方粳稻米质的影响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2013-2014年度二二二团冬小麦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