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学校体育 培养终身锻炼习惯

2021-08-09 11:04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育人运动

唐江澎

全国政协委员

江苏省锡山

高级中学校长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一所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也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2020年开学,高一新生报道,男生自报平均身高1.80米,女生平均身高1.66米。现在的孩子发育很好,长势喜人,我去比了比,一半男生都比我高,但是测了一下引体向上,有132名男生一个也拉不上去。高一893名学生中有774个戴眼镜,虽然这个比例比上一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作为校长对这些数据引起了足够关注,我们从练俯卧撑开始,天天加强锻炼,到元旦已经千人挑战1分钟50个俯卧撑成功。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学生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这届高三毕业生,到2049年也就是第二个百年实现的时候,年龄都在四十六七岁,正是人生盛年、家国栋梁,我们注定将生活在我们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所创造的未来社会里。今天学生的全面素质,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也就是我们社会的幸福程度。

管健民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跆拳道协会和空手道协会主席

学校体育应提升运动项目化发展水平

当前存在“青少年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普遍现象,运动项目化发展水平不高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明显短板。

应该以运动项目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大中小学运动项目专项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教育部门应与国家级体育单项协会加强沟通协作,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在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中融入更多运动项目元素,如何将运动项目教学、竞赛活动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等展开合作与研究。

叶仁荪

全国人大代表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开齐上好体育课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校体育课开不足、开不齐现象并非个案,学生的体型、体能、体质问题仍较突出。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但受考试评价指挥棒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并发挥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建议开展中小学体育“晒课表”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以往存在的挤占体育课以及“阴阳课表”等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各地学校要开齐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的衔接和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运动技能,养成终身受用的运动习惯;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通过课堂教学和经常性的课余锻炼,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要完善评价机制,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要形成育人合力,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协调和紧密合作,共同搭建协同育人的有效运行机制。

马景林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四中校长

音体美劳等课程和升学压力之间是不矛盾的

音体美劳等课程和升学压力之间是不矛盾的。身体是一个很好的基础,美育是内涵,劳动教育更能够体现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如果把这些理念在日常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来,那么实际上我们能够收到预想的结果,既是水到渠成,又是殊途同归。

王艳霞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冬奥组委

体育部副部长

应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规范化水平

中国冰雪运动的基础相对薄弱,不论是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还是与冰雪运动普及相关、针对大中小学生的赛事体系,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完备。

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包括身体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在接触部分省市的中小学生时发现,国内青少年体质有待提高。首先应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规范化水平。体育教师的薪酬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与文化課教师存在差异,这不利于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和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其次还应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供给,在学校以外的课余时间,学生们在健身时,体育设施是否便利、易得。一方面,在城市规划时要重视体育用地的供给,从源头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北京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时,部分腾退出来的空间可以考虑改为体育场所使用,将这些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同时,还要建立完善包括大中小学生在内的赛事体系。鼓励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特别是冰雪运动。

倪闽景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市教委

副主任

让学校体育教育“C位”出道

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不能再停留在口头上,真正实现学校体育教育应有的价值,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

首先,学校体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证学生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增强和改进学校体育需要一套好的评价机制;最后,学校体育工作需要一次全民启蒙。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为先,而体育要处在“C位”。体育工作做好了,体育教育实现了现代化,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戴立益

全国政协委员

华东师范大学

副校长

加强教育督导 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当前,中小学生体能下降的问题仍然突出,睡眠时间不足,近视率居高不下,营养过剩、心理问题增多,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最要重视。

中考体育的分值占比普遍较低,难以引起重视。建议在加强和完善中考体育基础上适时推行高考体育政策,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

很多教师都有感触,小学生身体素质比初中生好,初中生比高中生好,随着学业压力加大,学生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能从高考层面加以引导,让学生和家长更加重视体育,重视提高身体素质,引导更多学生将提高体能和提高运动技能结合起来,享受运动的乐趣,或许他能从中找到一项终身喜爱的运动,这会受益终身。

邵志豪

全国人大代表

东北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校长

必须坚持五育并举 发展素质教育

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统筹推进教育评价、育人方式等改革,就要尽快补齐短板,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学科教学整体育人等功效,让“五育”像阳光雨露一样滋养着学生健康成长。

焦新安

全国人大代表

扬州大学校长

一体化实施大中小学健康教育

学生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在广大学生中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科学理念,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是系统构建大中小学健康教育体系,分层构建教学体系、全面拓宽实施路径、动态开展跟踪评价。二是重点强化健康教育支撑保障体系。强化资源供给,尤其是加强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建设,并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课堂教育与社会健康教育协同。注重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在线课程作用,开发健康教育网络课程。积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尤其是面向农村地区或者条件不足的学校开展相关技能实训。三是有序推进健康教育协同发展体系。构建大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大中小学协同,探索教育生态融合,强化校政社家联动。

猜你喜欢
体育课育人运动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体育课上的“意外”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不正经运动范
讨厌的理由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