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畲族民歌“双音”唱法解析

2021-08-07 09:02李培培
魅力中国 2021年21期
关键词:假声畲族唱法

李培培

(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馆,浙江 丽水 323500)

前言

畲族是在中国东南部山区较为古老的一个民族,虽然畲族人口较少,但散居分布的地域比较广,他们带着原有的畲族文化入迁,在原有的文化上创造出新的文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创造都能出彩。“双音”唱法是宁德畲族地区所特有的一种二声部演唱方法,在整个畲族民歌中是独树一帜的。

一、福建宁德畲族民歌的概况

(一)宁德畲族民歌的起源

闽东宁德地区是畲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2%,而在宁德市居住的就有49%,但畲族并非宁德本地的土著民族,他们是从原居住地闽、粤、赣三省结合部迁徙到闽东宁德、浙江南部山区等现居住地。清朝顺治年间,为平定台湾,政府颁布了沿海迁界,又称迁海令,在行令期间闽东沿海一片凋敝民生。后来康熙年间,收复台湾,换来了沿海展界,闽东地区召集“流民”(流动人口)复垦荒地,这为畲族入迁提供了好机会。大量入迁闽东地区的畲族人加入了对闽东开发的队伍中,为复垦荒地付出了艰辛和努力,这为畲族人民在闽东的地位奠定了基础,雍正年间,政府把畲族人民编入户口。

在唐朝、明朝、清朝都有畲族迁入宁德地区,分别是2 支、30 支、42 支。经过历史的变迁,由于居住地的不同,在不同地区的畲族文化渐渐地发生了变化,而更多的是在厚实的文化底蕴中创造新的文化。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蕉城区猴盾村位于蕉城与福安交界处,是闽东著名的纯畲族聚居区,距今已有400 多年的历史,这里民风淳朴,至今保留着部分富有高价值的畲族文化遗产,如畲族民歌的“双音”唱法,它可以称为畲族的“多旋律”民歌,其最大的特点是有两个声部。

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为丘陵地貌,坡缓岭峻,是典型的南方地貌。查阅很多资料,都没有明确的说明宁德的畲族能产生“多声部”唱法的原因,这一块空缺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希望有学者能对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补充说明宁德“双音”唱法出现的原因。

二、宁德畲族民歌“多声部”唱法——“双音”

“双音”唱法顾名思义是指有两个声部的演唱方法。“多声部的民歌唱法主要是在群体歌唱中偶然形成的,例如劳动动作或音准控制的不一致等。后来,逐渐发展为自觉的多声部意识,并在各民族中形成了不同的织体结构和不同的美感”。1所谓“多声部”,是指几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旋律性声部在同一时间内纵向结合发展的一种音乐组织方式。一直以来,学术界认为中国的民歌不存在多声部旋律,我国的民歌也多以单声部的形式出现,但在贵州地区出现的侗族大歌、布依族大(小)歌等民歌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所以这是学术界的一个争议。

(一)“双音”唱法解析

“双音”是畲族民歌中多声部旋律唱法之一,蓝雪菲老师在《畲族音乐的形式》一文中提到:“它第一次见于记载,是以“双音”,即“带有轮唱性质的二声部”的别称解释,如1958 年《畲族文艺调查》:“‘双音’(双条落):记谱8 首,录音30 首”。2

查阅资料得出“双音”唱法是一种“带有轮唱性质的“二声部”唱法。“最初是男女两个人唱(一男一女),开头一前一后唱,后者可在前者开始两个字或四个字后加入演唱,要与前者唱相同的歌词,而旋律与节奏同上声部相近却拥有不完全相同的曲调,发展到现在,演唱时可以是3 人(一男两女或一女两男),也可以是4 人(两男两女),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4 人。歌曲结尾要求同收,允许不同起;关于“双音”节奏有两种:一是节奏较为紧凑,律动性较强;二是节奏较为宽松的拉长音。相较而言,第二种较能清晰的听出两声部的结合。

1.“双音”唱法的基本唱腔

假声是民歌演唱中最大的一个特点,畲族民歌假声的运用,追求一种古朴、安静、清丽的感觉,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歌唱方式。畲族民歌的基本唱腔共有三种:一是真声,畲族人称之为“平讲调”。歌唱时音区较低,接近平时说话,歌唱位置较低、气息较浅、声音集中在喉头区部分,声带较为松弛,声音显得比较“发白”,缺少感情色彩,多是年纪大的老人或是私下学唱时所用的;二是假声,畲族人称之为“假声唱”。假声唱即专业声乐中假声运用,音区比平讲唱提高了四、五度,通过有意识的控制部分声带来发声,音色比较丰富,声音要柔要高,因地理环境的原因,用假声唱可以传的更远更清楚,具有一定的穿透力;三是真假声混合,畲族人称之为“放高音”。而“放高音”在声乐专业中相当于真假交替,在高音上不去的时候运用假声,低音下不来的时候用真声,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巧性,所以能够真正掌握其技巧之人少之又少。这三种唱法中,属假声运用最为常见,而且畲族人民对其发声运用十分自如。

