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是一种技能

2021-08-09 11:02陈毓圭
会计之友 2021年15期
关键词:会计学实质工科

陈毓圭

题 记 2021年6月14日,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在常州大学举办潘序伦会计论坛,徐光华会长邀我在论坛上致辞。会后,笑雪总编提议把我在会上讲的整理出来,在他主编的《会计之友》上发表。为了有机会与更多的朋友交换意见,本人乐而为之,做成这篇文章,同时对他们两位的盛情和鼓励表示感谢,并欢迎读者的批评意见。

今天这个会议以潘序伦先生的名字命名,是潘序伦会计论坛,趁此机会,向潘序伦先生以及潘序伦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会计学家、会计教育家、会计职业家表示敬意。他们是中国现代会计事业的开拓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事业画卷之宏伟,得益于老一辈打下的底色。

我对会计教育抱有极大的敬意和兴趣,这是因为:

第一,我们这些人之所以长些见识、干成一些事情,首先是教育的功劳。受过教育的恩惠,有责任做出回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在没有什么可做的,就喊两嗓子,就像此刻我所做的事情。

第二,干任何事情,首先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我们因为有人才而顺利地推进了事业,也因为人才不足、人才不高,事业受到阻碍。会计事业乃至一切事业,对教育和人才有极大的需求,人才不足的挑战仍是当前最紧迫的挑战。

第三,我本人也兼职做一些教学工作,为了做好这份兼职,非常珍惜向教育界朋友学习的机会。

徐光华教授给我介绍了会议的安排,包括昨天召开的分会七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感觉内容很丰满,粗略体会有三个维度。一是传承先贤精神,从老一辈会计学家、会计教育家和会计职业家的思想和成就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二是面向未来,研究推进会计教育事业,建设一流专业,这是前瞻性的话题;三是立足高等工科院校,办出会计教育特色和品牌。围绕这三个维度,我想谈谈对会计教育的认识。从会计是什么讲起,从建设一流专业这个目标出发,下面所讲的内容有许多也是针对审计、财务、内部控制等课程的。

——会计是一种技能。考察会计,可以有多个角度,从会计教育的角度看,首先应当认识到会计是一种技能。不应当过分拔高会计的学术性,否则,就背离了会计的本来面目,对思考会计教育问题没有什么好处。

会计作为一种技能,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它的学术性有多高,而是取决于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技能,在我看来,那就是职业判断的技能。借费用、贷现金,是不需要大学教育就能学会的技能,会计作为一种可贵的技能,是在没有现金的地方看到现金的实质、价值的存在和利益的归属,公允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马克思有句名言,他说会计是“观念的总结”,从技能的层面理解,就是把观念中的现金确认为账面上的价值。要做到这一点,靠的是职业判断。

职业判断技能的养成需要实践,并且是长期的实践,在大学里是学不完的,但是应当在大学里开头起步。大学会计专业毕业了,如果头脑中没有职业判断的概念,不知道会计师最重要的是职业判断能力,并做好职业判断的准备,那所接受的会计教育不能说是成功的。所以,大学会计教育要围绕培养职业判断技能来进行,要向学生灌输职业判断的意识、解读职业判断的原理、指导学生做一些基础性的职业判断。国际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在指导会计职业判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当作为重要的会计学问,置于大学会计教育的重点位置。

——会计是解读经济利益实质的技能。会计作为一种技能,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是达到怎样一种目的的技能。在我看来,会计是解读经济利益实质的技能。一笔业务,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利益结果,资产或是费用,权益或是负债,是要靠会计来告诉大家的;某种情形,也就是国际会计标准所讲的circumstance,比如官司的输赢、应收款项能不能收回、商誉有没有减值、是机会还是风险乃至损失,这也是要靠会计来告诉大家的。判断经济利益实质的依据,是合同约定、市场形势、经营状况、法律法规、治理结构、伦理特征等,会计的任务就是把经济关系、法律关系、权责关系、亲情关系等背后的经济利益实质用会计语言分析出来,用会计标准识别出来,用财务报表呈现出来。

