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立定跳远教具辅助教学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2021-08-09 05:30刘萍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练教具器材

刘萍

一、案例背景

在上海市推行小学体育兴趣化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尝试运用教具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学校体育组以青浦区新课堂实验“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式学习”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三实践两反思”的行动研究,实施巧用教具促进小学体育教学实效的案例研究。

“三实践两反思”行动研究具体流程为:确立研修主题——学科组内集体备课——第一次教学实践——分析研讨——第二次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第三次教学实践——观察指标解读——课堂观察——教师说课与反思——分析研讨——活动总结。

本案例研究中,学校体育组以一年级立定跳远教学实践为例,层层改进教具选用,引领学生进行自主练习,通过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和手段,达到少教多学、挑战式学习的目的。同时帮助学生在教具的辅助下直观体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练兴趣,促进其思维,发展其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以及跳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案例描述

一年级立定跳远教学重难点是:起跳有力,收腹提膝,落地平稳。通过教学,发展学生协调、力量、灵敏等素质,提高立定跳远的能力。同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学校体育组根据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了主题为“巧用教具辅助,落实有效教学”的研修方案,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确定了教学策略并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分析研讨——改进策略——再实施教学的范式,从选用学校现有器材到组合器材再到环保器材,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依托教具的巧妙使用,有效完成了教学目标。

1.第一次课堂教学实践——选用教具短绳(现有器材)

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选用学校现有器材短绳(图1-1)作为辅助教具指导学生进行学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两人合作学练的方式,将短绳作为起点线和挑战目标线进行立定跳远的练习(图1-2)。通过步量法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从相距两脚、三脚、四脚等距离,将短绳由近至远进行摆放后练习。越来越远的跳跃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意识,达到了积极学练的教学效果(图1-3)。

发现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收腹提膝的教学难点。

改进策略:给予学生一定高度的障碍,帮助学生主动提膝。

2.第二次教学实践——选用教具标志架(组合器材)

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研讨反馈的改进策略,选用学校现有的标志桶与标志杆组合制作成低障碍教具辅助教学(图2-1、图2-2)。教师引导学生6人1组进行依次循环练习(图2-3)。将标志架作为障碍物促进学生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主动提膝,有效解决难点,帮助学生直观体验立定跳远的正确动作。

发现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分组练习造成运动密度过低。

改进策略:选用轻便、安全、有一定高度的教具,提高教学实效。

3.第三次教学实践——选用教具牛奶盒(环保器材)

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再次根据研讨反馈做了改进。最后选用了环保器材牛奶盒作为辅助教具指导学生学练。牛奶盒(图3-1)长28cm、宽16cm、高14cm,大小适宜一年级学生进行立定跳远的练习。它具有轻便、靓丽、安全的特性,教师将它包裹上各种颜色,让学生人手一个进行各种双脚跳跃的学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又帮助学生直观体验收腹提膝动作。同时,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增加了练习的密度,使运动负荷符合教学要求。

教学中,教师根据牛奶盒灵巧易变化的特性,引导学生两人合作,进行横向放、纵向放、2个盒子的创意组合放(图3-2~图3-5)、6个盒子拼接成标尺的摆放(见图3-6)等,由近至远进行立定跳远的练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不同图形的组合摆放,积极参与到不同远度的挑战中,做到起跳有力、收腹提膝、落地平稳。学生通过牛奶盒标尺观察自己的立定跳远远度,明确了自己的立定跳远水平。学生在合作中努力完成任务,在成功中体验运动的乐趣,整课学习氛围热烈融洽,教学效果较好。

三、案例反思

1.教具的选用要资源整合、群策群力,凸顯“以学定教”

所谓教具,就是教师教学时选用的器具。每所学校都具备市教委统一配备的体育器材,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所要选用的体育器材则各不相同。因此,体育器材的选择和运用需要体育教师们围绕“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基于教材特点与学生学情,群策群力,大胆实践与尝试。所选教具可以是已有器材的整合,也可以是完全自制的器材或者是废旧物利用等,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摸索、大胆实践,相互合作探讨研究,选用优质器材资源。

如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学情最后选择了改造的废旧牛奶盒作为器材进行教学(图4),该器材无论是材质还是尺寸均适宜一年级学生的身体机能与心理发展水平,符合安全教学原则。教师再结合牛奶盒的色彩化与灵活性,带给学生视觉的享受以及自主创意拼搭的快乐,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为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2.教具的使用要基于教材、基于学生,呈现“少教多学”

青浦区新课堂实验提出的“少教多学”,就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作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个运动技术动作的方法与概念,单靠教师的的语言表达与示范,他们是无法完全理解的。而教具的正确使用能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选择适宜的教具并确定好教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此,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方法与要领,尤其是教材中的重点;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明确他们的能力与需求,力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难点,进而选择最优的教具,设计“少教多学”的教学环境,让每一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如上述案例中,牛奶盒以它的灵活性化身不同“身份”贯穿全课,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图5)。课堂通过牛奶盒的引入,围绕自主尝试、合作挑战等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上获得了快乐体验。整个过程中,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少了,学生尝试练习与思考的时间多了,学生学练的主动性高了,立定跳远动作完成效果较好。

3.教具的巧用要拓展思维、提高实效,展现“动思结合”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直接的反馈就是学生们能否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是身体练习和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与探索。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初步发展过程中,让他们自己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有一定难度。而“教具”的巧妙使用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憾,它能直观地告诉学生要怎么做。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了动思结合、有效教学的目标。

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体验多变的牛奶盒组合中不断思考与挑战(图6)。当牛奶盒作为障碍摆在学生面前时,怎么收腹提膝?怎么用力起跳?不用教师解释,学生们自会思考与尝试。小小的障碍,就是学生们直观努力的方向,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还能增强他们的学练自信。

4.教具的延用要延伸时空、延续实效,养成“锻炼习惯”

教育是要延伸的,动作技能的掌握是需要反复练习巩固的。当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具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后,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及时创设延伸学习的时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持续提升其运动能力。教师可以在亲子微课堂、小手牵大手、一起来健身等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中,提示活动准备与作业内容。指导家长与学生一同进行热身准备以及运用教具的体育练习。通过亲子活动,既延伸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增加了学生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又增进了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促进了家庭共同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学练教具器材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网络纲环境下作文纲目评价的使用效应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探析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