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读书】“国图”里面叹读书

2021-08-10 11:04左志国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图国家图书馆文友

左志国

正逢“五一”,又想起了去年此时的那次游历。缘起是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从网上知道小作《逝去的甜甜根——早年印象》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于是在去年“五一”小长假,我专门踏进了国家图书馆,当看到小作扉页上加盖的红色“国家图书馆藏书”圆章时,既兴奋又惶恐。

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称,国人与读书正在渐行渐远。据有关统计,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不到5本,比日本、法国、韩国低。其实不用统计,单凭感觉也知道,当下国人读书少已然是不争的事实,公交上、地铁上很难见到读书人,可到处都是捧着手机的低头族。有一次我在书店买了几本书,塑料袋提着顺便到商场买东西,商场服务员看到后很惊讶地打招呼:“啊!你还看书?你是老师吧。”我感到很悲哀,在一些人眼里读书已然成为另类的事了。我把此事发到了微信朋友圈,更悲哀的是有当老师的朋友留言:“老师就一定读书吗?”诚然,本该是读书人的老师也不读书了。据前几年一项针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半数以上的老师每天读书时间不足半小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到6.69本,而且在阅读种类中,教学参考书占了绝大多数。《新华每日电讯》曾报道,记者在上海等地采访时发现,一些中小学教师课外阅读非常缺乏,几乎处于“不读书不看报”的境地。针对这种状况,有人大声疾呼要引起重视,指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阅读量持续下降,阅读的品质不断走低。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并不因缺乏阅读而羞愧,相反,专注于阅读倒仿佛是一种病态,这种价值观的颠倒非常可怕。

当时,徜徉在国家图书馆,有种朝圣的感觉,对身边匆匆走过的各色读者,心中充满敬意。在用于查询的电脑前,一对老夫妇和儿子正在小声交谈,儿子帮父母查找需要借阅的图书。我初来乍到,不会操作查询功能,正想求助于工作人员,老夫妇的儿子主动过来很快帮我解决了问题。这里的人彬彬有礼,没有大声喧哗者,与酒店的氛围截然不同,置身其间,我努力把自己“装成”一个有教养的人。溜达在各楼层、走廊里,看人们聚精会神读书的场景,心里有莫名的兴奋和感慨。后来,边走边参观了甲骨文展、武强年画展。对甲骨文展,我颇有兴味,原因是我曾经到河南安阳殷墟参观,对于甲骨文的发现、研究过程有所了解,还写过一篇小文《殷墟断想》。在这个展室里,遇到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妇,我问他们为什么来看展览,他们说假期里到处是人,这里清静,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挺好。我还和两个十七八岁的男孩进行了攀谈,他们说看看这些,长点知识,增加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出去玩,他们说“国图”里学习学习也挺有收获。武强年画是河北家乡的“土特产”,竟然登了大雅之堂,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十多岁的女儿在年画面前看得津津有味,年轻妈妈指着年画给女儿介绍过年的风俗和年画的含义……

因为小作《逝去的甜甜根——早年印象》出版的原因,认识了一些文友,发现读书人虽然越来越少,但坚守的也不乏其人。有一个文友大学读的是图书馆专业,因为喜爱读书,放弃了待遇更为优厚的工作,挑选了一个冷门——到学校图书馆工作。多年以来,她把别人用于打麻将、唱歌跳舞、喝酒社交、旅游购物的时间用于读书,同时做阅读推广工作,写出多篇论文,出版了自己的读书随笔文集。我曾经问她,在这喧嚣浮躁的环境里,读书没有让你获得什么物质利益,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她说,也许是兴趣吧,读书的收获,不能以有用没用、能不能获得物质利益来衡量,读书丰富了心灵,孤独痛苦的时候,可以通过读书获取精神的力量;读书赋予我一双无形的翅膀,让我的心灵飞得更高,眼光更远。还有一位朋友,五十出头的年纪,职业会计,但酷爱诗歌,他把背诵诗歌当作锻炼记忆的方法,上班路上背唐诗、宋词。不论何时何地,也不论做什么,常常触景生情,口里会念叨出与之相应的诗句来。有人笑他迂,他却始终乐此不疲。我和他开玩笑说,一个会计,会数钱就行啦,咋迷上诗歌啦?我还曾建议他,报名参加诗词大会吧,肯定圈粉无数。还有一位省直部门的干部,忙忙碌碌,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读书,每年读书不下100本,还特别喜欢写作,出版了散文系列4本集子,120多万字。单是身边的例子,也是让人深受触动的。

下午2点,北京大学的张鸣教授在“国图”做苏轼词讲座。1点30分,讲座大厅已是座无虚席,后来的人把过道都坐满了。我大概估计了一下,听众不下三四百人,其间有七八十岁的老者,有十几岁的孩子,但中青年占了绝大多数。苏轼的好多词作,虽然不陌生,但经张鸣教授的讲解,我又有了新的理解。讲座期间,精彩处人们不断报以掌声……总在书香中熏陶的人,我相信,和终日沉湎在物质享乐中的人的精神世界是不同的。

在“国图”徜徉了一天,看到那么多人舍弃游玩时间,在里面静静地读书,我有点羞愧,也有点欣慰,羞愧的是自己荒废光阴,蹉跎岁月,欣慰的是读书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有一种说法,有太多的人读书不仅少,还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为学历、为职称、为求职,等等。当然,这也是一种读书,但和这里所指的不以功利为目的、纯粹爱书的读书人的概念不同。在“国图”,我看许多人,不管是看书、看展览还是听讲座,都没有什么功利目的。还有前面提到的那些文友,他们也是爱好读书的人……我想,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环境怎么变化,这样的人,还是会时时处处都存在着。他们是真正能体会到书的美好,被书自然吸引的人。

猜你喜欢
国图国家图书馆文友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110岁国图正青春
《那风·那雪·那年除夕》(国画)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名人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6年3月)
《安徽园林》杂志继续为国家图书馆收藏
谁是国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报库智能架位管理创新