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状态在安全感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2021-08-09 10:22常高峰马欣荣张月兰张瑞莉郭雨墨周永玲徐学兵
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医务人员量表

江 洪 常高峰 马欣荣 马 军 张月兰 张瑞莉 郭雨墨 周永玲 徐学兵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在我国武汉市暴发,并很快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蔓延。此次疫情呈现出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以及院内传播和医务人员感染的特点[1,2]。为了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量医务人员主动请缨,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一线医务人员由于面临极大的工作负荷和被感染的风险,心理压力较大,长时间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应激反应[3],使得医务人员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群体[4,5]。相关研究通过对武汉市参加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医务人员进行访谈发现,大部分被访谈医务人员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经验较少,工作中缺乏安全感[6]。安全感是个体对未来风险的预感,以及在应对这些风险时的心理感受,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7~9]。当个体安全感受到影响时便会出现消极怠工等一系列负性情绪,甚至产生职业倦怠[10,11]。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援湖北省一线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期间的职业倦怠以及与安全感和心理状态的关系,为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针对性的参考意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利用问卷星平台(https://www.wjx.cn /),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参与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人员纳入标准:(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参与支援湖北省一线工作;(2)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3)一线工作时间大于2周,自愿参与本研究。每名被调查对象只能填写1份问卷,所填写问卷均为匿名提交,所有被调查医务人员均获得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宁夏精神卫生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0-KJJ-01),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2000032455)。本研究共计190名医务人员参与问卷调查,删除填写不完整问卷,有效问卷176份,问卷有效率为92.63%。其中男59名(33.52%),女117名(66.48%);平均年龄36岁;大专以下学历7名(3.98%),大专及本科学历165名(93.75%),本科以上学历4名(2.27%);临床医生48名(27.27%),护理人员102名(57.96%),其他医技、管理、感控等人员26名(14.77%)。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安全感量表(SQ)[7]该量表从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两个维度评估个体的安全感受,每个维度包含8个条目,采用5级记分法(1~5分),每个维度所有条目得分之和即为该维度得分,得分越高安全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4,内部一致性好。

1.2.1.2 抑郁自评量表(SDS)[12]该量表为抑郁状态严重程度自评量表,包含20个条目,采用4级记分法(1~4分)。所有条目得分之和为总粗分,总粗分与1.25乘积的整数部分为标准总分,标准总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分为抑郁状态,标准总分越高则抑郁状态越明显。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5,内部一致性好。

1.2.1.3 焦虑自评量表(SAS)[12]该量表为焦虑状态严重程度自评量表,包含20个条目,采用4级记分法(1~4分),所有条目得分之和为总粗分,总粗分与 1.25 乘积的整数部分为标准总分,标准总分的分界值为 50 分,≥50分为焦虑状态,标准总分越高则焦虑状态越明显。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 0.798,内部一致性较好。

1.2.1.4 职业倦怠量表(MBI-GS)[13]该量表从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对个体职业倦怠水平进行评估,其中成就感低落为反向计分。包含15个条目,所有条目均采用0~6分记分法,<3分说明职业倦怠处于较低水平,3~5分说明职业倦怠处于比较严重的水平,>5分说明职业倦怠处于非常严重水平。本研究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14、0.934和0.978,内部一致性好。

1.2.2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7.0和AMO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应用SPSS 17.0对被调查一线医务人员的各测量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Harman单因子检验,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变量各维度间的相关性,利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分析本研究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应用AMOS 1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一线医务人员安全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以及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对其影响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心理状态在安全感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随机抽样次数设置为5 000次,在95%可信区间下,选择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法进行取样,检验水准设置为α=0.05。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通过Harman单因子检验看出,未旋转后的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4.15%,低于40%,说明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MBI-GS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落得分均小于3分,职业倦怠处于较低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焦虑与抑郁总分呈正相关(P<0.01);焦虑、抑郁总分与MBI-GS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落均呈正相关,与SQ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均呈负相关(P<0.01);SQ人际安全感与确定控制感呈正相关(P<0.01);SQ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与MBI-GS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低落均呈负相关(P<0.01);MBI-GS情绪衰竭与去个性化呈正相关(P<0.01);去个性化与成就感低落呈正相关(P<0.05)。见表1。