2.“双音”唱法的曲式构成

畲族“双音”从两声部组合情况可以分为几种复调类型:支声式、和声式、接应式和模仿式复调四类。支声式是两个声部同时演唱同一首歌,及其变体后的旋律,各对应分支的两个声部之间,都是和弦音程,这是畲族“双音”中最为基本的形式之一;和音式是另一种较为基本的音乐形式,两个声部的节奏基本上相同,旋律除了终止式相同之外其余旋律基本不同,因此构成多种不同的音程关系,从而增强了音乐中形象的对比性和音响的厚度,它的两个声部有较强的独立性、曲调性和较为鲜明的音乐形象,使音乐色彩趋于多样性;接应式则产生于对唱双方之间,一方先唱,另一方紧接着,相互交接时形成的声部叠置,两个声部对唱之间所形成的;由同一旋律及其变体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的模仿式复调,在畲族“双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有多种不同样式。两个声部之间曲调与曲调的横的关系看,分为严格模仿和自由模仿,从两个声部之间纵的关系看,有同度模仿、八度模仿、四度模仿、五度模仿和其他自由移位模仿等。

综上所述,畲族“双音”唱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复调特点。第一,音乐形式比较统一,有对比,以同一音乐形象为基础,以多种复调方式来丰富和补充基本曲式;第二,声部之间的横向与纵向方面去看关系,是以不同的唱法所形成的变奏形式为基础,并创造了多种不同的变奏手法:支声系变奏、移位式变奏及自由式变奏,每个演唱者拥有不同的音域、音区、为解决演唱者唱起来感觉“吃力”、“拗口”的唱法。因此,在男、女之间对唱时,有八度、四度、五度的关系,也有同度的关系等,为了追求音乐形式的丰富和变化,就如畲族人民所说:“唱起双音来,感到很有变化,很有味道”,多种形式的结合,确实给音乐内容的表现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色彩和厚实的立体感;第三,节奏关系。从声部之间横的关系看,既统一,又有变化;从纵的关系看,有对比,又有统一,不同的节奏交错,丰富与补充了音乐内容的陈述;第四,两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以协和音程为主,也有二度,七度的结合,较为突出的特点是终止音几乎没有例外的都在高音上。

(二)“双音”与“双条落”的异同

“双音”在《畲族文艺调查报告》中的记载是把“双音”等同于“双条落”来解释,后来学术界都沿用了这种解释。但在研究调查渐渐深入后,有资料显示个别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阐述:如认为“双条落”名称来源的基本依据是以一问一答双条歌词为一段落的双音演唱;认为它可能是“双调乐”的“谐音”翻译失误”等。

那么,“双条落”和“双音的异同在什么地方?基本了解了什么是“双音”唱法后,再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双条落”。在《畲族音乐的形式》一文中,原作者提到在她采访宁德著名的畲族歌师傅蓝霖德先生时,他向作者举了例子:如对唱的双方都以十二月《时节歌》为题,按一般的唱法,当以四句歌词为一“条”来唱一个月的时节内容,十二月则需唱十二“条”。然优秀歌手可将一月头和二月尾这八句两“条”歌浓缩在四句一“条”的歌词中,弱势的一方则仍以四句一“条”唱第一个月的时节内容。当优秀歌手唱到十一月和十二月的第六“条”歌时,弱势的一方仍只唱到六月,这就是“双条落”,即对歌中优秀歌手对于弱势的一方所采取的以双“条”让一“条”的歌唱方式,是对唱双方在各自所唱的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质量的一种相对性称谓。当然,优秀歌手在“倍速”唱完十二月内容之后,还可接唱同为十二月时节内容的另一首歌,以更加充分展示他的“肚才”。蓝霖德曾向原作者提供关于“双条落”的旁证资料,如“娘嘴好像鲤鱼嘴,一句未好一句来,你娘会唱双条落,我郎半句也难回”3。这句话描述的就是“双条落”的演唱方式。

在笔者走访蓝陈启大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歌王]传承人)时,蓝大娘没有确定的说“双音”与“双条落”的定义与区别,称不知道“双音”应如何解释。而关于“双条落”也是如蓝霖德先生一般举例来说明。而蓝大妈则说的是唱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唱一首(一首四句,四句称一“条”),共十二首,现在为了节省时间,将歌曲缩短,以四个时辰为一首,十二个时辰便为三首。还说了《时节歌》、《十二生肖》也可以缩短为三首。

从蓝霖德先生举的例子来分析,说明了“双条落”与“双音”无关,对以一问一答对答关系的双条歌词为一段落的观点持否定意见。其实,从“双音”与“双条落”的解释便可以看出两个术语的不同之处,对于两个拥有不同含义解释的术语来说,是不能说它们是完全等义的。

随着对“双音”和“双条落”这个课题的探讨,使笔者更加了解“双音”唱法,在此同时,笔者认为“双条落”或许是“双音”中的一个支系。在本文中提到“双音”有四种复调类型,其中有一类型是对唱双方一方先唱,另一方紧接着,相互交接时形成的声部叠置,两个声部对唱之间所形成的接应式复调与“双条落”的对唱形式相类似。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现在只能提出个人见解,并不能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但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逐渐去论证它。