我的老师杨时展先生生前经常讲,会计学应当从最后一章讲起,也就是从财务报表分析讲起。因为当时的教科书都是在最后一章讲财务报表分析。今天再来体会杨先生的论断,我似乎懂得,如果不知道会计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怎么学好会计呢?我这里想把杨先生的论断推向极端,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会计学应当从经济学讲起。

提出会计是解读经济利益实质的技能,还有另一层意义,这就是交易合约形式的多样性、生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技术实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多样性,使得经济利益实质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复杂性,识别经济利益实质需要面对这种复杂性。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业态,交易合约形式、生产组织形式、技术实现形式不一定相同,经济利益表现形式、经济利益实现方式、经济利益归属也往往不同,认识这些不同之处,找准其中的经济利益实质,是会计职业判断更深层次的任务。如果从这一点出发,推动形成会计惯例,进而提炼出会计理论,那就更是功德无量。高等工科院校有各个工业门类知识的优势,有各类工程技术知识的优势,借助这些优势,深入研究针对不同行业企业、不同技术类型、不同产业组织的会计职业判断特殊问题,似乎可以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建设一流会计专业的考虑因素。

——会计是有制度价值的技能。作为会计学的核心命题,教科书里都会讲到,在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出资人与经营层之间信息不对称,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会计有助于解决信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从而使公司制度得以有效运行,这就是会计的制度价值。会计在发挥制度价值的同时,也把会计自身置于利益冲突的地位,面临服从谁的利益的问题。处理利益冲突的出路,就是职业道德调节。潘序伦先生作为会计学家、会计教育家、会计职业家,事功卓著,但是公众记住他最多的就是“立信”两个字,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会计作为一种技能的制度价值。

潘先生倡导立信,實践立信,距离今天快有100年了,今天的会计职业道德已经不再是精英人物的倡导和修为,而是已经发展成了一本书(篇幅)的职业道德守则,具有行业法律的效力。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已经成为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并列的会计职业标准组织。但职业道德不够高仍然是当前制约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今天讲传承先贤精神,建设一流专业,应当从会计技能的制度价值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性,把职业道德作为会计学的重要一章来写,把职业道德作为大学会计专业的主干课来讲。

——会计是不断升级的技能。我读会计学是在40多年前,当时有一门珠算课,那个时候打算盘是重要的技能,也教怎么写阿拉伯数字,那也是一种技能。不知道大学里现在还有没有珠算课,但至少珠算已经不是一项必备的会计技能了。会计电算化之后,填写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甚至编会计报表也不再是十分重要的技能了。随着人工智能的运用,常规性的职业判断都有可能被智能机器替代。相应地,已经有人担心,会计作为一种技能的价值会不会消失。

基于同样的背景,2017年我在ACCA的场合谈过自己的看法,我当时讲,会计作为一种技能的价值不会消失,会计师作为一个专家职业也不会被替代,但是会改变会计技能的内涵和会计师的工作状态,所以,提出培养三类新型会计师的概念,这就是“创新会计系统的会计师、在新的平台上工作的会计师、为企业创新提供会计服务的会计师”。创新会计系统的会计师指的是,随着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运用,相当一部分会计技能将被替代,会计师要主动地参与这个替代过程,而不是拒绝这个过程。怎么参与呢?就是参与人工智能系统的创造。今天我们讨论建设一流专业,当然绕不开会计技能升级这个话题。我注意到,今天好几位演讲嘉宾都会讲到这个话题,所以把培养三类新型会计师的概念作为对建设一流专业的建议。高等工科院校具备科学、技术、工程的知识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培养新型会计师方面,高等工科院校能够走在会计教育创新的前列。

猜你喜欢
会计学实质工科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从实质解释论反思方舟子遇袭案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