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师徒结对”教研 促进体育教师共同成长

2021-08-09 11:04潘绍伟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师徒徒弟师傅

2019年11月20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意见》充分肯定了教研工作在保障基础教育质量中的支撑性地位,为开展基础教育教研指明了方向。

学校体育改革并不会直接导致体育教师自身实践的变革,而学校体育实践活动的变革有赖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观念的转变。无论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还是更广范围的学校体育改革,除了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改革组织等,决定成败的关键还有参与改革的人,尤其是学校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体育教师的情感态度、专业能力、实践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体育教师就有什么样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什么样的体育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体育。

以深入理解与正确实施《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为依据,积极开展以提高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校体育工作与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水平的体育教研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中必须认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于体育教师职业生涯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通過自我发展、专业培训、体育教师相互之间的共同发展与提升3种途径加以实现,即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反思与提升;体育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参与学校教育、学校体育等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的培训与研修;体育教师之间不断地学习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师徒结对”一般是指在年轻的体育教师与成熟有经验、专家型的中老年体育教师之间形成相对固定的契约师徒关系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体育教研方式。“师徒结对”教研通常包括校内师徒结对、校际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3种方式。“师徒结对”,尤其是校内“师徒结对”教研是一线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最易行、最有效的体育教研方式。“师徒结对”形式包括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等。“师徒结对”教研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认识学校体育规律,提高对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有利于促进中老年专家型体育教师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与理解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师职业,更加合理地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更加自觉深入地研究与解决学校体育中的各种实践问题,成为真正的体育教育教学专家。易言之,“师徒结对”教研不仅对新体育教师的进步与成长至关重要,同样促进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并对整体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与质量至关重要。优化与发展“师徒结对”教研,促进体育教师共同成长,应该侧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师徒结对”教研的定位

“师徒结对”教研是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应该克服被动完成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不得不完成师徒结对任务的想法,将“师徒结对”教研定位提升到事关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与共同成长的高度认识与理解,为做好“师徒结对”教研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明确“师徒结对”教研的目标

在“师徒结对”教研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师徒结对”教研的目标——促进师徒双方的成长,发展学校体育工作与研究能力,即提升师徒双方在观念上、态度上、知识上和行为上专业性的形成与完善;提高师徒双方合理设计与实施课内外指导学生自觉、主动、有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师徒双方在学校体育中发挥专业功能,提升其在学校体育与教育中的影响力。

三、明晰“师徒结对”教研双方的职责

“师徒结对”教研主要不是师徒之间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而是结合课堂教学与学校体育实践进行学习、研究、反思、提高。“师徒结对”的词意本身就具有学校体育是农业与园艺技艺性的“艺术”,师徒双方都是农民或园艺师,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特性与体验性的隐喻。这里的师徒关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师傅带徒弟的关系,这里的“师徒结对”强调师徒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师徒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师傅教徒弟做,而是师傅与徒弟一起做,一起研究,共同成长。

“师徒结对”教研中师傅亦称导师,因此其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主动关心徒弟亦称学生的成长;引导与指导徒弟通过实践与反思促进其专业成长;在指导和与徒弟一起教研的过程中,与徒弟共同成长。徒弟亦称学生,其职责是在师傅指导下认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在师傅的引导与指导下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并进行实践;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和学校体育实践,不断反思与总结,认真思考,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

四、优化“师徒结对”教研的内容

“师徒结对”教研从内容上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激“情”。著名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这样说过:“好的教学来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这听起来有点老生常谈的味道,和另一高论类似;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学。”(见《教学勇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只有体育教师本身内心认同自己的职业,才有可能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与学校体育奋斗。“师徒结对”教研中,师傅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引导徒弟形成对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师职业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正确认知,激发徒弟内心对体育教师职业的情感,进而对体育教师职业产生情有独钟的情怀,心甘情愿地为课堂教学与学校体育而奉献。

2.导“教”。师傅引导徒弟正确理解与把握《课标》《课程标准(2017年版)》,逐步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与学校体育意识,即认识与理解课堂教学与学校体育的价值,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学校体育的目标,并自觉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校体育价值与目标而奋斗;指导徒弟基于现行课程标准要求,编制系统完整的、不同层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和课外体育计划,结合师徒二人各自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际与学校体育实际,共同研讨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过程。

3.促“思”。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规律,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师徒结对”教研的反思包括自我反思与共同反思,实践中自我反思往往与共同反思一起进行。自我反思是师傅或徒弟在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教育行为、学生的学习与表现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与学校体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由果溯因,探寻提升之道。共同反思是师徒共同对体育教育教學行为、学生表现与成效进行分析。另外,师傅应经常通过指导徒弟认真写好课后反思,并对课后分析进行评析,以促进徒弟不断对师傅的体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将师傅与徒弟都培养成为反思型的体育教师。

五、提升“师徒结对”教研的成效

“师徒结对”教研本质上是一种伙伴合作型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与完善过程。在“师徒结对”教研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与学校体育实施是极具体育教师风格的创造过程,为体育教师探索实践提供良好的、宽松的“从教环境”,通过优化“师徒结对”教研,实现促进体育教师共同成长的目标。实现“师徒结对”教研既能促进作为徒弟的青年体育教师的快速成长,又能改善作为导师的中老年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形成体育教师良好发展的共同体。

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是伴随体育教师职业持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体育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与共同发展永远在路上。相信优化基于校本教研的“师徒结对”教研一定能够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的共同发展,一定能够通过真实而具有鲜明体验性的实践探索与反思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自觉和学校体育工作自觉,使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教育专家。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成为体育教育专家之时,一定是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学校体育改革成功之日!

各位体育教师加油啊!

潘绍伟

2021年4月1日

作者简介:潘绍伟,教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体育与健康学科组长、《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委会委员。

猜你喜欢
师徒徒弟师傅
唐僧师徒的生活经验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Mark Twain
徒弟和保险柜
容积
神探大脑门(1)探长出题考徒弟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八戒吃包子
师徒智过分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