关于“双条落”的记载甚少,绝大部分都是把“双条落”等同于“双音”来解释,现在有许多学者加入到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中,阐述自己的看法,提出异议,有争议才有发展。在畲族民歌“双音”与“双条落”的问题上,从蓝霖德先生和蓝陈启大娘在畲歌的艺术造诣来说,他们举的例子不容忽视,至少说明把“双音”等义于“双条落”的观点是存有异议的,这就给学术界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需要更多的学者倾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挖掘,来弥补畲歌“双条落”这一片空白。

“双音”与“双条落”演唱时虽然没有严格规定时间与场合,但必须在畲族唱歌的季节里,即从农历八月十五起至翌年三月份初为止。尤其是在传统的重大节日里例如:三月三、九月九等,畲家人有以歌当话的热情、以歌言情的直率,在这段特殊的时间,举行上百场盛大的盘歌会,这些节日都是欣赏“双音”与“双条落”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三)“双音”和“双条落”歌曲的谱例分析

从例一的谱例来看,《十字歌》是由男女两个声部组成,二声部之间有四、五度平行式进行演唱,也解决了男女声部歌唱时的音域问题,表现了歌手对音乐形式变化和发展后审美要求。两个声部的歌词是一致的,而声部之间的旋律却基本上是不同的,一般以一条为基本段式,每个段式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一个乐句有两句歌词,演唱时以不同的时间先后出现,形成了“卡农式”的轮唱。而从节奏上看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有少部分地方做了变化,拍子比较复杂,由7/8、5/8、8/8、4/8 四个节奏类型组成,在演唱上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在演唱时,女声部一般用自身的嗓音演唱即用真声“平讲调”来唱,音区较低,气息比较浅;男声部用“假声唱”的方法来演唱,声音音域比女声部提高了四、五度,这样两个声部的组合便可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例一.

从例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问一答的形式,问的为一条,答的为一条,组成了两个段式。形成对唱的形式,一人先唱第一条,后者接着唱第二条,是一首女生二重唱。歌词有的资料记载第一声部是:正月时节是新年,谁人过了火焰山?谁人破了十八洞?谁人取经上西天?不同于第二声部。在节奏上也是复杂的,由5/8、6/8、4/8 三个节奏类型组成的,上下声部的音程基本上是相同的,在拍子上做了一定的变化,改变音符的时值,使得声部在演唱时形成此起彼伏的旋律特点。

例二.

从上述的例子中看出畲族民歌的节奏是十分的复杂的,它的音乐以散板居多,散板中常伴有连续刴字,乐句尾音自由延长的特点。即一字一音。逢句逗,疏散或顿逗,节律形态有一字一音的“平进型”,先紧后宽的“紧宽型”,先宽后紧的“宽紧型”,叫较富有抒情性的“平进型”,旋律由各自然社区在演唱时,乐句内容的节奏宽紧对比处理,衬词的位置安排由所强的音级,以及乐句的中音则不尽相同,基本上一首简单的歌曲都是由各种不同的拍子组成的,听起来欢快而又悠长。

三、“双音”唱法的欣赏与存在价值

“双音”歌曲犹如侗族大歌般优美、动听,却比侗族大歌更加清丽、恬静。装饰音一般用在倚音前,风格多质朴清新,像故事一般娓娓道来。畲族的“双音”在声音上有较明亮的色彩和较强的穿透力,虽然纤细却也结实,只是不够深厚饱满。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讲究畲语押韵,由于畲语翻译成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失意,使意思在歌词上不能很好地体现。在畲族的各种传统节日上会有很多歌,在传统的畲族婚礼上,由伴娘赤郎对上一晚的歌,歌词间夹杂着“哩、啰、啊、依、勒”等透着内心喜悦的衬词,即使听众听不懂歌唱的内容,但情感依然会被这热情、激动的音乐所感染。

“双音”之所以被称为“活化石”,是因为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一)人文价值

“双音”歌曲取材于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其内容多是唱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传统文化,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的欢迎。双音除了内容丰富外,对歌手、听众也有“严格”的要求,只有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对音律有一定认识的人才能唱出好的“双音”,这促使了当地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还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二)艺术价值

畲族“双音”唱法的发现,也为研究我国是否存在多声部音乐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论证。在中国音乐史中,常见的民歌只有单声部,而畲族却拥有多声部民歌“双音”,在其他少数民族民歌中,类似畲族“双音”这样具有音乐复调性质的民歌是实属罕见。“双音”拥有丰富的内容和特征,是畲族民歌中的奇葩、畲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珍宝,也是中国畲族民歌中唯一幸存的畲族二声部民歌歌种。

结语

“双音”不仅作为畲族民歌中的独树一帜,还用它独特的形式展示着畲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同的一面,不仅丰富了畲族民歌的内涵、形式,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民歌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课题的探讨中,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水平的局限,暂时还不能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但希望本文是笔者对畲族民歌研究的一个起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论证自己的观点和发掘更多独特的畲族音乐。

猜你喜欢
假声畲族唱法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男教师假声示范在女生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假声位置真声唱的运用及分析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