表1 各变量维度的描述及相关性分析

2.3 心理状态在安全感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 以安全感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为因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为-0.309,P<0.01。χ2/df=5.871,CFI=0.947,NFI=0.938,TLI=0.867,RMSEA(90%)= 0.172(0.109~0.243)。说明安全感与职业倦怠之间可能存在中介效应。以安全感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为因变量,心理状态为中介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安全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和心理状态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模型拟合指数良好,χ2/df=4.916,CFI=0.926,NFI=0.927,TLI=0.859,RMSEA(90%)=0.155(0.115~0.197)。安全感反向预测职业倦怠(β=-0.23,P<0.05)和心理状态(β=-0.47,P<0.01),心理状态正向预测职业倦怠(β=0.28,

P<0.01)。见图1。采用Bias-Corrected Bootstrap程序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重复抽样次数5 000次。中介效应的95%CI均不包含0,说明心理状态在安全感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效应量为36.11%。直接效应的95%CI也不包含0,说明直接效应同样显著。可以得出安全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为部分中介效应。见表2。

图1 心理状态在安全感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模型

表2 心理状态在安全感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量与显著性检验的Bootstrap分析

3 讨论

医务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工作中更容易出现以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成就感低落为表现的职业倦怠,且不同群体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14~17]。已有相关研究显示,国内约有52.4%的医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约有3.1%的医务人员为严重职业倦怠[18]。本研究支援湖北省一线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处于较低水平且低于既往研究中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16~18],可能是由于此次参与支援湖北省一线的医务人员大部分为主动申请参加一线工作,有着极高的工作积极性,且多数为相关专业业务骨干,专业技术能力强,对一线工作的认可度高,对于复杂工作环境的适应和应对能力较强。同时,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给予了一线医务人员强有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肯定,舆论媒体也进行了广泛客观的正面宣传,使得一线医务人员的认同感较高。相关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和认同会改变认知,使个体倾向产生积极情绪[19,20]。以上多种因素使得一线医务人员能够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从而降低职业倦怠。

既往研究显示,安全感较高的医务人员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安全感较低的医务人员,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作用,但安全感与职业倦怠之间是否存在中介变量仍需进一步确定[21]。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出,心理状态在安全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安全感能够负向预测一线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2,23]。而此次疫情无论是传播速度、感染范围还是防控难度在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件中实属罕见[1],疫情防控一线不确定性较大,导致一线医务人员对于自身所处环境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降低,导致其安全感降低,当安全感受到影响时便会出现消极怠工、情绪衰竭[10,11]。Shirom A[24]依据应激理论解释职业倦怠,指出职业倦怠只有情绪衰竭一个维度,去个性化则是是情绪衰竭的应激反应,而低自我成就感是应激反应的结果,当安全感越低,其情绪衰竭越高,产生去个性化的应激反应导致自我成就感低落,使得职业倦怠症状增强。另一方面,安全感通过心理状态的中介作用反向预测职业倦怠,缺乏安全感的个体对外界充满焦虑、恐惧,以往关于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影响的研究指出职业倦怠会产生溢出效应,使脱离了工作情境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心理健康得到改善的个体也会使其职业倦怠症状得到减弱[25],说明了心理状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由于所处的环境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在一线救援过程中安全感降低,使得其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导致在工作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倦怠。因此,在突发应急事件中,为有效缓解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保证一线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一方面要加强物资保障和专业技能培训,尽可能降低一线医务人员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另一方面要给予一线医务人员充分的社会支持并及时积极地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疏导一线医务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医务人员量表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